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农业用品  化肥

化肥坑农玩花样: 包装偷含量误导没商量

  记者在东北部分地区采访发现,受投机利益驱使、农民防范意识差、监管存漏洞等因素影响,一些化肥产品在包装上玩起花样——虚标含量、产地不实、标注误导信息……专家表示,针对化肥包装误导、坑害农民的问题,政府部门应形成监管合力,采取措施覆盖监管死角,加大对违规违法企业曝光力度。

  吉林省农安县石场村农民金长艳今年选用了一款缓释肥料。“卖肥的人说是56%含量的,每袋100斤,130元。”记者查看这款肥料包装发现,尽管在显著位置加黑加粗标注了“56%”,但其中最重要的氮磷钾成分含量仅为40%,而氨基酸、腐殖酸的含量16%也被算为总有效成分。

  记者从黑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了解到,目前市场上化肥问题主要有单一养分及总养分不足、氯含量超标、有机质含量不足及标识不规范,还有一些化肥的检测结果与明示标注出现偏离,个别养分不足而其他养分过高。

  除了偷含量,一些化肥标注产地与实际产地不符。“咱农民也不懂这些标的东西,去年我就被骗了,到9月份玉米根部就透亮的,那就是脱肥了。”61岁的农安县万来村农民李永长还保留着去年的化肥包装袋,包装袋标注生产厂家为江苏某企业,厂址为徐州市某村庄。但记者查询后发现,该产品标注肥料登记证号的所属企业却是一家注册信息在吉林省农安县合隆镇的企业。

  此外,一些化肥包装还标有不规范信息,进而误导农民。黑龙江省宾县宾西镇朝阳村农民王胜才给记者展示了他今年购买的肥料,包装袋底部不起眼的地方有小字印有“底氯(低氯)”字样,并标明“玉米专用肥”“适用于盐碱地”。黑龙江省科学院高级工程师马志军说,玉米这样的忌氯作物不建议使用含氯化肥。此外,由于盐碱地氯离子含量较高,含氯化肥也并不建议用于盐碱地。

  一些化肥生产商为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还在包装上印有“国字头”科研院所为其“背书”。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有些生产商只是从这些科研院所购入“缓释剂”等添加材料,并没有实质合作关系。

  业内人士表示,包装不规范、偷含量等问题,背后更重要的原因是利益驱使。一位化肥经销商告诉记者,氮磷钾总含量每减少一个百分点,一吨肥就能降低50元成本。有的化肥厂商通过虚标含量,每吨可获利200元至300元。

  部分农民防范意识差、贪图便宜,也给一些化肥厂商留下可乘之机。黑龙江省宾县宾西镇朝阳村村民李喜有说,他今年购买的化肥标注是吉林省某企业,但实际上是附近小厂代为加工生产的。李喜有说,这样的化肥价格比市场上便宜,因此就购买了。

  黑龙江省巴彦县巴彦镇红星村农民付丛义几乎每年购买的化肥品牌都不同:“我们就图省心。再说化肥商贩把肥都拉到家门口了,也不好意思不要,就留下了。”

  马志军认为,如果化肥出现含量虚假,总养分含量低,铅、铬等重金属相对含量会高,会严重污染土地,降低作物品质,影响粮食安全。湖北新洋丰肥业股份有限公司经理汤新泉认为,化肥包装不规范等行为使合规经营企业的利益受到损害,长此以往,容易“劣币驱逐良币”,扰乱化肥市场秩序。

  一些工商、农业等部门人士指出,由于机制体制等原因,目前在化肥市场监管上还存在分段执法、边界不清、职能交叉等问题,影响了监管实际效果。

  针对化肥市场包装不规范等乱象,马志军等专家和受访基层干部认为,应当进一步强化综合执法,由政府或农业主管部门牵头,建立由农委、工商、质检、公安、供销社等部门组成的联合工作机构,形成监管合力,加大监管力度。注重加大基层流通环节监管力度,加大对流动商贩、无登记村级代售点的检查力度,不留监管“死角”。

  有关部门还应加强信用监管,对包装不规范、误导消费者,以及违法制假售假的企业加大公示力度和范围,建立联合惩戒及“灰名单”“黑名单”等机制,使违规违法企业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此外,加大对农民群众的宣传引导。有关部门可采取发放传单、开办讲座等方法,利用各类媒介,大力宣传化肥选购知识,引导农民到正规经销商及生产企业选购化肥,遇到问题采取合理合法手段维护自身权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