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农业用品  农具

让短视频成为乡村振兴“新农具”

  “我来自黄龙,放眼望去满山遍地皆是宝……”这段朴实的文字,是余浩祯在某短视频平台上的个性签名。

  余浩祯来自广安市岳池县黄龙乡铺芽山村。今年5月,她参加了我省首期乡村振兴短视频直播培训班,用短视频介绍当地中草药,不到3月的时间,吸引了将近7000名粉丝关注。

  截至目前,我省已经举办三期乡村振兴短视频直播培训班,旨在孵化培育一批互联网、短视频乡村人才,助力农产品销售、文旅推广。

  黄龙大米畅销市场,但铺芽山村却一度被贫困“包围”,曾被列为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脱贫攻坚号角吹响后,村里的荒田坡地逐渐被开发出来,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业,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紫苏、藿香、连翘……余浩祯将镜头对准了家乡的中草药,还用画外音向网友进行简单科普。“原来,拍视频是我的一个兴趣爱好,停留在自娱自乐阶段。参加短视频直播培训后,我萌生了把家乡特产拍下来、卖出去的想法。”余浩祯说,每天看着粉丝增长,越做越有动力。

  自贡市富顺县琵琶镇青峰村村干部周奉,是第三期乡村振兴短视频直播培训班的学员。“我们村种了400亩柑橘,橘子熟了,基本上就是坐等客商上门收购,卖不起价。之前,也有过依靠电商平台销售的想法,但一直没找到渠道。”周奉说,参加短视频直播培训后,打开了新的思路,“准备在网上开个小店,现在平台已经搭建起来,打算先拍一些果园的视频吸粉,等柑橘上市直播卖货。”

  “短视频正在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农具’。”林立是一名移动互联网营销师,也是乡村振兴短视频直播培训班的主讲老师,他向学员们分享了“蜀中桃子姐”“忘忧云庭”“格绒卓姆”等四川乡村网红的案例。

  “格绒卓姆原本是开早餐店的藏族姑娘,后来做短视频分享家乡风土人情,积累了200多万粉丝,这些粉丝也直接带来了经济效益。”林立说,格绒卓姆已通过短视频平台出售虫草5万余根、松茸700余斤。“她给乡亲们的山货平均收购价,比以往收购商给出的价格高10%,带动了周边近百户村民增收。”

  “我的家乡风景也很美,还有土鸡、土鸭、柑橘多种农副产品,我也想做短视频,但是自己不懂如何运营。”自贡市富顺县骑龙镇龙须村许燕说。

  “其实很多学员都有这个困惑。”林立总结了几点“流量法则”,首先打造鲜活的账号人设,其次找准细分垂直领域,摸索中形成风格,持续创作短视频,吸引特定粉丝人群,最后才是开直播卖货。

  “一场培训下来,几十家电商小店的平台搭建起来,但是要让小店发挥作用,少不了后续工作,省乡村振兴局和省委网信办将协调短视频运营公司,为学员提供更深入的扶持,例如流量扶持、账号进阶打造、内容定位规划等,力争持续培养更多的短视频直播领域乡村振兴人才,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当地乡村振兴持续发挥作用。”省乡村振兴局项目中心有关负责人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