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农业用品  农具

故宫三大宫殿的名称和主要用途是什么?

  故宫的三大殿是指: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但是故宫这三个大殿的名称也是伴随着朝代的更替和时间的推移而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首先,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它是明清古代宫殿建筑,东方三大殿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故宫奉天殿建成,称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为太和殿,建成后屡遭焚毁,多次重建,今殿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其次,中和殿,它始建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称“华盖殿”,嘉靖重修后,改名“中极殿”。顺治二年(1645年),改名为“中和殿”。

  再次,保和殿,始建于永乐十八年,初称“谨身殿”,嘉靖重修后,改称“建极殿”。顺治二年(1645年),改称“保和殿”。

  太和殿:其实是用来举行各种典礼的场所,实际使用次数很少。明清时期,太和殿就是明清朝廷用来举行各种大型典礼的场所。

  中和殿:在明清两代,中和殿的使用功能基本上相同,即皇帝到太和殿参加大型庆典前在此休息准备。皇帝在中和殿通常都先接受主持庆典的官员朝拜和奏事,再到太和殿参与庆典。另外在每年春季的先农坛祭典时,皇帝都会先到中和殿阅读写有祭文的祝版,查看亲耕用的农具。在参与天坛、地坛、社稷坛、太庙的类似活动前,皇帝也会在这里阅读祭文。清代每七年纂修一次皇家家谱。纂修工作完毕后就会在中和殿上举行仪式,送呈皇帝审阅。给皇太后上徽号时,皇帝也要到中和殿阅读拟好的奏折。有时候皇帝也会在这里召见官员或赐食。

  保和殿:在明清两代用途不同,明朝大典前皇帝常在此,册立皇后、皇太子时,皇帝在此殿受贺。清朝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赐宴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场面十分壮观。赐额驸之父、有官职家属宴及每科殿试等均于保和殿举行。每岁终,宗人府、吏部在保和殿填写宗室满、蒙、汉军以及各省汉职外藩世职黄册。清朝顺治三年(1646年)至顺治十三年(1656年),顺治帝福临曾居住保和殿,时称“位育宫”,大婚亦在此举行。康熙自即位至八年(1669年)亦居保和殿,时称“清宁宫”。二帝居保和殿时,皆以暂居而改称殿名。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殿试地点由太和殿移到保和殿。

  总之,故宫的三大殿是明清两代最重要的三座宫殿,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三个大殿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宝贵的、无价的物质文化遗产。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