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化肥厂的创建
上个世纪60年代,正是全国大搞建设的时期。在1963年至1969年的7年里,我从湘潭到岳阳先后组织建设了3个化肥厂。回首那段燃烧的岁月,我作为岳阳化肥厂的创建人之一和第一任厂长,对岳阳化肥厂建厂的艰辛至今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是当时岳阳地区兴办工业的指导思想。1964年岳阳地区从湘潭分家,辖区内除了各县办的印刷厂、农机修理厂、石灰厂外,几乎没有什么工业,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粮食产量占全省的10%,棉、麻、油在全省也有一定的地位。当时农作物肥料除了绿肥和农家肥料外,主要从外地调入。据1964年统计,岳阳地区从广州、上海、东北及日本港口购进化肥50~60万担,但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特别是调运不能及时,成本增加,损耗大,相应地增加了农民的负担。由于化肥供应不足,粮食、棉花、茶叶、苎麻、黄麻、油料等农作物受到肥料的限制而不能大幅增产。为加速农业生产的发展,支援农业跨 “纲要”,1966年,岳阳地委、专署决定,筹建岳阳化肥厂,这是岳阳地区从湘潭分家过来后兴建的第一个直属企业,也是湖南省第二个氮肥厂。开始,地委、专署计划筹建的化肥厂是分两个车间(即氮肥、磷肥),因文化大的影响,后改为将氮肥、磷肥分两厂筹建,并确定先上氮肥厂,投资290万元,形成年产合成氨3000吨、碳铵1.2万吨生产能力。同年,省计委以(66)计基字第076号文件批准,同意岳阳按年产3000吨合成氨设计建设氮肥厂。
为加快工程的建设,岳阳专署成立岳阳地区氮肥厂工程指挥部。专署党组考虑到我在建设浏阳磷肥厂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任命我为企业,专门负责筹建化肥厂。1966年2月,我与专署工业局6名干部及其他有关部门抽调的几个人,共十来个人,满怀豪情壮志来到了建设工地上安营扎寨,开始筹建工作,但迎接我们的却是一个又一个困难。
首先遇到的是建设资金来源问题。当时省计委安排专区建化肥厂的方案是,建厂的主要设备、原材料由省负责安排,资金由地方自筹解决。根据建厂规模和初步设计,化肥厂建设共需投资290万元。为尽快筹集建设资金,加快建设进程,岳阳地委、专署决定从三个渠道落实资金来源,一是向搬运、帆运、手工业等集体单位筹借70万元,二是县地方财政筹集170万元,三是专区财政筹集110万元。为发挥各县投资的积极性,还采取了一些激励措施。为了集中财力保化肥,各县大力压缩一切可以压缩的开支,城市建设、房屋修建大都缓建,农业三场、两站、芦苇收入的全部和房地产税、公屋租金的大部分都用作了化肥建设的专项资金,从而保证了化肥厂的建设资金来源。
在当时的条件下,缺少人力也是建厂的一个难题。化肥厂最初选址在城陵矶莲花塘,后改移至岳阳城郊九华山。当时的九华山是两个土山包,杂草丛生,一片荒凉。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和繁重的施工任务,我们建设指挥部的同志没有丝毫怨言,而是披星戴月,风餐露宿,搭个简易工棚,就算是办公场地。那时既没有机械化施工工具,也没有民工,工程建设指挥部只有十来个人,要将两个山包夷为平地,其难度可想而知。为使工程早日竣工,地委、专署发动800多名机关干部拿起铁镐锄头,箢箕扁担,利用星期六的晚上和星期天,轮流来到建设工地上搞义务劳动,帮助运土填坡。星期六晚上挑土要干到12点,然后指挥部的几个人接着清洗和修补锄头、箢箕,以便于星期天使用。那时每天晚上要工作到深夜l点左右,才回到借住的麻纺厂宿舍里,在水龙头下简单冲洗一下就睡觉。当时的机关干部都是无私奉献、不计报酬,尽管十分劳累,但指挥部根本就没有提供过什么宵夜,更不用说有什么补助和加班费了,也就是在工棚里给他们烧点开水、泡些茶,在高音喇叭里唱个歌,表扬表扬。尽管如此,但大家都没有怨言,一到星期六晚上和星期天,建设工地上就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在施工最紧张的日子里,还有城关镇的居民,学校的老师、学生也来到工地上义务劳动。经过3个多月的会战,终于将两个山头夷为平地,盖起了厂房。在设备安装过程中,没有起重设备,我们就土法上马,用扒杆和卷扬机,将一台台几十吨重的设备吊装就位。经过9个月的紧张施工,化肥厂于1967年4月竣工投产,是当时我市较为现代化的工厂。
