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农业用品  化肥

云图控股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复合肥的生产和销售,并沿着复合肥产业链进行深度开发和市场拓展,通过多年来的资源整合、品牌塑造、市场渠道、研发及生产能力建设等举措,现已形成复合肥、联碱及磷化工等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主要产品包括复合肥、纯碱、氯化铵、磷酸一铵、黄磷等。公司主要业务及产品情况介绍如下:

  公司以生产和销售多系列、多品种复合肥以及围绕复合肥产业链深度开发为主营业务,复合肥业务是公司的传统核心业务。公司深耕农村市场近30年,产业链一体化布局初具规模,建成了除尿素以外的氮肥完整产业链、磷肥完整产业链。同时,本着“靠近资源,靠近市场”原则,公司在湖北应城、湖北松滋、湖北宜城、四川眉山、河南宁陵、山东平原、新疆昌吉、辽宁铁岭、黑龙江佳木斯等地建立了生产基地,全国产能布局完善,是中国复肥行业生产基地最多的供应商之一。截至报告披露日,公司拥有复合肥年产能550万吨,产品线覆盖水溶肥、液体肥、增效肥料、缓释肥、高塔尿基、高塔硝基、喷浆硫基、喷浆硝硫基、高浓度氯基、高浓度硫基、中低浓度复合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等全线产品,满足不同作物不同生长期的营养需求。

  当下化肥行业变革及洗牌的关键时期,公司以国家农业政策为导向,实施“资源+营销+科技+服务”四轮驱动营销模式,持续推进成本领先发展战略,加快公司从复合肥制造企业向高效种植综合解决方案提供者转型。

  联碱业务是公司复合肥上游氮肥的延伸和拓展,也是公司“盐—碱—肥”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公司联碱生产基地设在湖北应城,在上游,可依托自有的井盐资源,为联碱生产提供充足的原料;在下游,联碱产品可为复合肥生产提供低成本的氮肥资源,从而实现在方圆1公里范围内打造“盐—碱—肥”一体化产业链,通过各项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最优配置,达到成本最优控制的目标。截至报告披露日,公司拥有纯碱、氯化铵年产能60万双吨,硝酸钠和亚硝酸钠10万吨。

  为实现安全、节能、绿色可持续发展,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公司在安全环保升级、节能降耗技术改造、自动化升级改造等方面加大投入,并加快推进“盐化循环经济产业链绿色转型及产品结构调整升级项目”,沿着“盐—碱—肥”产业链填平补齐,打造“资源+产业链”模式,持续推进低成本的发展战略。

  黄磷业务是公司复合肥上游“磷矿—黄磷—磷酸盐”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公司依托丰富的磷矿资源、金沙江良好的水运及当地丰富的水电资源,在四川雷波打造了以黄磷为主的磷化工产业链,并配套建设磷矿山、硅矿山、水运码头和专用铁路站场。截至报告披露日,公司拥有黄磷年产能6万吨、磷酸盐5万吨、石灰30万吨及炉渣微粉30万吨;雷波牛牛寨北磷矿区东段于2022年8月取得采矿权证,查明磷矿石储量约1.81亿吨,开采规模为400万吨/年,采矿建设工程尚在启动阶段;雷波牛牛寨北磷矿区西段尚在勘探中。

  随着磷化工行业发展、环保标准升级和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司将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和经营策略,在安全环保节能升级、上游矿产资源开发、下游产业链条延伸以及生产副产物综合利用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投资,形成在全国范围内环保水平高、产业聚集全、带动作用强、经济社会效益好的热法磷资源开发集中区。

  磷酸铁业务是公司复合肥上游“磷矿—湿法磷酸—磷酸铁/磷肥”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公司抓住新能源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依托丰富的磷矿资源储备、一体化产业配套及化肥化工多年的积累,布局磷酸铁及相关上游原料产能,进军新能源材料赛道。截至报告披露日,公司磷酸铁规划产能45万吨(湖北松滋35万吨,湖北宜城10万吨),配套不同纯度的磷酸(湖北松滋湿法磷酸(折纯)30万吨、精制磷酸30万吨,湖北宜城湿法磷酸(折纯)20万吨、精制磷酸10万吨),并利用副产低浓度磷酸及渣酸联动生产复合肥140万吨(湖北松滋60万吨,湖北宜城80万吨)。其中,松滋基地项目已全面启动,预计2023年陆续建成投产,宜城基地项目尚在筹建中,目前尚未形成落地产能。

  项目建成投产后,有利于发挥公司磷化工与复合肥主业的协同效应,进一步扩大磷化工、磷肥产业规模,夯实产业链及成本竞争优势,孵化新的利润点的同时,巩固和提升公司的领先地位。

