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文明、农耕用具发展交流研讨会在天津举行
央广网天津5月28日消息(记者夏震宇)近日,由万宝斋农耕文化博物馆(天津)有限公司主办的“弘扬农耕文化、传承历史记忆”农耕文明、农耕用具发展交流研讨会在天津武清区政协召开,让文物讲好中国故事。
农耕文化博物馆(天津)有限公司负责人周树春介绍活动举办的基本情况,“武清是我的第二故乡,20多年我把精力都放在了收集、整理与农业相关的工具上,从2000年开始一直到今天没有间断过。目前收藏了7000多与农耕相关的用具。从旧石器、新石器、青铜不同阶段的农耕用具基本可以延续到现在。”周树春说,活动得到很多专家学者的帮助,把这些工具按照目前国家的政策条件展示给社会,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中国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郭大顺研究员郭大顺讲到,要发展文化,博物馆是很重要的阵地。“文物讲究必将精,就会吸引人去看,经鉴定70%万宝斋农耕工具的历史价值很高。万宝斋农耕文化博物馆(天津)有限公司做的这个工作是很值得的,应该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武清应该有这样一个农耕博物馆。
国务院参事刘志仁表示,从中国农耕文化的历史和欧美比较,我们的农耕文化历史更悠久,但是没有一个全面的农耕文化博物馆。“办博物馆不仅仅是看东西,他还要对这个物品有研究。要通过这个东西了解历史,我认为这个工作是大量的。”刘志仁建议,如果要是在武清办农耕博物馆,就一定要有天津市文物部门组成专家组来进行鉴定。如果这些鉴定都已经做好,那么就要研究这个做完鉴定的文物怎么把它连起来,通过整个历史把它连起来,这个叫做农史。
国家农展馆原馆长王秀忠在运行方面提出建议,一是尽快将农耕博物馆建设列入到政策支持范畴中。再一个就是和现有的休闲园区相结合,北京、上海的休闲园区都有一个农耕博物馆,或者是和学校、教育机构相结合,作为教学基地。第二要进一步完善运行的机制。“从馆内讲,首先是评价机制。其次是展示机制。需要在器具上做一个标签,这是一个获得捐赠的一个途径。再次是进一步完善平台。展示平台、研究平台、培育平台、研讨平台。”
天津市政协、文史委主任史瑞杰讲到,办这个农耕收藏馆的意义是非常大的,不仅是填补了农耕文明、文化、农具这方面的空白,还对社会的教育意义非常大的。“我们本来是个农业社会逐步走向现代化了,现在的很多青少年分不清农作物,农业、工业的来源问题需要他们知道,如果有这样一个馆,在各方面的意义都是非常巨大的。所以这个对于历史来说也是有很重要的意义。应当转变思路和思维方式,让社会多元主体来办这个事情。”
近日,由万宝斋农耕文化博物馆(天津)有限公司主办的“弘扬农耕文化、传承历史记忆”农耕文明、农耕用具发展交流研讨会在天津武清区政协召开,让文物讲好中国故事。
- 标签:本站
- 编辑:杨保录
- 相关文章
-
农耕文明、农耕用具发展交流研讨会在天津举行
央广网天津5月28日消息(记者夏震宇)近日,由万宝斋农耕文化博物馆(天津)有限公司主办的“弘扬农耕文化、传承历史记忆”农耕文明…
-
退休老师收藏千件农耕器具多在上世纪中叶流行
重庆24中学七旬退休老师刘映升,四处收集各类农耕用具
- 怀念20件六七十年代农村老物件有些已经消失有的70后都没见过
- 长江文明在这里生生不息——“长江文明与海上丝绸之路专题展览”一瞥
- 青川县开展“劳动最光荣”农耕用具互动体验活动
- 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知识点归纳)
- 体验传统农具 感受一粒一粟的来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