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农业用品  化肥

像成都人那样生活② 如果可以当村民,日子泡在“幸福里”

此前报道>>

像成都人那样生活① 一出以望平滨河路为舞台的戏,遇见最好的观众和演员

像成都人那样生活②

像成都人那样生活②

崇州的天总是氤氲着一层淡淡的青色,微雨后,山腰间缠着水雾,比市区凉快好几度。

周女士和朋友坐在竹林下聊天,从成都市区驱车来到大雨村,一个小时刚刚好。面前一杯泡的酽酽的茉莉花茶,发呆、听蝉鸣、看风景。从玻璃杯往外透视,平静的乡村生活加了一层五光十色的滤镜。

崇州大雨村幸福里

近处的幸福中心里,两个小妹正对照着名单挨个打电话确认预订信息,村里的火锅生意好,想要预订一桌需要提前三四天;两个村民晃晃悠悠走过来,要了一张订餐名片,说起来他们也是村里产业的股东,所有消费都享受8.5折的“幸福价”,请客有面子;更远处,茄子、辣椒、南瓜和番茄长得郁郁葱葱,几顶草帽在地里移动,隔一会儿从藤架丛中探出个人影。

近处的幸福中心里,两个小妹正对照着名单挨个打电话确认预订信息,村里的火锅生意好,想要预订一桌需要提前三四天;两个村民晃晃悠悠走过来,要了一张订餐名片,说起来他们也是村里产业的股东,所有消费都享受8.5折的“幸福价”,请客有面子;更远处,茄子、辣椒、南瓜和番茄长得郁郁葱葱,几顶草帽在地里移动,隔一会儿从藤架丛中探出个人影。

这是大雨村悠闲的上午,也是很多人向往的生活。

0 1

相对贫困村的蜕变

大雨村位于成都崇州市白头镇,离道明镇竹艺村仅5分钟车程。在邻居声名鹊起之时,大雨村还戴着成都市相对贫困村的帽子。

“以前,只有羡慕他们的份儿。”大雨村党总支书记冯进告诉,她曾在村里当了10多年会计,过去大雨村里基本没有经济项目,最大的支出就是为脱贫而修的水泥路,最大的收入就是种地和外出务工,村民辛苦一年的人均收入不到2万元。

大雨村

村子有点荒凉。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上海、广东、成都,反正不在村里呆着。老人在家带着小孩读书生活,有精力就维持着地里的农作物,一年多几百块补贴生活,没有精力就把土地撂荒,野草渐渐长得齐腰高。这几年里邻居竹艺村打造出文艺范儿,每个周末都吸引不少成都人开车来耍,大雨村就显得更落寞了。

“我们位置这么好,还是要做村里自己的产业,把年轻人吸引回来就近就业。”冯进这样打算。大雨村离崇州市和大邑县都是10公里,由重庆市援建的“中国最美乡村公路”重庆路途经村子而过,加上离“网红”竹艺村近,如果打造旅游产业应该有人气。

“我们位置这么好,还是要做村里自己的产业,把年轻人吸引回来就近就业。”冯进这样打算。大雨村离崇州市和大邑县都是10公里,由重庆市援建的“中国最美乡村公路”重庆路途经村子而过,加上离“网红”竹艺村近,如果打造旅游产业应该有人气。

2017年,大雨村成立了蜀禹农乡村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88户村民筹集106万元,组成原始资金。合作社决定选在重庆路旁的林盘打造一个旅游场景,这里茂林修竹、花草繁盛,村民的房屋相对集中。经商议,村民出让宅基地来建设消费场景、打造产业,由合作社补贴资金给这几户村民搬迁建房。

0 2

村里的一本幸福账

在招商和经营模式上,村民们很有主意:要自己画框框!