氮肥工业生产工艺复杂,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技术要求较高,当时建设指挥部的几名化工技术人员,有的刚从学校毕业,没有实践经验。为了保障工厂建成后顺利开车投产,我们坚持“建厂先建人”的原则,将从农村招的70个亦工亦农工人、复员军人和技术人员,送到上海松江、嘉定培训。正是由于我们坚持建厂与培训同时进行,保证了工厂投产后的技术力量和工厂的开车生产。
外部环境也给建厂和生产带来很大的困难。1966年化肥厂建厂的时候,正值文化大开始,化肥厂投产后,文化大进入。特殊年代的建设,我这个 “走资派”是白天埋头搞生产,晚上开会挨批斗,派们说我“只知埋头拉车,不知抬头看路”,我的压力非常大。记得有个晚上锅炉停水,为防安全事故,及时蓄水,第二天一早我经支左人员同意,赶到洞庭湖边抢修水泵,来不及参加向毛主席早请示的仪式,结果晚上就挨批斗。在文化大的冲击下,工厂一盘散沙。亦工亦农工人、复员军人,要求解决城市户口,转为正式工人;上海知青,要求返城;省属大厂调来的工人要求回原单位。化肥厂是连续性生产,不能停产,而不少工人上街去了,有的岗位没人上班;记得有一回,我和徐德广同志两个人干了应由6个人上的班,连续上两个班,最后坐都坐不下来了,但还要随时准备接受批斗,一斗就是一个通宵。那时的我,真是心力交瘁,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经常是一身泥、一身油,一心扑在生产上,根本顾不上家庭小孩,也顾不上个人安危。当时我的三个小孩都只有几岁,大的刚刚上小学,小姑娘正上幼儿园,但我和爱人都在化肥厂,就让小孩住在东茅岭一间三四平方米的小厨房里,根本无瑕顾及他们。有一次我碰伤了头盖骨,正碰上合成塔装置电加热器短路,连续烧坏,为抢修烧坏的电器,连续三天三夜未休息。那时加班既没有什么加班工资,就是三两面条,也没有民工当辅助工,一切都要自己动手干,但大家都不畏艰苦,争作贡献。还记得有一次我大便出血,当时怀疑是结肠癌,但仍然带病上班,坚持烧锅炉。可以说,我人生中的美好年华就是在化肥厂的建厂和生产过程中度过的。
回首当年建厂经历,虽然历尽千辛万苦,却倍感欣慰。化肥厂建成投产后,不仅大大减少了从外地调入化肥,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收,而且成为全市化肥行业的样板厂、示范厂。此后辖区各县相继办起6个县属氮肥厂。各县所建的氮肥厂,都是化肥厂为他们培训一批技术骨干,并派了一批技术力量帮助各县氮肥厂开车,指导生产,推动我市形成了颇具实力的小化肥群,所产碳酸氢铵市场覆盖湖南省大部分地区及邻近鄂、赣、川数省的相当一部分地市。更为高兴的是,在投产以后的38年时间里,该厂干部职工继承和发扬了建厂初期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创业精神,推动了企业快速发展,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固定资产从建厂初期的199万元,增加到现在的28656万元;职工人数从建厂初期的221人,增加到现在的1081人;合成氨生产能力从建厂初期的3000吨/ 年,发展到了现在的18万吨/年;产品由建厂初期的单一碳铵,发展到了现在的尿素、碳铵、商品氨、甲醇等5个主要产品。投产38年来,企业累计生产碳铵 223.4万吨,甲醇4.2万吨,尿素57.8万吨,为支援农业和国家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特别是近几年来,在不少同行业企业纷纷停产倒闭、关门走人的情况下,该厂从一家小氮肥企业跨入了中型氮肥企业行列,成为继洞氮、资氮之后的湖南省三大尿素生产企业之一。
- 标签:本站
- 编辑:杨保录
- 相关文章
-
岳阳化肥厂的创建
上个世纪60年代,正是全国大搞建设的时期
-
世界上十大名牌肥料排名(复合肥十大名牌排行榜)
3、 加拿大钾肥(PotashCorp)是世界上最大的肥料公司
- 有机磷肥有哪些(磷肥有哪些)
- 鲁北化工董秘回复:肥料级的磷酸一铵和工业级的磷酸一铵生产工艺流程不一样公司会积极
- 十年携手做好化肥
- 2022中国肥料企业榜单出炉
- A股2021年化肥股票的龙头股一览简单明了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