  公司设有供应中心作为采购决策机构,主要负责大宗原辅材料、燃料的采购决策工作,负责原辅燃料市场行情的收集、分析、预测、判断,各事业部分别设有供应部/采购部执行供应中心的采购计划。公司采购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集中采购、统一调配;(2)淡季低价大规模储备,错季采购;(3)采取在有效的物流半径内建立战略合作供应商采购氮单质肥;(4)与钾肥、煤炭等供应商签署一定规模的长期供货合同;(5)对原材料实行集中的大批量采购等。

  各子公司生产计划由公司及各事业部统一安排,各事业部对管辖的各子公司生产经营活动负责统一监督管理、培训和服务,各子公司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由其自主管理。公司对各子公司的人员、工艺、技术、设备、安全环保实行统一管理,有利于相互调配、调剂,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节约公司管理成本;公司还统一制订考核办法、操作规程及标准,保证了公司产品质量的稳定。

  根据中国农资市场分散、区域差异化明显、销售季节短暂的市场特征以及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公司采取集中资源、统一管理,由复合肥事业部营销总部统一负责复合肥产品的营销工作,依托公司高效销售团队,构建“四化营销模式”——渠道立体化、品牌多元化、宣传精准化、服务专业化,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以传统经销商渠道、现代农服渠道、邮政渠道、农业基地为主的立体化、高效分销网络渠道,同时加强核心品牌定位区隔,打造个性鲜明的多元品牌矩阵,并通过大规模多频次高效会销、示范观摩、农技讲座、终端亮化等推广策略促进市场销售。

  公司对联碱产品采取厂家直销、经销商经销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厂家直销方式主要集中在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对其余市场实行经销商销售模式,主要采取款到发货的销售政策。

  公司黄磷产品以终端直销为主,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公司持续加强行情趋势分析预判,制定针对性的销售策略,应对市场行情异常波动。同时配合公司公铁联运的物流优势,在降低物流费用的同时,有效保障下游客户需求。

  当前,复合肥行业正处于变革及洗牌的关键时期,伴随行业景气度回暖,资源和市场不断向龙头集中,呈现出以下几种竞争态势:

  2021年以来,受全球疫情形势、地缘冲突影响,全球粮食、能源供应紧张,加上环保趋严以及供给侧改革、化肥零增长等政策持续推进,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且供应紧张。复合肥行业洗牌速度加快,中小落后产能加速退出市场,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有资源、有技术、有营销的头部企业脱颖而出,获得更多优质的渠道资源,拥有更大的行业话语权。未来行业整合还将持续进行,强强联合、跨界联合成为新常态,行业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竞争态势趋于良性,优胜劣汰、强者愈强,竞争优势将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聚。

  从用肥结构来看,随着国家土壤修复、减肥增效、品质农业等战略推进,加上农产品消费需求升级、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土地流转加快等,复肥产品结构不断升级优化,向着功能化、精准化、专业化、高效化转变,绿色高效、功能化的新型复合肥产品获得快速发展,尤其是着眼于全面营养、提质增产、精准解决作物及土壤问题的增效肥等新型肥料,市场消费群体不断扩大,发展潜力巨大。从施肥情况来看,新型肥料更多应用于经济作物中,每亩施用量远超粮食作物,随着种植结构调整,经济作物种植比例持续提升,新型肥料未来将迎来强劲的发展势头,而头部企业拥有较强的研发实力、技术支撑,优势将愈加明显。

  随着我国农业持续改革、从业结构和经营方式变化,复合肥行业回归到作物种植需求的本源上,虚假概念及过度包装逐渐减少,同时农民对肥料品牌、产品质量的辨识度也有了大幅提高,越来越重视作物种植效益,对复合肥料的需求回归理性,转为追求高性价比(投入产出比)的产品和品牌,肥效相近但价格更低的产品、价格相同但肥效更好的产品更容易受到市场青睐,这一点在粮食作物的种植上体现得尤为明显。随着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工作落实,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已连续多年增长,这也为高性价比复肥产品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未来高性价比产品的存量竞争将成为复合肥市场竞争的制胜关键,而拥有上游资源的头部企业拥有更多的成本优势,在市场竞争中掌握更大的主动权,甚至形成行业定价权。

  随着智慧农业、科技农业、品牌农业蓬勃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朝着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大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出现,其中不乏懂技术、有知识的新农人。农业经营主体及经营模式的改变,催生了大量农业综合服务需求,吸引有实力的传统农资企业加入农服潮流,由单纯的生产经销向综合农服商转型升级,销售渠道也向“传统+新型”两线并重发展。在这种形势下,能够打通农业全产业链,从种植技术、田间管理、飞防植保、农业金融、果品购销等多方面提供多元化、专业化、精准化服务的农资企业,势必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高的市场占有率和行业影响力。

  当前,全球化肥行业进入发展的调整期,绿色发展、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和配合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共识。随着国家持续推进“双碳”目标和“三磷”整治,行业准入条件、环保标准、节能增效等要求不断提升,引导行业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减少各环节投入品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向减量化、高效化、智能化、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进一步促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和竞争,淘汰落后、低水平产能。未来在绿色、高效发展的主旋律下,拥有环保优势、资源优势的头部企业将更具备竞争力。

