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农业用品  农具

乐山这个地方还有水牛耕田场景!久违了的画面!

  简陋的牛圈、呆萌的耕牛以及王大哥牵着牛走在乡间小路上的场景把小编美呆了,这幅画面仿佛带小编穿越到了那段铁犁牛耕的传统岁月。

  水田里,水牛应着“喔嘘——喔嘘——”的吆喝声,四腿有节奏的倾力向前迈动,每走一步都带动一片水浪。雨天里,老农戴斗笠、披蓑衣,高卷裤腿,扬着斑竹条。难得一见的乡村耕牛图,让小编体验着传统农耕文化的魅力。

  驱牛耕田的是一位50多岁的精准贫困户王端有,他告诉小编:“现在的农民一般都请机器耕田,耕田速度也快,这头牛是家里一直养着的,选择只是吃草的牛来犁田,节省开支,也方便”。

  一首流传千古的童谣唱道:“青草地,细水流,一个老头儿去放牛,他养牛,为耕地,大囤小囤满粮食,一个牛,喂得饱,一顷地,耕得好,耕地好,一家吃饭都有了,老牛他不白吃草”,字里行间充溢着对牛的感谊。

  铁犁牛耕是我国农业耕作技术的性突破,它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小编对套在牛身上犁地用的两种工具很好奇,于是向王大哥打听了一下,原来它们分别叫“犁头”和“耙”,犁头又是由铧口、犁边、犁脖子组成。在犁脖子前面拴上牛打拐,牛打拐左右两边系上两根绳,绳的另外两头连着加担,再把加担套在牛的脖子上并系好就可以犁田了。先犁田后耙田,一块水田整理好,就可以插秧了。

  保护、传承和利用好传统的农耕文化,维系生物多样性对传承民族文化、保护独特景观、推动乡村旅游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而释读、传播这些优秀的农耕文化,对于当今时代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