当了4年村党总支书记后,冯进第一次去招商,用她的话说,脱贫后开始搞经济建设了。村里流转的70亩土地聘请了崇州市鲜道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来设计打造,让专业的事由专业的人来做。巧的是,两位负责人均是从大雨村走出去的商人,在外打造了多处成功的先例。在打造过程中,经营主体和农户筹资加入,为项目注入了更多资金。

来大雨村参观的市民

大雨村第一个打造出的林盘就叫“鲜道•幸福里”。它保留了典型川西林盘的格局,房前种树、屋后栽花,溪水绕流、竹影婆娑,精致的建筑穿插在农田之间。最适合择一个周末来休憩,喜欢清静的人在清茶和豆花饭里能找到朴实的野味,喜欢热闹的人在子龙湖畔的声乐表演里能品尝到火锅的热辣,“体验派”可踏入菜地摘新鲜的蔬果或去米酒作坊体验酿米酒,“派对动物”在音乐宴会厅里可办50人规模的party。

自今年5月正式营业以来,有80多位村民在“鲜道•幸福里”里工作,每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平时,也有村民来这里喝茶吃饭消费,8.5折的“幸福价”让村民也能消费得起。

幸福里的火锅

村民们早就商议了:如果村里来经营,没经验;如果一次分红不问利润,带动不了村里持续造血。经过民主决议,大雨村采取了“保底二次分红”的机制。每年,经营业主无论盈亏,都必须支付20万元给合作社,由合作社按照股权进行分配。一旦全年营业收入超出700万元,则营业收入每增加50万元,合作社还可分得2.5万元的红利。

这笔分红是用来正向激励群众的。冯进给算了账:40%用于正向激励所有股东,20%用于给88户原始股东分红,20%作为公积金壮大合作社,10%为管理经费,剩下10%为民生兜底的幸福股,村里谁家有因病返贫的、年老无依的、读书困难的,都从幸福股里出钱。冯进介绍,村里为所有的低保户、残疾人和困难群众都买了“幸福保”,共计128人,相当于为大家买了大病医疗保险。

0 3

再当村民

“鲜道·幸福里”负责人杨剑飞今年45岁了,10多岁离家当兵时以为不会再回村里,没想到现在一个月倒有20天泡在“幸福里”。重新当“村民”的日子,杨剑飞很享受,吃的是地里刚摘下来的新鲜蔬果,呼吸的是山里的清新空气,沿着重庆路跑5公里,在城市沾染的喧嚣和疲惫都不觉卸下了。

大雨村民宿

“还是村里好,”杨剑飞说,“大雨村下雨的时候最安逸。”

“还是村里好,”杨剑飞说,“大雨村下雨的时候最安逸。”

杨剑飞在大雨村长大,如今走在幸福里的花径草丛,他总记得儿时曾踩着这里的泥巴路去上学。回村投资“鲜道·幸福里”是他第一个在农村打造的项目,他想着,村里人看着自己长大的,这个项目做不好那就“打脸”了。

在他看来,回村投资首先要搞清楚“挣谁的钱”“如何挣钱”。村里的一草一木都是老乡的资源,不能为一时的开发就破坏侵占。“鲜道·幸福里”保留了农田湖泊,依照生态本底打造景观,没有一棵高大乔木是新栽的。

所以这里的风景和生活,都透着一股朴实和自然。放眼的景观是稻田,路边的“绿化”细看是豇豆和芋头,没有刻意的精致,看到的就是生活。游客在帐幔间喝咖啡时,村民就在一旁拾掇着地里,而这杯咖啡带来的收入会有一部分装进旁边这位村民的口袋里。

幸福里小酒馆

村民廖建英一家实现了“就近打工”。在“幸福里”转型发展中,她用土地换得了股份,并保留了自家栽种的梨树、李树、枣树、板栗树等,傍晚,游客来“幸福里”游玩时,她顺便叫卖新鲜水果。在这里,景点和民居没有明显区隔,往前跨一步是“创收”的岗位,往后退一步就是农家。

冯进很有信心,一个林盘将会催生一家规上企业,按照“鲜道·幸福里”的营收情况,这一目标并不难达到。如今,也有城里人想来大雨村当“新村民”,冯进设了一条规矩,过来做生意能带动村里经济发展的就欢迎。目前,“鲜道·幸福里”有14家企业入驻。

是城里人的乡愁承载地,更是村民的日常生活空间,在大雨村,不同人群共同编织向往的生活。

红星新闻 影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