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苕变粉条 村民增收多
红苕变粉条 村民增收多
刘庆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
“红苕变成苕粉后就是不一样,因为是纯手工制作,不仅价格好,而且根本不愁销。”4月11日,在泸州市纳溪区打古镇松林村,手工苕粉加工大户李亚平一边将剩下的苕粉装箱,一边高兴地说。
打古镇松林村是丘陵山区村,土层深厚,属于排水性能良好的沙壤土,适宜红薯生长。近年来,松林村党支部采取“党支部+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引导村民种植红薯等耐旱农作物。为了使红薯实现更大经济效益,该村引导村民以三五户联合成立“互助小组”,对红苕进行深加工,生产手工红薯粉条,延长增收产业链,让广大村民从红苕种植中尝到了增收的甜头,促进了全村红苕产业的发展。
目前,全村每年发展红苕种植都在1000多亩,年加工手工苕粉达10万斤,实现粉条收入达150余万元。
“粉条好不好,关键看制作。粉条要想好吃,最重要的是原料。我们原料用的全是自己种植的板栗红苕,纯手工流程精细到位,先打芡、倒粉、上瓢、洗粉、拉粉,等干后进行晾晒。只有这样,制作出的粉才有柔韧度,才能下出好吃的粉条。”李亚平告诉笔者,他作为松林村最大的粉条加工户,近10年来,一步一个脚印,从当初只有一两亩红薯地逐步发展成现在村里最大的红薯种植户、粉条加工户,每年他家的粉条都供不应求,特别是到春节的时候,很多顾客都把打古粉条当成泸州特产赠送亲友。
李亚平算了一笔账,他去年种了30亩红苕,一亩红薯可加工手工苕粉120多斤,每斤粉条卖到了15元,但依然销售火爆,很多老顾客都是提前打电话、发微信订货。“我们的打古粉条年年不愁卖,关键是品质好、口感好、纯手工、绿色天然、劲道爽滑、久煮不粘且不酽汤,没有任何添加剂……”说起手工粉条,李亚平如数家珍。
有了市场,有了销路,为了进一步提升打古粉条的品质,松林村委还定期组织种植户进行培训,依托松林村的“当家人”微信群,100多位村民加入,及时发布一些管理技术和要领,使村民们受益匪浅。“我们村推广的板栗苕这个品种,最大的特点是口感绵甜、纤维细腻、出粉量高,特别适合做粉条。深耕细作是丰产的重要环节,生产上要深耕深翻……”参加过培训的红苕种植户王兴平也滔滔不绝地介绍说。
“目前松林村有粉条加工户30多户,每年可加工粉条10万余斤,年产值150万余元。”该村党支部书记王小刚信心满满地告诉笔者,下一步,将依托已成立的红苕专业合作社,靠品质闯出更大的市场,实现“抱团”发展,让手工小粉条走进更广阔的市场,实现效益最大化,走出一条“种植+深加工+销售”的路子,促进村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收藏
举报
- 标签:电锯惊魂7百度影音
- 编辑:杨保录
- 相关文章
-
乡村振兴促进法来了,乡村群众将获得哪些实惠?
乡村振兴促进法自今年6月起正式施行。 司法部近日发布通知,在全国开展为期两年的“乡村振兴 法…
-
#三农 #水稻 从“杂草”长成现在的样子,它都经历了啥子?
安阳张笑东 http://www.xinzhiliao.com/sj/chunji/8207.html
- 乐至县纪委监委“四个突出”夯实换届风气监督
- 石棉 长征路上新村美
- 四川6月11日新增“1+3”,均为境外输入
- 家长们的无奈:要下载关注的APP、公众号为何那么多
- 广东:昨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8例,均为广州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