  复合肥行业的上业主要为氮肥、磷肥、钾肥等基础化肥,即尿素、氯化铵、磷酸一铵、氯化钾、硫酸钾等。2021年以来,受全球疫情、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以及地缘等多重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较大,复合肥相关的大宗原料铁矿石、煤炭、天然气等价格持续上涨,同时上游硫磺、钾肥对外依存度较高,进口受限导致价格持续走高,受此影响上半年氮磷钾基础化肥波动较大,价格不断上涨,国内市场供应严重不足,加上物流成本上升,进一步推动复合肥产品价格快速上涨,部分同类产品甚至达到历史高位。原材料成本约占复合肥总成本的80%以上,对复合肥产品成本及销售价格影响较大,因此公司不断完善上游原料端布局,持续打造一体化产业链优势,目前主要原料、包材等基本能自给自足,具有较强的成本控制和抗风险能力。

  复合肥行业与农业发展息息相关,下游对接的是农业生产,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农民施肥习惯的改变以及农产品价格的波动等对复合肥需求量均有直接影响。全球粮食安全大背景下,国内外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持续回升,玉米、大豆等主粮价格及水果、蔬菜等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农民种植效应不断提升,投入意愿进一步增强,带动复合肥需求量增长,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随着人们对农产品品质要求的提升,以及国家土壤修复、减肥增效、品质农业等政策推进,农户科学施肥的理念不断增长,各类绿色、高效复肥产品的需求增长显著高于单质肥,新型肥料迎来巨大发展空间。

  公司长期致力为全球农业高效种植提供解决方案,即围绕种植全产业链条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在绿色高效肥料的研发、生产上一直走在行业前端,参与起草多项行业标准和国际标准,资源、成本、研发、环保、渠道优势显著,连续多年荣获“中国化肥企业100强”“中国磷复肥企业100强”“中国石油和化工企业500强企业”等荣誉称号,综合实力得到行业肯定和市场认证,领军行业第一梯队。

  面对农业发展的新业态、新形势和新要求,公司的机遇与挑战并存,重点从三方面积极应对:1)产业链和产能上,公司秉承低成本战略,填平补齐一体化产业链,增强成本控制和产业协同能力,持续打造化肥全产业优势,并有序扩张产能开拓市场,完善全国基地布局,巩固公司的强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2)技术和产品上,深化与国内外专业机构、院校的合作,加强先进肥料技术和资源的引进、研发及应用,并以作物需求为导向,持续对各类产品进行升级优化,不断推出优质、高效、绿色的好产品,满足各类作物减肥增效、提质增产的需求,助力种植效益提升。3)营销上,在品牌塑造、产品设计、传播推广、销售模式等方面不断创新,提升企业的营销力,赋予品牌、市场、渠道源源活力,引领行业创新发展,稳步提升市场地位和占有率。

  纯碱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品,犹如工业的“粮食”,绝大部分用于工业,小部分为民用。纯碱的主要下业为平板玻璃、光伏玻璃、玻璃制品、无机盐、洗涤剂、漂染、环保、有色金属冶炼等,其中玻璃行业对纯碱需求占比约50%,受工业需求影响,纯碱行业具有明显的周期性。

  2016-2021年国内纯碱表观消费量呈增长趋势,消费量的复合增长率在3.36%。纯碱消费的主要增量来自浮法玻璃和光伏玻璃,轻碱需求亦同样有不同程度上涨。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广和发展光伏发电和碳酸锂等新能源项目,光伏玻璃对纯碱消耗量预期增量明显。新能源汽车发展进入快车道,拉动碳酸锂需求,碳酸锂在纯碱下游消费占比重提升0.4%。2021年国内纯碱表观消费量2,846万吨,同比增长10%。2022年多项政策支持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展,光伏玻璃投产较为集中,规划预投产项目较多,而纯碱行业供应端存在退出产能,预计全年供需紧平衡。

  公司采用联碱法制碱,轻质碱和重质碱年产能各30万吨。公司纯碱客户群比较稳定,并采用精细化管理,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采取差异化的营销方式,提高客户忠诚度,巩固市场渠道和市场份额。

  氯化铵在农业上主要用作复合肥原料,可作氮肥施用,可作基肥、追肥,不能用作种肥。2022年上半年,氯化铵市场景气度延续,下游用肥需求增加、尿素价格走高等因素叠加,对氯化铵价格形成支撑,市场价格持续上涨,进入6月甚至突破历史新高,7月用肥淡季需求疲软,氯化铵价格有所回落。公司复合肥销量逐年增加,氯化铵作为复合肥原料,70%以上内部消化,其余部分对外销售,销售压力不大,淡季库存,旺季卖,对销售价格的把控条件优于其他厂家。

