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富乡:村史馆里看变迁 古韵畲村焕新颜
“以前出门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现在水泥马路通到家门口;以前住老旧泥房,现在家家住小洋楼……”谈起身边的变化,平富乡信地畲族村村民叶庆清深有感悟,而这些变化,都能在该村新修建的村史馆里可以看到。越来越好的生活,让当地村民们更加坚定了乡村振兴的信心。
平富乡信地畲族村地处上犹县西部山区,距县城60公里远,山地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秀丽。驱车从上犹县城出发,行进在蜿蜒的盘山公路上,车窗外是成片翠绿的林海。过了许久,可以远远望见特色山门上写着“各民族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标语,提醒人们即将进入上犹县两个少数民族村之一的信地。村子里,路旁的灯箱上刻有凤凰图案和“畲”字标志,年代久远的古民居墙壁上画着各种畲族文化元素图案,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扑面而来。走进信地村史馆,里面摆放着耕锄、犁、耙等农具,墙上悬挂着以往劳作用的蓑衣和历史老照片,一件件老物件向人们展示着以往的生产生活轨迹,置身其中仿佛穿越时光,回到曾经那段悠悠岁月。
信地村党支部、村委会主任蓝有华介绍,村史馆占地面积240平方米,主要通过图文介绍+实物展示的形式,分为“村史回顾·结对帮扶”村情篇、“畲乡风情·民族情缘”文化篇、“畲族山耕·信地600”产业篇等三个篇章进行展现,涵盖了村庄的民族文化、历史变迁、发展变革,记录了该村由贫穷走向富裕、迈向乡村振兴之路的奋斗历程。
在探访完信地村后,记者来到平富乡另外一个畲族村——横坑村。70多年前,横坑村通往外界的交通,仅靠一条不到1米宽的崎岖山路。如今,10米宽的国道已在村口修通,乡村振兴进入了快车道;村口竖起了壮观的“横坑畲族村”牌坊,穿上美丽的“凤凰装”,一展畲族独特的历史和文化。
平富乡镇干部李莉告诉记者,横坑村村史馆分为村情简介、民族记忆、横坑村史、红色记忆、真情帮扶、乡村振兴等六个部分,通过挖掘整理反映农耕文化和乡村社会发展的老物件、老技艺、老照片,记录乡村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变迁,成为人们留住乡愁、传承发展乡村文化的重要方式。
“村史馆不仅是群众了解村史的一扇重要窗口,更能通过展示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增强群众的归属感、认同感、自豪感。通过一件件陈列展示的老物件,更能让群众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上犹县乡村振兴局局长黄骥表示。
- 标签:本站
- 编辑:杨保录
- 相关文章
-
平富乡:村史馆里看变迁 古韵畲村焕新颜
“以前出门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现在水泥马路通到家门口;以前住老旧泥房,现在家家住小洋楼……”谈起身边的变化,平富乡信地畲族…
-
这些学生自制微缩农具神还原水稻生产过程牛!
“制作农具并展出的初衷,是希望这些小农具模型能让同学们重拾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并传承和创新…
- 体验传统农具感受一粒一粟的来之不易
- 发现新农人 培养新农技 打造新农具
- 乡村农具走秀视频火了:被赞既洋气也解乡愁 拍摄者讲述视频背后的乡村故事
- 曾经农村遍地有城里人完全没见过这些老农具你都认得吗?
- 80年代农村常用的14种老物件全用过并认识的都老了只留下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