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芯”少草 振兴川牛要过两道坎
走市场访农场探寻川牛发展路②
而对于王保山来说,每天在脑子里想得最多的,就是冬季饲草缺口的问题。合作社中,还有不少养殖户面临牛无草可食,需外地购草的问题。这些只是全省肉牛产业所面临的瓶颈缩影。
今年,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川牛羊(畜禽饲草)产业振兴工作推进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我省肉牛产业种业竞争力不强、饲草生产水平低、产业化水平低等问题。我省肉牛种业情况究竟如何?饲草生产规模怎样?带着这些问题,日前进行了多方探访。
育种
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问题
去年10月,中国首届畜禽种业高峰论坛上公布了新增国家核心育种场名单。在肉牛类别上,四川省龙日种畜场成功入选,成为我省第二个国家级肉牛核心育种场。“2个,还是少了。”在省农业农村厅畜牧总站曹伟博士看来,想要提高肉牛种业竞争力,2个国家级核心育种场,还远远不够。
数据显示,我省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的地方牛种有宣汉黄牛、川南山地黄牛、德昌水牛、九龙牦牛、麦洼牦牛等14个,培育品种主要为 蜀宣花牛和中国西门塔尔牛。
尽管资源丰富,但问题同样突出。《方案》提出,我省九龙牦牛、蜀宣花牛等一批地方品种和培育品种开发利用方面科技创新投入不够、开发利用不充分,地方品种选育改良进展滞后。全省种公牛培育滞后,良种牛细管冻精缺口约100万剂,能繁母牛存栏已呈连年持续下降趋势。
曹伟告诉:“育种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投入大,专业性强,成果来得慢,需以市场为导向、品种为载体、企业为主体、科研为支撑,整合资源,引入资本,强强联合,推进我省肉牛种牛高质量发展。”
省畜牧科学院草畜家畜研究所副所长王巍从事牛育种工作多年,在他看来,种业就是全省肉牛产业振兴的“芯片”,但要制造出这一“芯片”,过程非常困难。首先育种周期长, 省畜科院团队联合省内多家事业单位和企业育成的蜀宣花牛历时34年,需要稳定的科研团队持续的科技攻关。其次育种基础数据需要持续稳定采集,四川肉牛产业的主要特点是大群体、小规模,群体的流动性强,有效数据的采集存在一定难度,建议形成区域性的联合育种协助组织,针对育种区的基础群持续选育。最后,牛的育种是一项长期的科研事业,需要政策引导或专门科技立项稳定支持。
饲草
一块制约草牧业发展的短板
数据显示,除甘孜、阿坝两州外,四川年需青贮饲料3970万吨,而全省青贮饲草产量约70万吨,仅占全省需求总量的1.8%。这就意味着,我省有98%以上的青贮饲料需要外调。
目前,全省可利用天然草地面积2.65亿亩,平均鲜草亩产300公斤,年各类饲草干草产量近800亿公斤,但生产效率和机械化率远低于发达地区水平。
草业生产经营主体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草业企业与专业合作社数量少、实力弱、带动产业发展能力不足,全省没有一家有影响力的草产业龙头企业。2018年全省仅有草产品加工企业12家、草种生产经营企业45家。
饲草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省草牧业发展的短板。
省畜牧科学院副研究员季杨告诉,我省每年大量的饲草缺口中,干草产品缺口问题同样突出。由于气候高温高湿等原因,我省大部分地区不利于干草生产、加工,制约了干草产业发展。同时,季节性缺草问题突出。“不管是农区还是牧区,冬春季节缺草都很严重,高原牧区冬季缺草更为突出。”
此外,季杨认为,高原、山地、丘陵是我省草食牲畜发展的主要区域,牧区草原虽然能够实现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生产,但是牧草产量低下,生产效益不高。山地丘陵地区受地形地貌影响,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本远高于平原和浅丘地区,制约了草产业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生产。
除了育种能力、饲草缺口,要振兴我省肉牛产业,四川还需要提升产业化水平、秸秆利用率。
- 标签:木马上凸起电动木棒
- 编辑:杨保录
- 相关文章
-
乡村振兴促进法来了,乡村群众将获得哪些实惠?
乡村振兴促进法自今年6月起正式施行。 司法部近日发布通知,在全国开展为期两年的“乡村振兴 法…
-
#三农 #水稻 从“杂草”长成现在的样子,它都经历了啥子?
安阳张笑东 http://www.xinzhiliao.com/sj/chunji/8207.html
- 乐至县纪委监委“四个突出”夯实换届风气监督
- 石棉 长征路上新村美
- 四川6月11日新增“1+3”,均为境外输入
- 家长们的无奈:要下载关注的APP、公众号为何那么多
- 广东:昨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8例,均为广州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