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捐老物件建农具博物馆木盒书包引怀念(图)
200多年前的铜茶罐,上世纪20年代的织布车,上世纪60年代的彝族服装……85件逐渐消失的工具,让来参观的村民仿佛回到了过去。今年,“两区”转龙镇鼓励村民拿出家里的老旧器具,在传统民间建筑蒋家大院内,建了一间小型传统农用器物展览室,收藏农业、农村用品,宣传和抢救正在消失的农村文化遗产。
“每个村镇都有自己的发展历程,留下不同的历史人文,但因为缺乏保护,一些珍贵的东西渐渐消失了,建一个老旧农用器具展览馆,可以让更多人了解自己的家乡。”转龙镇副镇长杨小雨说,不久前,他们曾到民族文化深厚的楚雄考察学习,在那里看到很多有趣的、即将失传的器物,心里很受触动。回来后,转龙镇开始发动各村委会,寻找那些即将消失的老旧农用器具,半年后,收集了85件物品。
在转龙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副主任李世毅的手机里,珍藏着一张照片——一个穿着彝族服装的妇女正在织布,用的是最原始、最简易的木头纺车。“这种纺车,是上世纪20年代彝族人民的织布工具,妇女将麻皮织成麻线,再裁剪成身上穿的衣服。”李世毅印象里,童年时代村里仍有人家用这样的纺织机织布。这台纺织机,也是展览馆里最特殊的藏品之一。
墙壁上,挂着一件黑白相间的男布褂,是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彝族纯手工服饰,白线代表白杜鹃,黑色代表杜鹃花杆。“杜鹃是家乡最好看的花,我们的父辈就把这些景物融入到服装中,有的衣服则绣着龙虎图腾,是彝族的信仰。”李世毅说道。一旁的模特身上,展示着几款彝族各支系的服饰,或粉或蓝,上面一针一线绣着每个支系的特有景物和信仰。
展览馆只有20多平方米,但种类丰富。犁、耙、木头车等各类农具,是居住在山区的人民世代耕作的工具;石磨、铜锅、擀面棒等,仿佛尝到老转龙面食的味道;上世纪50年代的乐器月琴、60年代的化妆盒、70年代的留声机和黑白电视机,又看到农村生活情调的一面……“虽然地方不大,但村子里的老物件大部分都收藏进来了,到这里看看,总有家的感觉。”土生土长的管理人员杨习权说。
展馆里一个木头做的“书包”,名叫书盒,长约30厘米、宽约20厘米,是上世纪30年代小学生上学的主要工具。“我二三年级的时候也背过,是我爸爸那辈传下来的,可惜现在找不到了。”李世毅说。上世纪70年代,布料稀缺,李世毅就背着祖传的书盒,踏着山路去上学。那个父亲做的木头书盒留在了记忆里,在物资匮乏的年代,陪伴李世毅读完小学,并考上了县里的高中。完成学业后,李世毅又回到小镇,成为展览馆的管理人。
屋里的一个大石磨,让杨习权想起小时候的趣事。“那时候,每天放学就要帮家里做家务,兄弟姐妹一起推这个石磨,推着推着就睡着了,但还是绕着石磨推。”杨习权指着石磨旁边一个上世纪30年代的斗说,“这样一斗黄豆,要磨好几个小时呢,慢工出细活,但那时候做出来的豆腐、面粉最好吃了。”虽然生活艰辛,但也有很多乐趣,有时点着煤油灯和兄弟姐妹一起做作业,爸爸在一旁用铜锅烧水泡茶喝,妈妈在一旁绣着花……每一件老物品,都是一份回忆。
馆里还有不少有趣的东西,一个上世纪50年代的月琴引人注意,“月琴的声音很好听,现在倘甸有名的纳苏鼓乐队还在演奏这种乐器。”李世毅说,“旁边这顶黑色的帽子是毡帽,平时戴头上保暖或挡太阳,走到半路口渴了,还能舀水喝,农民的生活很简单朴素。”
从今年2月起,“寻宝”之路就开始了,一直到 8月份才基本建成。“因为才刚刚开始建,在展品数量、展馆场地、展示效果上,还有些不成熟,今后在展品的保护、管理等方面,都会探索一些管理标准。”杨小雨说。
在走访中,收集老旧物件得到很多村民的支持,纷纷拿出家里的藏品。“在收集到的器物中,最老的是大约200多年前的一件青铜器,说明村民已经渐渐有了保存旧物的习惯,文化传承的意识越来越好,展馆的建成,也会让村民更加意识到这些东西的价值和意义,更有利于保护。”
据介绍,观众展品仍归属村民,村民需要的时候会原物归还。“我们将继续用自愿的方式,继续走‘寻宝’之路,挖掘更多具有历史人文意义的物品。今后在数量和种类上都会更丰富,把我们的展览馆打造出特色,让更多人到这里,看一看过去的生活,看看我们的根。”杨小雨说。记者董宇虹报道
习福建考察李克强谈阿富汗问题广东韶关重刑犯越狱北京百岁剃头匠离世驾车玩手机入刑探月工程返回器着陆缅甸拟修宪马戏团老虎咬死女孩跨区域用盐被罚商用载人飞船坠毁安徽淮南炸楼广西国企秦光荣调任全国习奥巴马谈反恐李克强回信希望小学
- 标签:本站
- 编辑:杨保录
- 相关文章
-
村民捐老物件建农具博物馆木盒书包引怀念(图)
200多年前的铜茶罐,上世纪20年代的织布车,上世纪60年代的彝族服装……85件逐渐消失的工具,让来参观的村民仿佛回到了过去…
-
古代人少地多粮食依然不够吃皇帝为何开荒种田也解决不了?
随着我国不断发展,城市化扩张很快,为此我国为保障粮食安全划了一条18亿亩红线年新年一过,我国全力抗击疫情…
- 新农人玩转视频号乡村振兴探索出了个“新农具”
-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名利结合孝行天下丨汉代养老制为何这般特殊
-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经济
- 中国梦——文明复兴的情愫
- 电脑成为“新农具”庄户人变“新店家”——记农村妇女淘宝创业【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