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农业用品  农具

曾火爆清明会的农具正在“退隐江湖”

  济源网讯(济源晨报记者 李楠 文/图)4月5日,清明会第一天。“抛去成本和一天的饭钱,也不落啥。”虽然早有心理准备,姚景宣攥着收来的一百多元钱,还是有点无奈。

  今年75岁的姚景宣是承留镇南杜村人,卖了大半辈子农具。前些年还能自产自销,现在年纪大了,也渐渐干不动了。“家里头大概还压有一千多元的货,卖完就不打算干了。”姚景宣苦笑了一下。

  清明会还是那么火热,来自济源、焦作、洛阳、晋城等地近千个商贩再次齐聚,延伸有三四公里,人挨人,走一圈儿得半个多小时。吃喝玩乐,应有尽有。

  姚老汉的摊位位置不错,在思礼“网红桥”南,塑料布上摆着30多种农具,大伙儿见过的都有。来来往往的人不少,有心问价购买的不多。

  见有人搭腔,姚老汉来了兴致,谈起了摆摊卖货的往事。“以前商店少、商品少,清明会对人们来说意义重大,一来在会上可购买夏收农具,二来可以买夏天需要的物资,逛完清明会就能度夏。”姚老汉说,20年前,农具生意特别好,清明会就是农资交易大会。以前他只卖镰刀,自己打铁铸造,手工安装个把柄,一天能卖上千元。“渐渐地,种地的少了,都是全机械化,生意也一年不比一年,镰刀卖不动,就进了其他农具。原来跟我一样干农具生意的早都转了行,我也快干不动了,再等一两年就回家养老。”姚老汉感慨道。

  1个小时里,有不少路过姚老汉摊位的人驻足,但也只是看看,真正买的并没有。一旁的老伴儿周淑芳吆喝声也淡了,跟着丈夫风里来雨里去这么些年,她没有怨言:“有个事儿干,能过日子就行,不挑。”

  “这个是卸煤用的,这个用来翻地。”姚老汉指着两样工具说,“现在没人用了,两年都没卖出一个,谁要买成本加两元钱都卖。”

  清明会热闹依旧,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姚老汉的农具摊显得愈发“冷清”。“有没有想过干其他生意?”“年纪大了干啥都不好使,卖了大半辈子农具也是有感情的,放不下这些铁货。周边村子谁家的锄头坏了,镰钝了,还能想到我这个老头。”姚老汉的话中透露出无奈与不舍,“现在卖农具也挣不了啥钱,摆摊图个热闹,图个开心,有时还能遇上老顾客,拉拉家常,聊上几句就很满足,比坐院子里晒太阳强。”

  一年一度的中招考试日益临近,中招考试有哪些变化,成为不少家长和学生关心的话题。为此,记者采访了示范区教育体育局相关工作人员。

  随着麦收工作的稳步收官,示范区夏粮收购工作也已进入高峰期,据济源市粮业有限公司数据显示,目前示范区市场粮已收购近6万吨,最高到库价1.57元/斤。从生产形势来看,小麦单产好于去年,初现丰收好局面。

  6月14日,示范区党工委、市委史秉锐到济源东区调研,强调要坚持规划引领,强化项目谋划,高质高效推动济源东区建设各项工作,为济源加快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活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