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农业用品  农具

《天工开物》的六大设计领域你知道是哪些吗?

  《天工开物》是一个“聚宝盆”,它昭示了中国工艺美术的制作性、实用性、创造性与审美性。它不仅对2000多年间中国民间工匠积累和技艺经验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总结,同时也将物质原料的开发和造物实用功能以及民间工艺文化的内涵从科学的角度揭示出来。

  《天工开物》总共十八章中有十三章与造物设计有关或属于造物设计范围,几乎涵盖了除漆器之外造物设计的各个方面。大体上可分为六大类:农用工具设计(乃粒、粹精)、衣料染织设计(乃服、彰施)、金属铸锻设计(五金、冶铸、锤锻、佳兵)、陶瓷砖瓦设计(陶埏)、造纸设计(杀青、丹青)、交通工具设计(舟车)。

  相对于农业时代,具有提水灌溉功能的农用工具设计是关系到当时国计民生的大事,其价值和地位相当于工业时代引导工业设计的主流的汽车设计和当今信息时代代表IT产品主流的手机设计那样,最能反映那个时代主要的意匠思想和造物规律。在《天工开物》第一卷“乃粒”(指谷物粮食)中的水利篇中,宋应星就对当时使用的排灌机械:简车、牛车、踏车、拔车、桔槔及风车的使用条作、构造、特性、使用方法、工效等作了详尽的叙述。

  筒车是一种从低处引水到高处的提水工具,又称天车。透过宋应星《天工开物·水利》对筒车构造法的记载,我们可大体上对筒车的设计巧思有一认识。

  由《天工开物》所绘“筒车”的图样可知,其设计的基本构造并不复杂,主要是由一个大型立轮传动链条、受水板、竹筒或木筒所组成,大轮的下部浸在水中,在水力的作用下,水面下的那些竹筒或木筒满灌后,转到轮上方的一定位置时,便自动倒入木槽,于是水便沿槽流到田里。

  《天工开物》“粹精”卷记述了谷物(尤其是水稻和小麦)的收获和加工过程。对于各种粮食加工器械,如杵臼、砻、水碓、磨等的质量、规格、功效,以及制造和使用方法都有较详细的记述。其中某些工具及其设计原理,今天在部分地区仍有沿用。

  作为一个农耕文明十分灿烂的国家,我国古代粮食加工器械种类多,功效高。“凡稻去壳用砻,去膜用舂、用碾。然水碓主舂,则兼并砻功。”稻谷去掉谷壳是用砻,去皮是用舂或碾。但是用水碓去舂,就同时起到了砻的作用。谷物麦子粉碎用转磨。砻、舂碓、碾、磨皆属于传统的优秀的粮食加工器械,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些运用人力、畜力、水力驱动的各类加工器械就已基本定型。

  明代衣料染织设计发展极快,品质不断提高。“乃服”中记“凡棉布寸土皆有,而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反映了当时棉织业遍及全国。从《天工开物》中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到,丝织所用的器械的设计较前代作了很多设计改进。缫丝和纺纱用的机械在元代要用手摇,在明代普遍采用足踏式。织平面纹的有腰机,织花纹的有花机。《天工开物》卷二“乃服·机式”详细记载了花机的结构、安装和使用方法。

  《天工开物》详细记载了古代金属铸锻设计,其“冶铸”卷专论古代冶铸技术,图文并茂地记述了用小炉群汇流法铸造万钧以上的巨型铸件,以及用小炉连续浇注铸造千斤以内的铸件。

  《天工开物》记述了中国古代许多炼钢工艺,其中对炒钢、焖钢工艺的记载是历史典籍中第一次详细的记述。这些先进的生产工艺由宋应星翔实地记录下来,其中所记载的科学成就,至今仍有参考价值。让我们看到我国的炼钢技术的发达,在明代处于世界先进行列。

  《天工开物》还生动地介绍了明代各种武器的制造方法,包括古老的弓箭和后来的火炮、地雷、水雷、包、鸟锐等比较先进的火器的制造,这对于我们了解当时的工艺技术水平和军事技术也是很有帮助的。

  《天工开物》“陶埏”在深入实际调查观察的基础上,比较详细地总结了我国17世纪的部分陶瓷生产技术,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明代劳动人民的陶瓷砖瓦设计,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天工开物》一书中的“杀青”篇,专门介绍了明代的各种纸(竹纸、皮纸等)的生产过程,还附有生产设备操作图。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书中对造纸(手工纸)生产比较系统地作了总结,对技术关键提出了比较深入的看法,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参考价值。

  宋应星在第九卷“舟车”中,记述了作为当时主要交通工具的水运船舶和车辆的结构、制造、使用情况。书中记载:“凡舟古名百千,今名亦百千”,即是说,从古代到当时,船的名称都有几百、几千种。这就充分说明,我国造船工业和技术,自古以来,是非常发达的。书中把船舶分为漕舫、海舟和杂舟三种。这种分类方法充分说明,当时造船工业已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不仅可以制造各种不同的内河船舶,而且大量地成批制造沿海船舶和远洋船舶。古代民间最常用的车子有三种:一是大车,二是马车,这些车在《天工开物》中均有记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