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传统农具 感受一粒一粟的来之不易
近日,科学家发现了定殖于玉米茎木质部伤流液内具有固氮能力且高度保守的核心细菌微生物组,它们为玉米提供了氮素营养并促进根系生长。相关研究成果由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以下简称资划所)植物营养团队完成,并发表于《自然—通讯》。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汪筱林团队研究报道并详细描述了在辽宁凌源热河群九佛堂组发现的帆翼龙科一新属种——坎波斯凌源翼龙。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PeerJ。
目前的陇原大地绿树成荫、瓜果飘香。走进甘肃省定西市三牛农机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牛农机),车间繁忙有序,劳动气氛热火朝天。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细菌性皮肤感染的新方法。在最近发表于《自然》杂志的论文中,研究人员描述了他们的新见解,或将带来治疗细菌感染和皮肤伤口的新疗法。
由德国哥廷根大学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在对天然双层石墨烯开展的高精度研究中,发现了新奇的量子效应,并从理论上对其进行了解释。
8月16日,烈日如火,重庆市科技特派员、重庆市农科院果树专家张云贵赶到果农贺君丽的果园里,来不及喝口水,就急忙查看果园情况。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早在1998年就开设了心理科。2020年9月,医院开设学习困难门诊,主要是看到心理门诊里亲子冲突与学习有关的非常多,但到底是孩子不愿意学,还是确实没能力学,其中原因还应细分。
“华西牛”育成!我国有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专门化肉牛新品种——前不久,在第二届畜禽种业科技创新峰会上亮相的“华西牛”,打破了我国肉牛主导品种核心种源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
我国科研人员揭示了东亚带地区洞穴生物的迁入规律,并解析了影响地表生物迁入洞穴的主要因素。该研究提升了对洞穴生物多样性进化历史的认知水平,对地上、地下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石化上海石化首套大丝束碳纤维生产线实现中交,意味着项目设备安装全部完成,为下阶段试生产迈出关键一步。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发现了兰科盆距兰属的一个植物新种。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生物工程师开发了一类新的仿生3D相机系统,可模仿苍蝇的多视图视觉和蝙蝠的自然声呐感应。
美国普渡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使用光子和电子自旋量子位来控制二维(2D)材料中的核自旋,实现了在2D材料中写入和读取带有核自旋的量子信息。
一批骨干企业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一大批中小企业成为创新重要发源地,形成更加公平公正的创新环境。
海山被誉为“海底大花园”,由于特殊的地理特征和水文条件,造就了独特的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是多姿多彩的海洋生物聚集地,也是深海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地区。
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正在研究操纵植物生物过程的方法,以帮助它们在各种条件下更有效地生长。
全世界有1200多万人患有角膜盲症,即当眼睛的透明保护外层因损伤或疾病而变得模糊或畸形时就会导致失明。
长时间注意力集中会导致谷氨酸在大脑前部区域积聚,而谷氨酸过量会使进一步的脑力工作变得困难。
人民网天津9月23日电(张静淇)传统农具展示、挑扁担拾麦子竞赛、独轮车竞赛……9月23日,农历秋分时节,在天津市北辰区第四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现场农具展示和体验区,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在志愿者的帮助下拿起农具,进行现场体验,感受一粒一粟的来之不易。
- 标签:本站
- 编辑:杨保录
- 相关文章
-
体验传统农具 感受一粒一粟的来之不易
近日,科学家发现了定殖于玉米茎木质部伤流液内具有固氮能力且高度保守的核心细菌微生物组,它们为玉米提供了氮素营养并促进根系…
-
贵州:铁匠坚守老手艺40余年 手工打造传统农具
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盘石镇芭茅村老铁匠郑方海坚守的传统老手艺已有40余年,18岁时拜师学艺,如今已成为当地有名的铁匠师…
- 钩沉|耕具里的燕赵农耕文明
- 农村曾经常用的10种工具现在还用吗?能叫出名字吗?满满的回忆
- 国博将举办“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
- 保护耕地就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 365bt(365bt农业工具图片及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