  黄磷处于磷化工产业链中游,是磷酸(盐)、草甘膦等行业的重要基础原料,产地集中在云南、四川、贵州和湖北四省,其中湖北以自用配套为主,市场供应主要靠云南、四川、贵州。经过几年的“三磷”整治,黄磷产能过剩问题虽然初步得到缓解,但是安全、环保及能控政策趋严下,产能规模有进一步萎缩的可能性。2022年上半年,受全球通胀、地缘、新能源需求旺盛以及矿山安全检查等因素影响,上游磷矿石价格大幅上涨,对黄磷市场价格形成一定支撑;1-5月,下游磷酸、草甘膦和三氯化磷等需求保持强劲,黄磷价格维持高位运行;6月以来,西南地区进入丰水期,黄磷开工率大幅上涨,但下游需求出现萎缩,特别是草甘膦进入夏季检修期,市场供大于求,黄磷价格出现下滑。2022年下半年,随着草甘膦检修完成,行业开工率恢复正常,以及下游新能源、磷系阻燃剂等新项目陆续投产,对黄磷的需求将逐渐回升,同时受成本端磷矿石、电价改革等影响,黄磷价格或长时间处于震荡行情。

  公司黄磷年产能达6万吨,是我国黄磷行业主要供应商,也是全国商品黄磷实际产量最大的单体企业之一。公司黄磷装置的开工率和价格走向,对黄磷销售市场具有引领作用,公司市场竞争力处于全国前列。未来自有磷矿建成投产后,公司黄磷的成本优势和盈利水平将持续提升,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磷酸铁处于磷化工产业链的中游,是新能源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重要前驱体。在全球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行业的发展潜力巨大,新能源汽车动力需求和电力、通信的储能需求呈爆发式增长,带动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的需求高速增长。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因安全性、大容量、放电性、快充性、低成本等特点被市场普遍看好,成为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正极材料的重要发展方向。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2022年1-6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110.1GWh,累计同比增长109.8%;其中,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45.6GWh,占总装车量41.4%,累计同比增长51.2%;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64.4GWh,占总装车量58.5%,累计同比增长189.7%。

  随着磷酸铁锂电池的优势日益显现,市场份额不断提升,也将带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及磷酸铁市场需求不断攀升。据高工锂电的不完全统计,2021-2022年国内磷酸铁锂项目规划产能合计672万吨/年左右,假设单吨磷酸铁锂单耗0.98吨磷酸铁,全部项目落地后将预计新增磷酸铁需求658万吨/年左右,磷酸铁未来市场前景广阔。2021年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需求爆发,磷酸铁前驱体供不应求,产能存在较大缺口,磷化工企业纷纷布局磷酸铁相关项目,切入新能源材料赛道。2022年磷酸铁企业一直保持90%以上的开工率,随着下游磷酸铁锂新项目投产,预计磷酸铁供给端的紧张状态短期内难以缓解。

  随着动力电池进入TWh时代,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面临大宗化的趋势,磷酸铁作为其前驱体,也将向大宗商品化方向发展。磷源是制备磷酸铁的重要原料,约占磷酸铁生产成本的60%左右,因此拥有磷资源及实现一体化产业链的磷化工企业具有显著优势,未来在磷酸铁产品大宗化过程中,将凭借自身的资源优势持续扩大市场份额,维护自身的市场地位。

