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农业用品  化肥

大国农情|新中国化肥工业简史

  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等化肥的出现,不仅大大增加了单位面积的产出,还缩短了农作物的生产周期。过去需要通过休耕和轮作以培肥地力的生产模式得以改变。同样一块土地上能够养活的人口数量大为增加。由此,欧洲人口进入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不过,化肥来到中国却要晚很多。

  上世纪三十年代,范旭东等民族企业家在南京创建了中国第一座化肥厂——永利硫酸铔厂,化肥工业开始起步,但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时,全国各地的农业生产仍然是以农家肥为主。

  随着各地土地改革和农村合作化运动的开展,对肥料的需求越来越多。中国的农村先从大力积肥入手,施肥量年年增加,这也是从1949年到1958年全国粮食产量持续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一时期,大约每亩施肥量多的达到1000公斤左右。不过,这些肥料基本上都是肥效不高的农家肥。

  1957年到1958年冬天,全国轰轰烈烈掀起一场积肥运动,提出要“家肥出门、矿肥出土、山肥下山、水肥上岸”。农民们向水底要河泥、要塘泥肥,向地下要草炭肥、要矿肥,向牲畜要粪肥,在积肥造肥上有许多创造和发明。

  如:安徽农民把他们进行熏土、扫尘灰、换灶换墙、捞螺蛳的经验总结为“熏、烧、挖、换、扫、沤、铲、堆、拾、捞”十字诀。福建连江县组织渔民打捞了大量苔菜、海胆、细蛤、海土等数十种“海肥”。

  在化肥不够用的情况下,一些地方的农民开始探索如何把传统的农家肥和有限的化肥组合起来综合施用,以达到最佳收益。1954年秋天,陕西省醴泉县烽火农业生产合作社的51亩多玉米地,平均亩产达到566斤多,其中有1亩多的丰产地亩产更是达到了1500斤多。

  新中国成立之前,这里的每亩玉米地不过收三、四百斤。何以有了如此大的增幅?合作社主任王保京总结了一整套高产经验,包括深耕蓄水、选用良种、合理密植、防虫防风、人工授粉等,而对肥料的综合施用以及相应的配套灌溉措施也是其中之一。

  他细致地介绍了这套施肥经:除了每亩上圈粪8000斤、灰粪1500斤作为底肥,播种时上20斤硫酸铵。而在玉米生长过程中,还要施追肥4次:

  要是化肥能供得上更多的农业生产所需该多好!这不仅是当时农民们的普遍心声,也是化工人士的愿望。

  在王保京和村民们的玉米丰收的同时,这一年的9月26日,中国近代化学工业奠基人之一、“侯氏制碱法”创始人侯德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发言说,农民增加生产最需要的是化学肥料。他建议国家在建设中相应地增设化学肥料工厂,如氮气肥料工厂、磷酸肥料工厂等。

  “为了加强工农联盟,我们不单必须大量生产化学肥料,供给农民,并且必须大大减低制造成本,提高技术效能,廉价售给农民,使农民能够普遍地使用。”侯德榜说。

  新中国农业要养活更多人口的历史使命,也要靠年轻的中国化肥工业的助力。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前苏联援建了吉林、兰州、太原3个化肥厂,拥有合成氨15.4万吨、硝酸铵18.8万吨生产能力。

  在大力发展大中型化肥厂的同时,一个个小型土化肥厂也如星星之火在各地形成燎原之势。1958年8月29日,中央发出关于肥料问题的指示,指出化学肥料在最近几年内还不能满足需要,各地除了积极努力增产化学肥料以外,都很注意发展土法制造的化肥。

  这份指示还强调,农家积肥、造肥,还是最主要、最大量的肥源。人畜粪尿、绿肥、河泥、塘泥等等,都是有机肥料。化学肥料是无机肥料,中外的经验都已经证明,必须与有机肥料混合施用,才能更好地发挥肥效,避免土壤恶化,因此,绝不要因为化肥特别是土化肥的增产,而放松了农家积肥造肥。

  在化肥工业还没有兴起、化肥进口数量也相当有限的当时,为了尽快解决人们温饱问题,造肥运动的确较好满足了粮棉油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对肥料的需求。现在,化肥工业到了全面发力的时候了。

  1957年,大连化工厂的技术人员用石灰窑气和氨反应造出碳酸氢铵。侯德榜迅速前往考察,并提出以碳化法制取碳酸氢铵的技术路线:以无烟煤为原料,先制造半水煤气,把氮、氢和二氧化碳混合气进入碳化塔,在此二氧化碳与浓度为17%左右的氨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铵结晶。

  两年后,1959年11月,当时的化工部在旅大召开了一次小型合成氨厂现场会议。来自全国各省市的200多位会议代表,在参观大连化工厂建设的一个简陋的小型合成氨厂后,却一致认为这个厂是成功的、有前途的,小型合成氨厂既好建又好用。

  这时已任化学工业部副部长的侯德榜,是推动各地大建小型合成氨厂的关键人物。在这次会上他说,普遍推广以后小型合成氨厂可以在短时间内提供大量氮肥,支援农业生产。如果在最近期间全国每个县建设一座,生产的氮肥便够肥几亿亩土地,对于提前实现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指标有巨大作用。

