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丨东莞七旬“农民画家”:55岁开始学画以画笔记录乡愁
在东莞,就有这样一位古稀之年的“农民画家”:55岁开始学画,20年来坚持记录水乡生活变迁,在乡村振兴之路上留住乡愁。如今,这位年过七旬的“农民画家”办过展、出过画集,画作逾300幅。
穿过几座小桥,在东莞麻涌镇漳澎村的深巷中,一家外墙被刷成橙色、三层半高的房子分外醒目。“老爱字画留岁月,牛惜犁耙记乡情。”门口一副藏头对联讲述了主人的格言,而“老牛”,正是林苏基的笔名。这栋房子是他的自建房,也是他的画展所在地。
今年75岁的林苏基是土生土长的麻涌人。在成为一名远近闻名的画家之前,他是一位扎根在水乡的农民,因为家中贫困,小学毕业后就到了生产队中放牛、干农活。
时间回到2000年,53岁的林苏基“洗脚上田”,来到东城文化站当“搬桌子、干杂活”的“农民工”。他回忆:“当时那里有很多摄影展、画展,文化氛围很浓厚,我也会经常协助办展,因此接触到了很多老师。”
自此,一颗画画的种子在他心中萌芽。2002年春,以窗外盛开的花为灵感,55岁的林苏基画下了他的水彩画“作”——《窗台春色》,“虽然景深不够,用水不足,反复涂鸦,但我还是保留着它。”
从自学水彩画开始,到后来上了老干部大学系统地学习国画,林苏基把兴趣当作最好的老师:“那时我每天上午都会画上四五个小时,就从我最熟悉的东西开始画。”
如今,翻开林苏基的画集,无论是家乡昔日美丽的田园风光,动人的民俗风情,淳朴的水乡农民形象……都在他的画中活灵活现。
看似简单的绘画过程,背后是不断摸索的艰辛。半路学画的林苏基也曾遭遇瓶颈期,“画人物对我来说是最难的。”他坦言:“但是慢慢我也摸索了一套方法,一方面是多看书,反复修改小图;另一方面,因为我比较熟悉耕作的动作,我就让家人把我的动作拍下来,供我参考。”
20年,300多幅作品中,林苏基创作的题材大多离不开“漳澎村”和“水乡文化”。在林苏基家中沿楼梯而上,两旁都是以“龙舟”为题材的作品,或奋楫向前,或齐头并进,颇有气势。来到画室中,“喜嫂”“和嫂”“家嫂”……陈列的一幅幅人物画像栩栩如生,或肩扛香蕉,或与家人同摘丝瓜,田园气息扑面而来。
“就像对联所说的,我是一头想要记住那些岁月,以画寄托乡情的‘老牛’。”林苏基从2010年开始创作与乡村相关的画,他的画就像一本“手帐”,记忆中的水乡美景和淳朴的农民都被他用画笔一一记录下。“看到这些图就能想起我们小时候的快乐时光。”一位村民说。
而林苏基也有一个朴素而简单的愿望:“我希望子孙后代们都能通过这些具象化的画更直观地了解和感受农耕的过程,明白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几代人艰苦奋斗出来的,了解我们日常所吃的米、花生是从哪里来的。”
谈及创作过程中最喜欢的画,林苏基提到了《水乡童年回忆一百图》。长40米、100件水乡童年趣事、320余位青少年,这幅长卷耗时4个月,展现了水乡生活中最常见的生活场景。抓蟛蜞、捉田鼠、钓虾、玩车圈……动作不一、神态各异的孩童在田头、河堤、树下嬉戏、玩耍,一幅东莞水乡的“上河图”在眼前铺展开来。
作为为数不多的聚焦东莞乡村题材的画家,林苏基坦言自己是“集大成者”。“我的老师有很多,我是在不断学习大家的长处。”他回忆:“如果说有一个对我影响比较深的老师的话,就是袁赤峰老师,他说过的两句话让我至今仍受益。一是绘画的时候,要把自己变成一只小鸟,飞出去看。二是只要画面需要,可以借‘他山之石’。”
借“他山之石”是林苏基常用的创作手法,他的画大多根据记忆中的画面虚构,用画面突出情感,表达乡愁。
这体现在他家中的“农具博物馆”墙壁上挂着的画上——2019年,林苏基翻新了村里的旧屋,他腾出家中三楼,将村民捐赠的农具分门别类摆放,并以此创作作品,“重现”农具的价值。
而整齐摆放在画下方的看似“破烂”的玩意,其实是水乡常见的农具。70多种、超过100件农具,林苏基将农具博物馆“搬”进家里,免费供村民参观。
“现在村里很多房子都是拆旧建新了,大多数人家里都见不到这些农具了,但是这是我们农业大县的标志,见证了历史。通过画作还原农具的使用,也是为我们留住了记忆。”他说。
作为土生土长的麻涌人,林苏基也感受到了东莞农村的巨大变化:“一方面是居住、卫生条件的变化,大家都住上了干干净净的新房。另一方面是出行条件的变化,以前水乡出门都是靠划艇,出远门的话都要花上好久的时间,现在桥通路通,出行非常方便了。”
谈及未来,林苏基面露喜色,他将用他的方式续写乡情:“我在画一系列的《农具旧物画谱》,大约有十幅画,现在画到第20幅了,如果身体好的话,我会一直画下去。”
- 标签:本站
- 编辑:杨保录
- 相关文章
-
特写丨东莞七旬“农民画家”:55岁开始学画以画笔记录乡愁
在东莞,就有这样一位古稀之年的“农民画家”:55岁开始学画,20年来坚持记录水乡生活变迁,在乡村振兴之路上留住乡愁…
-
茶山首个“稻田画”迎丰收一大波村民群众来体验收割!
据了解,上元稻田公园所在位置的农田曾由私人承包,承租率低,大部分良田荒芜,造成土地资源浪费严重,今年上元村启动稻田公园项目,对30…
- 农耕画卷纸上的田园梦祖先的致富经
- 事发葫芦岛建昌县老汉因土地边界纠纷用镐头砸死邻居
- 高中历史备考笔记(必修二) 专题一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 八旬老人制作微型古农具 风谷车、三国水车巧夺天工
- 这些古代粮仓让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