  公司在磷化工行业沉淀多年,拥有丰富的磷矿资源储备以及完整的磷化工产业链,能够为磷酸铁项目提供完善的资源配套和生产、管理保障,生产成本和产业协同优势突出,有望在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公司在湖北松滋、湖北宜城规划的45万吨/年磷酸铁及配套项目正在筹建中,目前尚未形成落地产能。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产业链优势 多年来,公司秉承“资源+产业链”的战略布局,不断整合复合肥上下游资源,强化产业链上的薄弱环节和关键环节,通过向上游资源拓展,确保高品质原料供应和低成本生产,并向下游产业纵深发展,形成一体化的产业格局,充分利用产业链的协同效应,提高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公司现有产业链情况如下: 注:现阶段公司磷矿石主要源自外购,目前公司旗下牛牛寨北磷矿区东段已取得采矿证,待采矿工程建成投产后,公司生产所需的磷矿石将主要实现自产。 在上游,公司拥有丰富优质的磷矿、盐矿等资源,为资源供应与成本控制、产业链的延伸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1、磷矿方面,公司全资子公司雷波凯瑞磷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雷波凯瑞公司”)拥有四川省雷波县牛牛寨北磷矿区东段采矿权和牛牛寨北磷矿区西段探矿权。其中,东段磷矿资源储量约为1.81亿吨,目前正在着手矿井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待采矿工程建成达产后,将形成400万吨/年的磷矿开采能力,能够充分保障公司磷化工产业链所需磷矿石原料的稳定供应;西段磷矿尚处于勘探阶段,待全部勘探工作完成后方能着手“探转采”的相关工作。牛牛寨丰富的磷矿资源,可持续支持公司磷化工产业的发展需求,带动整个磷化工产业链价值提升。2、盐矿方面,公司控股子公司孝感广盐华源制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孝感广盐华源”)拥有北纬30度“盐海膏都”自主盐矿,井盐储量达2.5亿吨,确保公司联碱及复合肥产品具备较强的成本控制优势,提高公司对市场波动的防御能力。 在下游,公司重点围绕“复合肥”进行产业链整合,建设了除尿素以外的氮肥完整产业链、磷肥完整产业链及以黄磷为主的磷化工产业链,并通过磷酸分级利用进一步延伸了“磷矿—湿法磷酸—磷酸铁”的新能源材料产业链,构建了矿业、化工、化肥上下游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具有极大的成本优势、协同效应和极强的市场竞争力,能够有效抵御行业波动风险。 未来随着公司内部产能陆续释放,产业链一体化程度将不断加深,原料自给率也将进一步提高,公司低成本、一体化产业链的核心竞争优势将更加突出,为公司进一步做大做强奠定坚实基础。 (二)硝基复合肥及水溶性肥料等新型肥料技术领先优势 公司拥有雄厚实力、高层次国际化的研发团队,建有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四川省新型环保水溶性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经济作物复合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与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四川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及国外农业科技公司和专业组织保持密切交流,致力于新型肥料的研发与推广应用。目前,公司已掌握硝基复合肥、水溶性肥料、农用硝酸铵钾、肥料级聚磷酸铵等新型肥料的核心技术,并参与起草4项行业标准、1项国际标准,同时在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指导下,正在主导和参与有机水溶肥料、含聚合态磷复合肥料、多肽复合肥料在内的7项团体标准的起草,公司在新型肥料领域的研发能力进一步彰显。 1、硝基复合肥因其具有速溶、速效、高效的特点,可适用于各类旱地经济作物、干旱及盐碱地作物,应用前景广阔,已经逐渐成为复合肥的未来发展方向。公司已经完全掌握生产三元硝基复合肥的核心技术,旗下桂湖、嘉施利品牌致力打造全系硝基产品,目前各类硝基复合肥已获得客户的广泛认可,市场影响力不断提升,成为中高端复合肥产品的领军品牌。 2、水溶肥的研发生产技术位于国际领先行列。公司作为唯一生产企业,主导起草的《水溶性肥料》标准(标准号:HG/T4365-2012)于2013年6月1日在全国范围实施;以此标准为基础修订的《水溶性肥料通用要求》国际标准已经ISO国际肥料标委会立项并讨论通过,于2016年3月15日在全球正式颁布,这标志着我国肥料行业取得了肥料标准化的国际话语权,将有效带动我国传统肥料产业的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 3、创新研发硝酸铵钾并主导起草《农业用硝酸铵钾》行业标准(标准号:HG/T4852-2016),自2016年7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实施。公司采用稀缺硝铵和优质硫酸钾为原料,创新研发硝酸铵钾水溶性肥料,该产品不仅拥有硝酸钾所有的产品优势——速效氮、高含量钾、良好的水溶性等,还具备第四大元素——硫,在改善作物品质、提高抗逆性等功效上优于硝酸钾,尤其是在经济作物的追肥施用上功效突出。 4、与上海化工研究院等单位共同起草的《肥料级聚磷酸铵》行业标准于2022年4月1日正式实施。农用聚磷酸铵具有利用率高,可螯合中微量元素等作用,符合农业减肥增效的发展要求,能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潜力。聚磷酸铵中所含有的正磷酸根可以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而二聚等聚磷酸根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需要在土壤中缓慢分解成正磷酸盐后被植物吸收,减少磷的固定,提高农作物对磷的吸收利用率,因此一般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的磷利用率约15%~30%,而聚磷酸铵的磷利用率可达50%—60%。聚磷酸铵对中微量元素的螯合作用,可促进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提升。 (三)复合肥品牌与渠道优势 1、品牌优势。公司实施多品牌战略,从品牌定位、受众群体、市场需求及销售渠道上形成互补,塑造高品质、高科技、高性价比、高附加值的差异化品牌矩阵。公司立足国家农业发展战略,倾力打造核心品牌——聚焦养土的“桂湖”品牌、聚焦增效的“嘉施利”品牌、聚焦品质的“SOUPRO(施朴乐)”品牌和“Cropup(棵诺)”品牌;围绕增效肥发展战略,创新推出桂冠养元多、金牌根动力等子品牌,弥补桂湖、嘉施利在增效肥产品的空白,推动公司从性价比到功能品质的增效创新。