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农业用品  农具

【改革开放40周年】农耕工具的变迁

  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全面展示高安改革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丰硕成果和喜人成绩,高品高安特开辟“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专栏,全面总结高安在、经济、科技、城建、三农、教育、文化、卫生、社会等方面改革取得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激发全市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唱响高安品牌、建设品牌高安,率先全面小康、冲刺全省十强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改革开放40年以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统的农耕方式已经被改变,而农耕时代的生产生活工具,也渐渐被机械化的新器具所取代,最终将退出历史舞台。

  农业现代化步入新进程,越来越多的传统农具操作被机械取代,播种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因为高效、省工、省力而逐渐替代了传统农具,机械化耕作不仅带动了人力的解放,更减轻了传统农耕家庭的负担,让大规模种植成为可能。

  七月是丰收的季节。走进高安的美丽农村,处处散发着金黄的稻穗的阵阵清香,不少庄稼人正收割这份喜悦。在蓝坊镇院下胡村,种粮大户金太师正忙着把刚刚收割上来的早稻封袋,装车。“今年天气好,水稻品质高,产量也上来了。等这车装满,马上就可以拉进城变成钱了。”看着刚刚收割上来的金黄稻粒,金太师高兴地说道。

  54岁的金太师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1978年改革开放时,他刚满14岁。那时候,家里种了10来亩地,全靠人力。他最厌恶的农活就是夏天割稻子。烈日晒得他脸上脱皮,稻叶刺的人浑身火辣辣的,弄得人浑身不自在。

  令他气恼的是,全家人每天起早贪黑,10多亩地也要大半个月才能收割完成,加上播种、插秧,一年到头,一大家子人都在围着水田地转悠。费时费力不说,到头来还只能勉强维持温饱。

  后来的30年间,在经历了人工插秧、耕牛犁地、人工动力打稻、人力搬运后,柴油机、拖拉机的出现,将人力从部分劳动中解救出来。这之后,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夏收时间越来越短。9年前,金太师舍弃了自家的耕牛,购买了插秧机、收割机,省时又省力地开展大规模水稻种植。

  “今年,我种了100多亩早稻,从犁地、收割到运输,全部采用机械化耕种,所有环节都颠覆了传统,连洒农药都改用了无人机。这不,今天这几亩地,收割机不到一小时就完成了。加上200多亩晚稻,一年有十来万的收入。”金太师称。

  同村的胡大娘种了一辈子地,虽已年近70,她跟老伴身体还很硬朗,眼看着年纪越来越大,家里儿女都不愿留在农村种地,老两口割舍不下祖辈留下来的六、七亩田地,坚持种着水稻。“现在不比以前,虽然家里没有收割机,但可以请家里有收割机的人家帮我们收割,这几亩地种下来,不知道比以前轻松了多少。”胡大娘这样说。虽然现在很少人用牛耕地了,但她割舍不了这份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每年家里总会留下几分地,用牛拉犁耕田。

  在她家,犁上还留着刚翻地留下的泥土,锄头因为常年使用,打磨的蹭亮,门口的老黄牛裹着满腿的泥正悠闲的吃着草,代表着2.0时代的耕田机安静的平放在一旁,远处3.0时代的收割机发出轰隆隆的响声,欢庆着丰收的喜悦。这幅改革开放40周年的农耕变迁画卷在这个美丽的新农村里缓缓铺开。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