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农业用品  农具

退休生活|古时生活是这样的 他制作“迷你”农具为子孙留念想

  在姜承明家南侧卧室的阳台有一个操作台,上面摆满了各种“迷你”小农具,大部分只有巴掌大小。“这是石磨,北方磨粮食用的;那个就是我们南方用得比较多的水碾米,也是可以给粮食脱皮去皮的老物件……”姜承明说,这两件是他今年花费近半年时间新做出来的,之前还陆续打造了南方水车、纺车、风车、推车、水磨、耙、犁、水桶等14件微缩农耕老物件。

  这几件微缩老物件里面,微缩比例并不一样。“微缩比例最小的是这两个水车了,因为它尺寸最大;微缩比例最大的估计就是这个水桶了,毕竟它的尺寸相对较小。”拿今年做的石磨来说,为了精确制作,姜承明专门跑了趟郊区,可郊区现在这种东西也少了,后来他凑巧去冉庄看到实物,“我就蹲那儿看了半天,又是测量又是画图,弄得不少游客围着我不知道要干啥。”

  街面上但凡修路、修桥,姜承明都会趁着遛弯的时候捡上几块废旧石块、石板回家做各种“碾子”。除了石材以外,这些过去农村常见的老物件,几乎都是用非洲紫檀木打造的,而之所以“大费周章”,跟他这辈人的经历有关。

  出生于湖北省孝感市的姜承明,小时候生活在农村,放学之后经常干农活。初中毕业后的四年时间里,他专心在家务农。“那时村里种水稻、小麦、玉米,还种马铃薯、西红柿,每天干农活非常累。”姜承明回忆道。

  22岁那年,姜承明参军到了保定,在部队一干就是30年,修了半辈子飞机的他退休后,又忙着照顾孙辈。等到两个孙辈长大,闲下来之后的姜承明突然感觉无所适从,“再这么闲下来可不行,得找点有意义的事情。”

  一次偶然机会,姜承明注意到,随着时代进步,老式农具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于是萌生了还原老式农具的想法。带着对过往的回忆,看到电视上南方农村使用的水车让姜承明有了灵感。“鲁迅先生不是有篇文章叫《为了忘却的记念》吗,我也得弄点什么,给子孙留点‘乡愁’,留点念想,留点纪念。”姜承明说。

  “尽管你感觉到记忆里这些要制作的老物件很真实、很清楚,但是制作的时候往往要考虑到其中的很多细节,有些物件内部的结构你也得完全明白,这就为制作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为了打造逼真的农耕老物件,姜承明没少吃苦。

  在制作水车时,因为水车的运转动力部分具体是怎么工作的,每个零件是以什么方式、什么方向安装的,姜承明已经记不清楚了。靠电视纪录片、与老乡了解,不断修正,最终草图变成了详细的结构图纸。“我所做的模型不仅仅是外观看着一样,内部结构和功能也和实物一样。就拿我做的这个水车来说,其实就是实物的缩小版,要做到这齿轮真的能够转起来,‘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说到制作细节,姜承明很是自豪。

  如是这般的经历,姜承明还有很多:去博物馆看小推车,步行1.7公里去市场购买非洲紫檀木……“困难还是很多的,岁数大了,电动工具用不顺手,用的还是老式的锯、锉等工具。尤其在石板上拓形,稍有不慎就容易把石板刻坏了,所以我每次制作都是万分小心。但即使再细心,也总有返工的时候,光石碾就做坏了五六个。”据《燕赵老年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