公司携手中邮物流,打造土博士“惠农安心”的品牌形象,同时为精耕市场推出了“德沃尔”“洋洋”“凯利丰”等品牌,全方位满足终端市场需求,致力打造各品牌在细分市场的领导地位。公司“桂湖”“SOUPRO(施朴乐)”等核心品牌先后入选“央视强农品牌计划”,同时“桂湖”“嘉施利”“土博士”获评“中国驰名商标”,“SOUPRO(施朴乐)”获评“农民心目中的好品牌”等荣誉,深受广大经销商和种植户的喜爱,形成强大的品牌影响力。 2、渠道优势。公司深耕农村市场近30年,“传统+新型”渠道并存发展,营销网络遍布全国各地,拥有一级经销商5,500余家、镇村级零售终端网点10万余家,渠道建设覆盖面广、渗透度好、执行力强、专业度高。公司打造了一只懂营销、懂市场、懂消费者的营销团队,按照类消费品模式对复合肥进行市场营销和渠道整合,市场销量和终端覆盖率不断提升,并推行狼性复盘机制、强化学习赋能,不断提升团队能力和水平,进而推动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同时,公司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模式,向农业产业链上下游拓展、延伸,触及更多的消费者,全面深化渠道布局。公司立足国内市场,稳步推进国际化进程,已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建立营销网络,销售自有品牌,目前东南亚市场拓展已取得重大突破。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根据重要性原则,可能对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的实现产生不利影响的所有风险因素有: (一)市场竞争风险 随着国家扶持政策取消、农业改革加速、化肥零增长、安全环保从严、土壤环境保出台、多个肥料关键标准实施,复合肥行业洗牌和分化加剧,市场格局将迎来重大改变,复合肥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风险。为此,公司一方面围绕复合肥产业链上下游进行填平补齐,夯实公司资源和成本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以国家农业政策为导向,聚焦品质农业和高效种植,不断提升公司的产品力、品牌力、渠道力,推进现代农服、云图严选等新业务模式,进一步抢占市场,强化公司在业内领先的地位。 受供需矛盾及安全环保政策等因素影响,磷化工行业、联碱行业市场竞争激烈。为此,公司在磷化工方面将依托自有磷矿,持续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和拓展,联碱方面加快推动盐化循环经济产业链绿色转型及产品结构调整升级项目,在安全环保升级、节能降耗技术改造、自动化升级改造等方面加大投入,打造“资源+产业链”模式,持续推进化工低成本的发展战略,争取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复合肥的成本中有80%以上系原材料成本,因此,原材料价格波动对复合肥成本的影响较大。为此,公司延伸复合肥产业链至上游原材料,先后收购了孝感广盐华源、雷波凯瑞公司,控制上游盐矿和磷矿资源,并通过自建、收购复合肥生产线或公司等方式,布局复合肥上游的氯化铵和纯碱、硝酸铵钙复肥原料硝酸及硝酸铵、硝基复合肥原料硝酸铵料浆等上游资源,实现产业链一体化布局,极大保障了原材料的供应和成本控制。同时,公司实时跟踪原材料行情,加强对原材料的价格预判,通过开展原材料批量采购、适当储备及原料贸易等方式,规避价格波动给生产经营带来的不利影响,进一步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三)产能扩张导致的市场风险 截至报告披露日,公司复合肥产能已达到550万吨,在建产能90万吨,产能规模的扩大对公司产供销协同能力以及市场开拓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若市场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市场拓展不理想,可能出现产能扩张导致的市场风险。 为此,公司将加强产供销协调管理,全力推进营销升级、渠道下沉、终端建设、品牌塑造等工作,进一步提升市场应变能力和开拓力度,化解产能扩张带来的风险。公司近年新增的产能均属业内前沿新型肥料,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产能消化压力较小。 (四)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风险 当前,我国大力推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并相继发布“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三磷整治”“双碳”目标等一系列政策,引导化肥、化工行业绿色发展、转型升级。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和环保的不断重视,有关标准和要求可能会提高,由此公司可能需要加大资金、技术投入,经营压力和成本随之增加,若公司不能及时适应政策变化,生产和发展将会受到限制。 为此,公司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污染防治,持续加大安全和环保治理投入,成立环保督察专项工作小组,统筹负责全公司安全环保的组织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等工作,高标准、常态化、长效化推进安全环保工作,督促各生产基地加强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落实配套的安全环保防控防治设施措施。报告期公司各基地生产设备稳定运行,各项污染物达标排放,整体安全环保规范化管理水平有所提升,为公司生产经营及持续发展形成有力支撑。 (五)人员配备及经营管理风险 公司建立了科学、合理、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的经营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制度,但近年公司产业延伸提速,规模大幅扩张,下属单位及人员不断增加,公司的管理跨度越来越大,对管理层在经营决策、人员统筹和风险控制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若公司不能适应资产、人员和业务规模的快速增长,将可能面临公司快速发展带来管理失衡和人员缺失的风险。 为此,公司不断完善组织结构,优化管理层级,报告期公司各级董事会和管理委员会积极作为,不断给管理团队和职能部门赋能,提高团队组织协调能力、决策能力以及应变能力,并着重从企业文化建设、绩效考核体系、员工激励机制等方面入手,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团结力,最大限度减少快速发展带来的人员储备和经营管理风险。 敬请广大投资者仔细阅读并注意投资风险。四、主营业务分析

