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农业用品  化肥

仿野生银耳 推广种植百万袋

仿野生银耳 推广种植百万袋

(全媒体 张立峰)“今天中 午 室 外 温 度 至 少 都 有27℃,马上把草帘、薄膜揭了。”5月10日,在通江县陈河镇母家梁村五社任良周家,银耳科研所高级农艺师张传锐一边查看耳棒发菌情况,一边讲授注意事项。

“温度高了,要勤翻棒,适度补水,这样菌丝才发得均匀。”在任良周家院坝边上,两排堆码有序的银耳棒正在发汗。掀开薄膜、草帘,一处一小撮黄白相间的耳花冒出头来,偶尔有那么一朵独占鳌头,在阳光的照射下晶莹剔透。“你们看这几个品种的耳子有啥区别?”在场的几位耳农仔细看,认真摸,反复问。大家一致认为银科01、银科04两个品种的耳子黏稠度大、胶质重。

从通江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银科01、银科04是通江银耳科研所采集野生种源研发的两个银耳新品种,去年在该县陈河镇采用仿野生种植方式初次试种。初试成功后,今年在诺水河镇天水坝村、唱歌镇千浴沟村、涪阳镇玉学堂村等全县12个点大规模试种。“去年第一次试种我只种了40袋,耳子出来就卖完了。”任良周说,价格比常规品种每斤要多近200块。任良周边说边抱出用仿野生银耳泡的白酒缸,“今年我又种了100袋,有几个老顾客已经预订了几十斤了。”随着酒勺舀酒、倒酒,牵出一根根长丝,黏糊糊的。“仿野生银耳的最大优势就在于胶质重,易炖化,清香味特浓。”张传锐告诉,这种银耳的耳根小,色白,朵型不太大,但发泡率是常规银耳的8倍及以上。

通江县按照“育耳林、稳规模、强科技、提单产、增效益”的发展思路,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严格保护中坚定不移地发展以青冈段木为特色的通江银耳。全县种植银耳160万袋,其中仿野生银耳5000袋。自3月银耳接种以来,银耳科研所以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组织4个技术小组分赴28个银耳种植重点乡镇,分片包干从银耳选种、栽培管理到采收烘干全过程技术指导。

收藏

举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