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农业用品  农具

退休老师收藏千件农耕器具多在上世纪中叶流行

  重庆24中学七旬退休老师刘映升,四处收集各类农耕用具。如今,由生产、生活、民俗民风三部分主题陈列的近千件反映农耕文化的用具,在位于北碚区蔡家岗镇天印村的刘家免费迎客。其中部分器具如今难得一见。

  昨日,重庆晚报记者在刘老师家的露天展场,看到了这一“异物”。中间石宝塔直径约20厘米,高约15厘米。刘老师对该物件的注解是“乳猪槽”。“中间的宝塔,是为了防止猪仔抢食时,将脚踏入槽中把饲料弄脏,现在这种猪槽已罕见。”

  刘老师称,它的名字叫砻,俗称擂子,就是打米机的前身,“上世纪50年代农村常用品。”砻的上下磨轮是木材做成,上下接缝的部分用竹子做成叶片,形成斜状的缝隙。“谷子脱壳时,抓一把放入磨洞中,然后推磨,让它们从竹逢中漏出,就能实现谷壳和大米分离。”

  这把剃头刀摆在民俗民风展览馆,通身长约18厘米,其中木制把手如小指粗,长约10厘米,刀片背厚口薄,刀尖齐整。“它的刀片用熟铁手工打造而成,刀尖齐整可与头部成90度直角,便于修剪头部的任何地方。”

  刘老师回忆,该物件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流行,“它见证了孩童们的光头和‘一片瓦’发型时代。”(记者 董亿 毕克勤 实习生 陈婵)

  吴景彪痛哭道歉吴敏霞三连冠女举周俊0分李娜双打晋级男篮负西班牙陆滢蝶泳摘银女子射箭银牌铁道部宣传片黑幕跳江救人法官经纬恋情床照厅官受贿云南地震银川暴雨救人农民工绿茶假装尿液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