  报告期内,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形势、行业环境及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公司在董事会的正确指引下,按照既定战略和经营规划有序推进各项工作,不断加快产业延伸与产能扩张,夯实复合肥主业与联碱、磷化工业务协同发展的格局。随着产业链一体化程度加深,内部产能逐步释放,公司的成本优势、规模效应和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主要产品复合肥的产销量同比有较大增长,加上化肥化工行业高景气,公司复合肥、联碱、黄磷产品下游需求旺盛,叠加原料价格支撑,报告期内三大主营产品销售价格不断上涨,带动公司经营业绩持续、稳定增长。

  经过全体干部和员工的共同努力,公司全面完成各项生产经营目标,复合肥主业快速发展,经营规模逐步扩大,盈利水平显著提高,财务“三张报表”持续得到改善。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13,860.36万元,同比增长83.07%;营业成本928,998.22万元,同比增长88.03%;期间费用49,182.79万元,同比下降10.31%;研发投入14,590.49万元,同比增长117.5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8,813.85万元,同比增长144.8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41,590.43万元,同比增长39.79%。

  报告期内,公司依托复合肥上下游完善的产业资源链,不断夯实核心竞争力,推动市场销量和占有率的进一步提高,特别是新型复合肥的市占率显著提升。受益于化肥高景气的市场周期,公司复合肥的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经营业绩和市场影响力持续增长。

  (1)夯实主业基础。全球新冠疫情和地缘冲突的背景下,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全球肥料需求快速增长,随着减肥增效、土壤修复以及品质农业的推进,国内新型复合肥的市占率和渗透率不断扩大。公司立足市场趋势,持续扩充新型复合肥产能,“十四五”期间湖北应城、松滋及宜城基地计划新建300万吨左右的产能,报告期内公司松滋基地已有30万吨缓控释复合肥项目建成投产,公司复合肥年产能增至550万吨。项目建设仍在持续推进,随着产能逐步释放,公司的规模效应、市场份额将会大幅提升,进一步夯实公司复合肥行业领先的地位。

  (2)创新驱动市场增量。公司在营销模式上不断创新,渠道整合与品牌提升形成良好的协同,推动公司复合肥产销量稳增长。

  1)多渠道布局。公司发挥自身资源、营销优势,加快新客户、新市场的开发,渠道整合成效渐显。公司以战略大客户为主,持续推进“品牌共建”和“倍增计划”,增强战略合作粘性,寻找市场突破口,开拓新的销量增长曲线;以特通渠道为主,从市场需求和品牌共赢出发深度合作,不断加强营销、农技等扶持,稳步提升市场份额;现代农服的渠道开发及各项业务运行良好,公司已成为农服行业标杆企业,复肥销量正快速增长。

  2)多元化营销。公司在新型肥料上延续“增效”战略,持续推进品牌塑造与终端建设有效联动,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引流的营销模式,赋予品牌新活力,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市场影响力和覆盖率,新型肥料的销量显著提升。①报告期内,公司系列优势增效新品陆续上市,形成了完整的增效品牌矩阵和全线产品,覆盖多层次的市场需求。同时先后组织多场上市发布和招商会,促进增效肥渠道拓展和上市推广,并借助央视强农品牌计划的影响力,持续加大宣传声量,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增效肥行业的知名度和市占率。②通过“增效肥扫码活动”“桂湖扫码种树抽红包”等线上终端促销活动,以及“百强千县”专案辅助、“一田三会”等线下常规动作,有力提高终端动销水平,提升用户种植及购肥体验。③围绕四大核心品牌,持续推进与农业部耕保中心合作的“土壤养护五个一行动”以及“嘉施利十周年上袋人物评选”“施朴乐冠军品质极限水溶挑战赛”等活动,快速提升核心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④借助新媒体,开展品牌日、农技直播、短视频/微电影拍摄等活动,加强与渠道商、终端用户的互动,持续提升品牌粘性。

  3)产品创新升级。新型肥料是公司持续发展的“护城河”,公司精准把握“减肥增效”趋势,加大绿色高效新品的增量开发,报告期重点研发功能型颗粒磷酸一铵系列、含磷活化剂复合肥系列、含防淋失剂复合肥系列以及含有机质大量元素液体肥系列等新型肥料,并推出含腐植酸有机-无机复混肥系列等土壤修复产品,持续优化复合肥产品结构,为公司市场竞争注入新的动力。公司还持续对现有产品升级,推出高性价比主流产品,进一步提高经销商品牌忠诚度,助力公司快速拓展市场份额。

  报告期内,公司发挥“盐—碱—肥”协同优势,合理配置资源,联碱生产装置高效稳定运行。随着光伏玻璃产业的快速发展,纯碱行业景气度持续上行,公司纯碱价格较去年同期明显上涨,加上节能降耗、管理提升不断推进,联碱业务的盈利能力和竞争优势得到持续提升。

