您的位置首页  农业用品  农具

平南思迴石山塱:盛大的“聚会” 久远的乡愁

  2月1日,平南县官成镇双马村以岩脚屯口为中心,左右延绵约4公里的村道及路边大小草坪,或相对平整的地带,成了一个大集市,约10万人在这里赏景购物,品食游玩,场面宏大,热闹非凡。

  而平日,这里跟乡村一样,群众如常耕作,村中小卖店悠闲地做着零散的营生,村民赶集也一般是出到官成圩或附近的思旺、思界圩及县城。这一天,为什么能聚集那么多人呢?

  原来,这是有名的平南思迴石山塱(“塱”即“圩”)。据了解,自从人类社会有了商品交易,这里就成了当地群众交易商品的自然场所。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地人口不断增多,居住地也往外面扩展,思迴石山塱的塱期逐渐减少,新中国成立后每年只保留3个塱期,即每年农历正月十一、正月十五、二月初一,外出发展的民众大都会回来趁塱。如此代代相传,每个塱日方圆数十里的民众,携老扶幼、成群结队从四面八方涌到畅岩山下,或登山祈福,或购买农具,或对歌会友,或舞狮舞龙,每塱都有数万人。

  今年2月1日,正值农历正月十一,为思迴石山新年第一塱。记者随融媒体直播团队在喧闹的集市中慢慢前行,随机采访,深深体会到这个朴素的小山村,深藏着各民族群众久远的美丽乡愁。

  位于思迴石山塱核心地带的畅岩山,不高也不大。然“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据史料记载,宋代皇祐初年,龚州(今平南)知州程晌聘请大学者周敦颐,为两个儿子程颢、程颐讲学。周先生喜欢大自然,便把两个徒弟带到距平南县城约20公里的畅岩山讲学。后来,这师徒三人成为北宋理学奠基人,世称“周程三夫子”。

  自宋代以来,平南就是汉族、瑶族、壮族等各民族群众杂居的地方。“周程三夫子”在畅岩的讲学,以及“二程”笃理好学的事迹,极大影响了平南人民的文化、民俗和生活。当地人把“周程三夫子”讲学的山岩取名“文昌岩”,并立像供奉。

  新年第一塱,部分前来赶集的民众上山敬奉“周程三夫子”。记者跟随他们拾级而上。虽有蒙蒙春雨,但因山下四周开阔,一路上又是绿挂枝头、鸟虫和鸣,上到半山就已豁然开朗,再走便到文昌岩。只见巨壁下一孔大岩洞上方刻有“天南理窟”4个大字,一众游客正在这里供奉三夫子。

  畅岩山下多有莲池,村名有莲塘、大莲冲等。周敦颐写成的千古名篇《爱莲说》,就立在游客前往奉台的通道旁,很多游客上前轻轻诵读。由于北宋理学影响深远,历代慕名前来畅岩山敬奉“周程三夫子”的文人墨客络绎不绝。记者细看,通道和石壁上的诗文辞赋,有周程师徒三人的作品,也有历代游客和当地文人留下的诗句或随记。

  记者来到山顶,只见山下“绿毯”广阔,春意无边。春风徐来,枝藤摇曳,石阶上游人上上下下。记者看到一位带着孙子孙女去敬奉三夫子的长者,老人告诉记者:“来敬一敬三夫子,感受学问的可贵,有这收获,精神更爽啊!”

  中午11时许,记者在畅岩山脚歇息片刻,只见山门左侧的舞台上,魔术、粤剧等轮番上演。而此时山门外东西两向几公里的路段,已挤满喧闹的人群。

  因任务不同,记者与直播团队成员分为几路“四处出击”,虽然一下子就被淹没在缓慢“流”动的人海里,听着吆喝和讨价还价声,但迎面的都是笑脸,记者心情大美。

  烧鸡、烤串、凉茶、豆腐、客家酿品等特色小吃及小百货、种苗、药材是路边小摊的主角。走着走着,3个中年人迎面而来,每人提着一块形状不规则、没有任何加工的石块。记者问这石头什么用处,回答说是磨刀石。“有这样的磨刀石?”“这才是好货,我们从上渡过来,第一件事就是找这个。”“哦,上渡,出产平南小刀,你们买这个最实用啊。”记者说到平南小刀,他们更高兴,言语间毫不掩饰对本土刀具的喜爱。

