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师收藏千件农耕器具 多在上世纪中叶流行
重庆24中学七旬退休老师刘映升,四处收集各类农耕用具。如今,由生产、生活、民俗民风三部分主题陈列的近千件反映农耕文化的用具,在位于北碚区蔡家岗镇天印村的刘家免费迎客。其中部分器具如今难得一见。
昨日,重庆晚报记者在刘老师家的露天展场,看到了这一“异物”。中间石宝塔直径约20厘米,高约15厘米。刘老师对该物件的注解是“乳猪槽”。“中间的宝塔,是为了防止猪仔抢食时,将脚踏入槽中把饲料弄脏,现在这种猪槽已罕见。”
刘老师称,它的名字叫砻,俗称擂子,就是打米机的前身,“上世纪50年代农村常用品。”砻的上下磨轮是木材做成,上下接缝的部分用竹子做成叶片,形成斜状的缝隙。“谷子脱壳时,抓一把放入磨洞中,然后推磨,让它们从竹逢中漏出,就能实现谷壳和大米分离。”
这把剃头刀摆在民俗民风展览馆,通身长约18厘米,其中木制把手如小指粗,长约10厘米,刀片背厚口薄,刀尖齐整。“它的刀片用熟铁手工打造而成,刀尖齐整可与头部成90度直角,便于修剪头部的任何地方。”
刘老师回忆,该物件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流行,“它见证了孩童们的光头和‘一片瓦’发型时代。”(记者 董亿 毕克勤 实习生 陈婵)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东莞外来工群像:每天坐9小时 经常...66833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本站
- 编辑:杨保录
- 相关文章
-
退休老师收藏千件农耕器具 多在上世纪中叶流行
重庆24中学七旬退休老师刘映升,四处收集各类农耕用具
-
东周青铜镢(图)
该青铜镢在泉州南安丰州出土,为东周双目纹弧形青铜镢
- 看看 有你认识的农具吗?
- 퓽안뮴앉크뫈포야옻꼇휭뻠
- 绍兴:“新农具”激发乡村振兴澎湃动能
- 《传统农耕用具图典》将出版
- 转 那些即将消失的传统农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