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农业用品  化肥

十年重构生态,走!长江鱼儿我们送你回家

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加强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追根溯源、系统治疗,防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坚决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力以赴推进长江流域禁渔和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

11月19日,以及川报观察平台强势推出《长江鱼儿正是回家时》系列报道!

关注长江禁渔十年的背后,如何处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谱写长江生态绿色发展新篇章,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路径。

该系列报道从关注长江流域鱼类的一个种群——川陕哲罗鲑的命运拉开帷幕。

持续推出长江流域禁渔后渔业资源恢复前景、四川推动长江流域十年禁渔的举措、成效及社会反响等报道。

01

川陕哲罗鲑,我们送你回家

川陕哲罗鲑类似于中华鲟有“水中大熊猫”之称,川陕哲罗鲑,民间还称之为“猫鱼”,被誉为“水中老虎”。

这个称谓,既寓意了它的珍贵,也说明了它的地位——长江上游山区河流的代表性旗舰物种、食物链的顶端。

川陕哲罗鲑早在1988年即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992年被列为一级鱼类优先保护种,1998年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2004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2012年收录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IUCN),为 极度濒危。

川陕哲罗鲑的“回家”,

对长江生态环境的保护究竟意味着什么?

对每一位普通人的生活有什么现实影响?

02

生死竞速,助川陕哲罗鲑踏上归乡路

10月27日,四川在雅安市芦山县宝盛乡中坝村举行了珍稀鱼类增殖放流活动,60尾川陕哲罗鲑回到“故乡”大川河。

这是四川首次跨流域增殖放流川陕哲罗鲑。

川陕哲罗鲑是长江上游山区河流的代表性旗舰物种,冷水性鱼”,

命运也和长江鲟一样——因过度开发和生态系统变化,沦为濒危物种。

目前,仅在大渡河上游足木足河段和陕西太白河上游发现零星个体。

川陕哲罗鲑属高山冷水肉食性鱼类,对环境要求十分苛刻。喜欢深水湍流,产卵时水温需在4氏度到10氏度之间。产卵时间短,只持续一个月。产卵期间,成鱼会短距离洄游到水流较缓的河滩。

川陕哲罗鲑的研究和保护,无疑是生死竞速!

目前开展川陕哲罗鲑研究和栖息地保护仅有的两支科研团队。四川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成为国内最早并最完整、持续开展全流程研究川陕哲罗鲑的科研团队。

2016年4月1日,他们第一次采集到成熟鱼的受精卵,来自一尾雄性鱼和两尾雌性鱼。取得突破性进展。

繁殖成功之后,还要人工驯养。然后,就是送它们”回家“——回到长江!

正值关键之时, 2020年1月1日,长江分阶段十年禁渔正式开启,这标志着我国在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四川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所长杜军展望: 十年之期,恰好,2到3年,流域内鱼类基本得到恢复,10年内,作为食物链顶端的川陕哲罗鲑就将迎来一个较好的水生生存状态。

03

两年初见成效 十年重构生态

《川陕哲罗鲑,我们送你回家》引发极大关注。

川陕哲罗鲑是长江上游珍稀类代表性旗舰物种,关注川陕哲罗鲑,对观察四川境内长江流域鱼类保护和生态恢复具有独一无二的参照价值。

在这条鱼的背后,是四川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对省内230余种鱼类及其生态系统展开的保护行动,其中包括长江上游特有鱼类80余种。

长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具典型性的生态河流,保护长江,刻不容缓。根据中央部署,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从2020年1月起全面开始10年禁捕。

四川禁捕退捕涉及省内45个水生生物保护区,长江干流,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大渡河,退捕水域分布18个市(州) 115个县(市、区)。今年9月实现16480名渔民全部退捕上岸,标志着四川全面完成长江流域退捕任务。

禁捕期间,如何更好促进四川渔业资源恢复,助推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水生生态系统恢复?

10年禁捕后,将对四川渔业资源恢复、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水生生物系统建设产生哪些影响?

杜军↑

↖宋昭彬

←刘飞

本报特别邀请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所长杜军、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宋昭彬、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刘飞进行访谈。

他们分别从:

“10年禁捕,加速鱼类多样性恢复重构健康水生生态系统”、

“禁捕后,科考监测很重要自然恢复为主,辅助必要的人工干预”、

“禁渔令下,持证垂钓遇到珍稀保护鱼类要“留情””、

“赤水河试点成功为长江流域全面禁渔提供经验与信心”等角度给出建议,

展望长江流域十扩禁渔后渔业资源恢复前景!

04

渔民心声:能忍阵痛,方有美好未来

“长江那么大,再怎么不好,都能捞到鱼……”在长江流域禁捕以前,泸州市江阳区黄舣镇观音寺村村民淦永德,从未想过提前告别“江上漂”的日子。退船上岸后,他开始重新审视相伴多年的长江——鱼越来越少,一直捕下去,迟早会没有的。

据不完全统计,长江流域有水生生物4300多种,其中鱼类400余种,特有鱼类180余种。但是,根据水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价指标来看,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已经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

竭泽而渔,长江面临“资源越捕越少,生态越捕越糟,渔民越捕越穷”的恶性循环。

江若无鱼,人何以渔。无疑,对此感触最深、伤害最直接的是渔民。

《长江鱼儿正是回家时》进一步给渔民和普通市民理清了认识:十年禁渔,或有阵痛,但会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关注、

关注川报观察平台,

更多精彩还在后面!

邓嗣华、杨勇、 张立峰、唐小未、杜凯兵

图片/视频: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泸州市农业农村局等

左杉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本网站受美国法律保护
  • 编辑:杨保录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