  双马村党支书吴锦标告诉记者,石山塱历来的特色是有很多传统农具和家什,价钱实在,这也是周边乡镇很多群众过来趁塱的主要原因。“锄头木凳,篮篮篓篓,在那边相对较大的三角地带。”记者顺着吴锦标所指的方向,来到一片交易繁忙的地方。这里的地摊密密麻麻,竹条扁担、木台木凳、耕种用具、捞捕“神器”等应有尽有。竹林处,十几把工程梯子围靠一坡茂盛的竹子。“阿叔,你这些梯子真高,今早运出来的吗?”同事小彤采访出售梯子的老板。“村路不宽阔,但我是本地人,熟悉情况,知道今天人多,昨晚就运来了。你看,这把最高的6米,卖400多元,这把5米的300多元,今天卖出5把了。”

  一位70岁左右的老人,坐着小矮凳在一畦草地上叫卖传统糕籺的木制印版。记者凑上前去说:“很久不见这玩意了,好漂亮。”老人举起两个不同版的印版笑眯眯地介绍:“这个有吉字,这个有福字,这边是有花的。我自己做的,单个印图的20元,四个小圆印的40元,要不要?”“好卖,好卖,我帮你宣传。”记者移步另一方向,不多时便听到有人叫卖磨刀石。一看,这不是刚才见过的那种磨刀石吗?摊主正在磨刀示范,两个中年人蹲下来认真挑选,每人买走一块。摊主递过两段红绳,他们各自为磨刀石掏绳打结,钩起石块后扫码付钱,继续“淘宝”。

  一段土壑旁,几辆三轮车后,几摊环保箩筐前挤满了人。记者看到十几只心仪的鹅蛋形背筐,每只才5元,便决心抢下两只。但没出手便听到一位阿姨说:“我全要了。”怎么办?我凑上前小声告诉摊主:“我从贵港市区来的,你想办法分两只出来。”不料阿姨很大度:“我听到了哈,好,这两只给你。”摊主介绍,他做了10年箩筐生意,当天上午已卖2000只,下午再拉3000只出来。

  纵观整个塱市,近千摊小吃几乎全摆在路边,行人随行随吃。而春耕在即,富有特色的民间传统器具、竹木农具售卖区人气最旺,记者在这里多次被人流逼停,待前方人群稍有松动方可移步。

  离开这一地带,记者找一处相对平整的草地坐下,细细欣赏漂亮的背筐,而磨刀石摊主认真磨刀的样子、木工并不精细但极有市场的农具,一直闪现在眼前。是啊,传统农具,寄托着先民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多少代人在这里耕作,不断积攒发展的力量,造福后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今天,传统农具有所改进,继续履行农耕的使命,依然是农民最好的伙伴。

  塱市之长,人数之多,交易之平实,加上舞狮舞龙、山歌对唱、木偶戏表演、游神打醮、祭祀祈福等活动,思迴石山塱释放出淳朴的民间传统文化气息。

  行走中,记者不时看到“木偶”或舞狮队走过,锣鼓声、吆喝声此起彼伏,各种民间编织手艺也在街头尽显“风头”,退休老教师即兴表演书法,处处都是欢乐的海洋。“石山塱日既是群众购买所需物品的好日子,更是浔江两岸民众共同的节日。这是平南县壮、汉、瑶等各族群众在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氛围中,在长期的农耕生产、生活中形成的特殊‘文化空间’。去年10月,平南思迴石山塱入选贵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我们要好好地传承,这也是干部群众的共识。”官成镇何文婵介绍,“周程三夫子”的理论成果,丰富了中国哲学理论,此为后话。但当时他们在畅岩的讲学和成就,已悄悄滋润着平南大地,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各族人民认知优秀文化,增强文化理解与交流,构建民族团结进步的文化氛围,增强文化多样性理解,对当地民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据了解,畅岩山还有刘三姐传歌的传说。刘三姐的歌,融合了汉、侗、苗、瑶、仫佬、毛南等多民族文化元素,她在畅岩及官成多地对歌传唱,进一步激活了平南各族群众的艺术细胞。后来,平南人民把山歌对唱演化成牛歌戏,在时代的进步中唱出平等和包容等文化精髓。平南县党委、政府引导干部群众努力发挥“多元一体”的思维优势,传承文化基因,维系情感认同。2012年,平南县获评为“中国牛哥戏之乡”,刘三姐文化基因在这里续存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每年“三遇”的思迴石山塱,都吸引平南县、桂平市甚至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梧州市蒙山县等地浔江两岸的群众前来趁塱。今年这个塱日,记者在人海中走了大半天,感受到乡村的清新和民众的平实,暂时忘记了大城市的喧哗。趁塱群众互打招呼的笑脸,似乎昭示这一道理:淳朴的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共同的节日和家园藏着最美的乡愁!(记者 张日芳)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