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获得专利并投入生产!74岁的腾冲老人发明新农具助力现代农业生产
近日,在腾冲市界头镇的工业辣椒移栽会现场,现年74岁的刘东才正顶着烈日在田里指导农户使用他新发明出来的多功能自动复位移栽器和多用矛型深施器。
满头白发的刘东才,精神矍铄。他曾是腾冲市科技工作者。曾先后获得全国星火科技先进工作者,30位建设保山有突出贡献的模范人物,云南省科技特派员等多项荣誉称号。
几十年下来,刘东才有25项科技发明申请了中国专利,发明专利授权6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7项,4项商标获得了国家注册,先后创办两个科技企业,主持实施国家和省级科技项目5项,曾获国内多项科技奖项,连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生前对他都很赏识,业务交流联系不断。
目前,多功能自动复位移栽器和多用矛型深施器已获得专利并投入农业生产。这款移栽器已经是第三代,可以一器多用,可以用来移栽玉米、油菜、万寿菊等不同的苗木。
该器全部用不锈钢制造,坚固耐用、操作方便、快捷省力、全自动复位;既能够单手使用又能够双手使用,既能够移栽农作物秧苗,又能够追施各种化肥,甚至能够点播各种农作物种子,被农民朋友亲切地称为“移栽神器”。
“研究这个移栽神器,当时主要是为了解决万寿菊苗的移栽问题。”刘东才说。这个发明要从腾冲市大力发展万寿菊种植说起。腾冲市聚焦健康理念,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彼时,界头镇率先发展了数万亩万寿菊,但当地农户的农业种植多是以铁制的第一代移栽器为主。但因为万寿菊苗比油菜高大,移栽器无法移栽。当时,分管这块工作的领导找到了刘老,恳请刘老研究一款可以用来移栽万寿菊的移栽器。
“接到这个任务,我觉得压力非常大,同时又觉得责任非常重大。光设计图,我就大概画了200多张,有时候连做梦都在画图。”为了最快解决农民这一问题,刘老结合第一代移栽器的弊端作了认真的思考。
第一代移栽器是纯手工制作而成,铁制,虽然质量牢靠,但是手柄过短,农民劳作的时候必须要弯腰操作,且必须双手操作。第二代移栽器解决了手柄的问题。但农民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这个移栽器是利用弹簧的作用,手要往上提才能将移栽器插入土壤之中,比较费力。不断研究、不断改良的这个过程,刘老经历了数十次。开始的时候,用木头做初型进行制作。不会使用制图软件,刘老只能用笔一张一张地画设计图。因为年纪大了,刘老的视力变差,大多数时候只能用放大镜看着画。
和移栽器前后脚研究出来的,是深施器。深施器,可以为农业种植实现深度施肥,使用的时候接到普通喷雾器上即可使用。不堵塞,不会伤及作物的根茎,能够提高化肥效30%—40%,节水30%—40%。
“最头疼的是生产的问题,我在当地找了10多家厂家,都无法接这个移栽器生产的活计。”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刘老找到了腾冲美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周绍柏。周绍柏,早年就读的是中专热处理专业,曾在腾冲市水电设备厂工作,下岗后一直从事铁片生产,并发展农业种植。
“我说我接不了这个活,让刘老再去找一下别人。但是看着他那么大年纪还在为这个事奔走,说了几次后,我也实在不忍心拒绝他,就答应说先试试看。”周绍柏说。周绍柏记得很清楚,那是2021年的5月份。第一批试着生产的10个移栽器样品,是周绍柏和刘老边研究边做出来的。初步生产出来的移栽器,因为弹簧的安装位置稍高,导致单手操作的时候不便利,周绍柏又逐步对此进行调整。
2021年,美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共生产了多功能自动复位移栽器500套,及时地投入到了农业生产中。
一矛多用的深施器,主要配合喷雾器用来浇水、施肥,需要使用的时候插上即可。解决了移栽的问题,解决了施肥的问题,这样,农民的万寿菊、油菜以及玉米、工业辣椒等各种产业的种植,大大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我们目前有3个乡镇在种植工业辣椒,这款移栽器出来之后,农户原本一个星期才能移栽完的辣椒苗,现在2天就完成了,节省了很多时间。”腾冲市界头镇工业辣椒协会负责人辛开熬说。
“我曾经到农村当过知青,我对农村和农民有着不一样的感情。虽然年纪大了,但只要农民需要,我还是会去想办法研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已过古稀之年的刘东才这样描述自己。质朴的语言之中,能读到他忧国忧民的泥土情怀,也能体会到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对现代农业的深情。(完)(杜加从 刘正凡 龚祖金)
- 标签:本站
- 编辑:杨保录
- 相关文章
-
已获得专利并投入生产!74岁的腾冲老人发明新农具助力现代农业生产
近日,在腾冲市界头镇的工业辣椒移栽会现场,现年74岁的刘东才正顶着烈日在田里指导农户使用他新发明出来的多功能自动复位移栽器…
-
以汉唐时期为例看传统中国的农业发展——农耕区的拓展
汉唐时期是农耕区拓展的重要阶段,许多学者可以通过这一阶段的研究去了解当时的真实情况,农耕区的发展更是汉唐盛世出现的重要因…
- 古代对盐铁进行国家专营这些曾经的“国有企业”是如何运作的
- 凯里苗寨有非常古老的农用工具现在基本消失了你见过哪几种
- 这些古代粮仓让人叹为观止
- 唐代士兵装备:有舂米工具 有“撬锁”工具
- 这些传统收麦神器有的已有千年但大多已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