  当年年末,安徽就决定兴建第一批20个年产800吨的合成氨厂。省里和各个专区都成立了“化肥厂建设指挥部”,亲自挂帅,在全省范围内迅速掀起了大建化肥“小洋群”,不到半年就建成了11个。

  随着全党全民大办农业、大办粮食方针的深入贯彻,化肥成为工业支援农业的重要产品之一。全国化工生产战线掀起一场为粮备“粮”、增产化肥支援农业的运动。

  1962年,江苏丹阳化肥厂首先试验成功了用侯德榜提出的新流程生产碳酸氢铵,为各地办好小氮肥厂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根据丹阳化肥厂的经验,建设一个年产五千吨合成氨的小化肥厂,一般只需要一年半左右的时间,投资七百万元,比按老流程建厂投资节省一半左右。这种新型化肥厂投入生产后,动力、原料的消耗,也比老流程低得多。

  这一年,国产化第一套年产2.5万吨合成氨装置在上海吴泾化工厂投产,此后又经技术改造,最终达到年产12万吨。这是化肥工业的旗舰。

  从1958年到1962年的国家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共新建了7个大型氮肥厂。除了上海吴泾化工厂,则分布在广东、安徽、河南、河北等地,都是我国著名的粮食、棉花和经济作物的主产区,距离电源和原料基地也比较近。完全依靠自己力量同时建设7个大型氮肥厂,在新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这一时期,化肥工业“两条腿走路”的方针进一步贯彻落实,大、小化肥厂齐头并进。到了1964年,全国已有11个省市的农村用上了一种新型的铵态氮肥——碳酸氢铵。这是14个年产2000吨合成氨的小型氮肥厂生产的,农民们称它是经济实惠的“增产粉”“丰收肥”。

  这些小化肥厂采用符合国情的独创的生产工艺流程,所用成套设备都是自行设计、制造,就地生产、就地供应附近农村,运费和周转环节少,产量占全国氮肥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从此,小化肥厂遍地开花,中国也从此成为唯一大量生产碳酸氢铵肥料的国家。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引进大化肥生产线之前,这些小化肥厂就是满足农业用肥需求的主力军。

  从1973年起,中国花了大量外汇从美国、荷兰、日本、法国等国引进了13套大型合成氨、尿素装置,分别建设在云南、贵州、四川、黑龙江、辽宁、山东、江苏、安徽、河北、湖北、湖南、广东等省。这些大型化肥生产装置迅速提高了中国氮肥工业水平,成为行业骨干企业。

  到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化肥工业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大、中、小型生产格局。中国化肥产量自新中国成立到1982年,以年均28%的速度增长,这时的年产量已经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前苏联和美国。

  一直以来,新中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广为人们所诟病,工农业产品价值的不等价交换被认为是农民普遍贫穷的症结之一。不过很少人知道,正是由于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化肥工业在新中国特别受重视——

  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有四成的化工投资、半数优质无烟块煤、三成的进口天然气%、六成的进口硫资源都用于化肥生产。为提高化肥储运能力,国家还为大中型化肥厂修建了专用铁路线、输电线路,铁路和码头仓库等。

  到了改革开放的第10个年头,1987年全国化肥产量更是增长到了1703万吨、比上年增长了22%。不过尽管如此,农业生产用肥供给不足的局面并没有完全改变。有些地区化肥紧缺,加上流通环节的问题,农民在施肥季节买不到化肥。有些地方则出现抢买化肥的现象。四川一个县召开会议时有代表说,谁解决化肥问题就选谁当县长。

  1990年,中国超过前苏联成为全球最大的氮肥生产国。2005年,中国磷肥产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但是钾肥,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化肥工业的一块短板。

  1958年,人们在青海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湖,用拉耙子洗涤法实现了中国钾肥产量零的突破,当年生产了953吨钾肥,成为中国钾肥工业的起点。但此后,由于关键技术未获突破,钾肥产量一直很低,长期以来依赖进口。直到1997年,一种先进的氯化钾生产工艺──反浮选冷结晶法应用于钾肥生产线的技术改造并获成功,产品质量显著提高,含量在90%以上的钾肥比过去增加了五成。

  如今,作为察尔汗盐湖的主要开发企业,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已建成氯化钾产能500万吨、硝酸钾产能40万吨、氢氧化钾产能50万吨、碳酸钾产能7.2万吨,分别位居世界第四、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和世界第一。中国农业用钾由完全依靠进口转变为可长期保持自给率达50%以上。

  就这样,在斗转星移之间,不知不觉种田施肥、尤其是仰仗化肥,已经成为农民种田时的普遍习惯。从2004年起,中国连续保持着粮食产量的稳定发展,重要农产品也不断刷新着单产纪录。而此时,常年都能够稳定供应的化肥,已经从半个多世纪以来农业生产的台前隐到了幕后,不再被农民惦记、不再有必要靠“走后门批条子”才能买得到。

  可以说,半个多世纪以来新中国化肥产业的发展历程,是引进和创新结合、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一个范例。这一时期人口迅速增加、耕地不断减少,人均粮食占有量却大幅度上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化肥工业的迅速发展。化肥作为农业的“粮食”,为保障中国人的饭碗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