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乡村振兴看济宁|金乡一农民自办农耕博物馆 留住乡愁 铭记历史 寻见未来
木犁、织布机、缝纫机、煤油灯、纺线机……在金乡县高河街道胡庄村农民苏成刚创建的农耕文化博物馆里,曾与农村生活息息相关的各式器具一应俱全。透过这些农耕器具,让人仿佛看到了过去农村生活的各种场景。“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小时候家里贫困,对农耕老物件有着深厚的感情。”苏成刚说,他用20年时间搜罗千余件老物件,只为留住农耕文化,希望能为后人留住乡愁,寻见未来。
苏成刚最早收集的老物件是酒壶、酒坛,后来扩展到各类农耕器具。20年前,在工地旁有一架废弃的木犁,苏成刚看着它长年风吹雨淋即将朽坏,很不忍心,就搬运到家里。从那时起,苏成刚收集的农耕器具越来越多。一次偶然机会,当苏成刚了解到邻县一位农户家中有一台年久的织布机时,便第一时间来到对方家里。“当时那家农户因织布机是祖传下来的,不是很情愿卖给我,我就给人家说我自建了农耕文化博物馆,放在我这能让更多人了解农耕文化,多次沟通后我才买了回来。”苏成刚摸着织布机说,这些工具在大多数农户家得不到有效利用和保护,损坏后就是文化的流失。
“我们赶上了好时代,但退出视野的老物件是自古以来农村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农村文化的根。我收集它们,就是希望更多的人记住乡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苏成刚说。
如今,随着参观者越来越多,苏成刚的农耕文化博物馆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在讲述农耕器具时,苏成刚总会用“传统不守旧,创新不忘本”作为最后的结束语,寄语年轻人留住乡愁,铭记历史,寻见未来。
- 标签:本站
- 编辑:杨保录
- 相关文章
-
走基层·乡村振兴看济宁|金乡一农民自办农耕博物馆 留住乡愁 铭记历史 寻见未来
木犁、织布机、缝纫机、煤油灯、纺线机……在金乡县高河街道胡庄村农民苏成刚创建的农耕文化博物馆里,曾与农村生活息息相关的…
-
农具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新农具”一夜之间成了农业圈新词
- 农村最常用的十种交通工具看看你用过几种最后一种亮瞎眼
- 专栏F|Cora单词259常用工具(上):生活中的常见工具要常备
- 南京厚建软件 LivCMS 内容管理系统http:wwwhogesoftcom
- 西汉年代发明的农具耒耜在佛山展出就在西樵山下的渔耕文化园
- 手工插秧 老牛耕地 手工有机稻米在崇明开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