  (1)多方协作稳定运行。1)生产系统,抓好年度检修和小改小革项目,针对生产装置瓶颈等问题展开技术攻关,通过“跑冒滴漏整治”等常态化治理,确保生产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行。2)营销系统,以“效益最大化”为原则,抢抓行情机遇,灵活调整策略和比例,销售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报告期联碱业务实现销售收入67,565.62万元,同比增长43.83%;产品毛利率24.47%,同比上升4.22个百分点。3)供应系统,密切关注和准确分析行情,加强与原料供应商的深度合作,比价议价、择优采购、合理储备,最大程度降低原材料的采购成本。4)安环系统,紧贴当前安全环保形势,强化各层级主体责任落实,扎实推进风险防控及隐患排查治理,报告期启动终端污水站提标项目、联碱厂环境治理项目、硝酸厂尾气净化项目等系列治理项目,努力实现零伤害、零污染、零泄漏、零事故。

  (2)有序推进重点项目。报告期内,应城化工公司持续推进“盐化循环经济产业链绿色转型及产品结构调整升级项目”,其中30万吨轻质碱改重质碱项目已建成投产,联碱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30万吨轻质碱、30万吨重质碱。随着下游玻璃产业需求扩大,重碱在纯碱总产量中占比逐年提升,本次改造完成后,公司可以根据下游需求和轻重碱价格,灵活调节轻重碱的产出比例,进一步提高产能利用率,使生产效益最大化。目前,产业结构调整涉及的其他项目仍在前期筹备阶段,报告期内陆续开展了项目设计工作、征地拆迁及部分场地“三通一平”工作。

  (3)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双碳”目标下,公司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技术和新项目,持续降低设备能耗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达到节能、降耗、降本的目的。1)加快推进数字化工厂建设,启动热电厂智能化操作系统改造,利用信息化技术,对生产系统进行精准调控,使锅炉、汽机在高效率下稳定运行,报告期热电厂综合能效显著提升。2)报告期在用电用能上重点下功夫,利用应城基地厂房屋顶,安装光伏发电系统,项目装机容量10MW,投运后年发电量约1,000万kWh(度),将大幅降低公司的用电成本,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目前,项目已进入安装阶段,预计2022年底前可投入使用。

  1)抓好生产经营,确保稳定运行。生产上,依托金沙江的水电资源,科学组织调度,确保装置连续稳定运行,降低生产成本。销售上,以市场为导向,及时调整生产计划,维护好现有市场;聚焦大客户、优质客户,深化长期合作关系,形成强有力的客户粘性。安环上,坚决守住安全环保底线,常态化开展安全隐患和环境风险排查整治,压实安全环保责任,建立长效监督管理机制;加强重点环保项目,推进黄磷尾气综合治理,不断提高清洁生产水平,降低环保处理成本。

  2)取得磷矿采矿权,夯实发展基础。磷矿是公司磷化工产业链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保障公司低成本优势和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础。2022年8月,公司取得了牛牛寨东段磷矿的采矿权,下一步将高标准建设400万吨/年的采矿工程。目前,项目尚处于启动阶段,正在着手征地手续、矿井建设前期准备等工作。磷矿实现开采后,能够有效保障公司生产所需磷矿石原料的稳定供应,进一步降低原材料成本,同时助力公司沿着“资源+产业链”深入布局,带动整个产业链价值提升。

  1)项目建设提速。公司统筹调配资源,全力推进松滋基地的磷酸铁相关项目,加快建设“磷矿—湿法磷酸—磷酸铁”新能源材料产业链,报告期内项目建设用地已交接完毕并实现“三通一平”,各生产装置也完成了主体工艺设计,正在进一步完善相关施工手续,目前重点推进一期10万吨磷酸铁项目,预计2023年3月底前将陆续投产。

  2)搭建销售体系。报告期公司开始搭建销售体系,为后期产能释放做好客户储备,并积极寻求长久的合作伙伴。磷酸铁一般存在半年左右的验证周期,公司先后与多家磷酸铁下游正极材料厂商、动力电池企业密切接触,目前已与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融通高科先进材料有限公司和重庆特瑞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等客户,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并进入样品试验阶段。公司作为生产企业可与客户进行深度合作,在生产设计及产品设计的过程中极大地满足客户需求,不仅能够提升客户粘性,还可以不断改进公司产品性能和成本,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如公司能顺利获得中创新航等下游领先企业的认证,对未来拓展市场具有较强的背书作用,有助于公司获取更多的优质客户和订单资源。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15.30元,股价在成本下方运行。多头行情中,上涨趋势有所减缓,可适量做高抛低吸。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

  股东人数变化:半年报显示,公司股东人数比上期(2022-03-31)增长12794户,幅度21.74%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