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艺术宫预约李意德: “掘金”原始热带雨林5月新番动漫
李意德在尖峰岭做地形测量与树木定位,以便研究树木的适生环境。
人物名片
李意德,生于1961年10月,系海南尖峰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长期从事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主攻方向为森林植物学、森林生态学、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监测、自然保护学等。
长时间的寂寞往往会摧垮人的意志。没有一种对未知世界勇于探索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只是一句空话。
寻找最美科技人员
本报记者 刘 垠
叫不上名字的植物抱团生长,盘根错节的藤蔓相互缠绕,斑驳的阳光从局促的叶隙中挤了进来。一脚踩下去,厚厚的枯叶发出“嘎吱”脆响。这里有2亿多年前与恐龙同时代的活化石植物——树蕨(杪椤),也有多达20余种罕见的国家级保护动物。
这里是海南岛西南部的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坐拥中国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热带原始森林,其植被的完整性和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吸引大批科学家前来研究。
尖峰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李意德,在这个人迹罕至、蛇虫遍布的“热带北缘生物物种基因库”中,30年来潜心深挖生态研究富矿,执着探秘热带雨林。
最初的梦想紧握在手上
如果在某个实验点固定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就必须提前带好帐篷,备齐充足的干粮,以保证观测数据的科学性、真实性。
近日,美国农业部林务局水文生态学专家欧阳颖走进尖峰岭国家级森林生态站,与李意德研究员等人展开深度对话,双方表达了对森林产水量、净化水质等生态功能方面的合作研究意向。
这让潜心“掘金”雨林的李意德颇为感慨,最初的梦想正在加速走进现实,尖峰岭的研究不仅走下山、走出海南,辐射两广、福建等地,也在国际研究中频频发声。
时光无言。作为中国仅有的两个热带雨林国家级生态站之一,海南尖峰岭森林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已走过30个年头,李意德见证了这一路的艰辛和所获。
“巨型乔木、板根、老茎生花、滴水叶尖,和粗大的木质藤本植物组成的‘空中花园’,热带雨林特有的现象强烈吸引着我。”时隔多年,李意德依然记得,初次来海南岛神奇的热带原始雨林采集标本,丰富多样的植物种类带给自己的震撼和触动。
为保证长期连续地开展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研究,实验样地几乎都设在了无人烟的原始热带雨林。“如果在某个实验点固定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就必须提前带好帐篷,备齐充足的干粮——饼干和榨菜,以保证观测数据的科学性、真实性。”李意德说,坚持几个月的固定调查工作是家常便饭,不可预知的危险也会如影随形。
某次野外实验,李意德和同事在原始林溪流旁搭建了一个葵叶帐篷,一个多月间,开启日出观测、日落休息的循环模式。“有天夜里忽然下大雨,从人到帐篷被浇了个透。还好有茂密的热带雨林保护,溪流水没有暴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此后,李意德与我国著名森林生态学家、中科院院士蒋有绪携手攻关“海南尖峰岭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与中科院院士方精云联手进行系列热带森林碳汇,以及热带森林对大气氮、磷沉降的影响等生态系统功能研究……
忍得了枯燥,受得了清苦,李意德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研究之路,一步一个脚印走得扎实而坦然。
为低碳竞争打上科学印记
李意德说,尖峰岭大样地中50多万棵树,每五年要全部测量一次,这需要30人昼夜不停工作一年多,测量面积有92个足球场般大。
顺着清澈的溪流,一条狭长的小径通向丛林深处,走在前面的护林工人停了下来,挽起裤管,用手拍掉一只趴在脚脖子上的蚂蟥,拨开前面的枝条继续前行。
小道两旁,遮天蔽日的大树上都挂有标牌,记录着树的种名、胸径和坐标。“一个标牌就是一棵树的身份证。”李意德说,尖峰岭大样地中50多万棵树,每五年要全部测量一次,这需要30人昼夜不停工作一年多,测量面积有92个足球场般大。
毒虫肆虐的恶劣环境,庞杂且枯燥的工作,常人很难想象他们曾经历的一切,但这对李意德来说不是问题。“最难的是,要弄清山上近3000种植物在不同环境里是怎么聚合在一起的。怎么去指导培育人工林,哪个山上适合种什么树,树种配比以及所需氮磷钾养分含量……”李意德带领团队用脚丈量这片雨林,采集、分析一个个数据,不懈探寻森林生态系统的规律。
如今人们心驰向往的海南,因森林覆盖率、空气质量等多项全国领先的指标,曾连续5年位列全国低碳竞争力首位。李意德始于20多年前的热带森林碳汇能力测量研究,成为如今海南形成低碳竞争力的源泉之一。
所谓碳汇能力,就是森林系统吸收和存储空气中二氧化碳的能力,它与森林覆盖率基本呈正相关。李意德告诉记者,尖峰岭的热带雨林中每公顷林地1年吸收固碳达2.38吨,约相当于8.8吨二氧化碳气体,远高于马来半岛热带雨林每公顷每年1.24吨的吸收固碳能力,碳汇能力为全球热带雨林最高。
探索未知世界的执念
连续野外工作数月,住的是帐篷,吃馒头饼干咸菜,饮河溪水,还要忍受热带雨林中蚊虫蛇鼠和蚂蝗侵扰……
李意德30多年的坚守,迎来了厚积薄发中绽放的荣耀: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被评为科技部“全国野外科技工作者先进个人”……
在李意德的带领下,目前尖峰岭生态站建立了完善的生物多样性监测区域样地系统,证实了热带雨林具有强大的碳汇能力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功能,对中国热带地区的森林生态恢复以及可持续管理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实践价值。
“尖峰岭获得的成绩,是老、中、青三代科研人员携手奋进的结果。老一辈科学家坚持长期不懈努力、坚韧不拔的科研态度和默默无闻的工作精神,一直激励着中青年科技人员。”李意德说,尽管当今野外监测手段先进,自动化程度高,但许多观测项目仍需研究人员亲临野外获得第一手数据。
“早些年,我进来常常迷路,却发现自己不断回到原点。后来我找到一个方法,就是听水流的声音,然后顺着往下游走就能找到出口。”早年的囧事已成经验,李意德不禁嘿嘿笑出了声。
连续野外工作数月,住的是帐篷,吃馒头饼干咸菜,饮河溪水,还要忍受热带雨林中蚊虫蛇鼠和蚂蝗侵扰……李意德直言,在热带森林中开展生态学系统研究,更要耐得住寂寞,特别是进行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调查。
回忆中困苦的片段,如今道来温暖而有力。原始森林中没有电,没有通讯信号,更没有一切网络信息,常伴李意德的只有专业书籍和所带报纸。休息期间,读读专业书籍给自己充电,看看报纸了解一些信息。
“但长时间的寂寞往往会摧垮人的意志。没有一种对未知世界勇于探索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只是一句空话。”李意德说,所幸,尖峰岭团队成员都有这种宝贵的精神,以及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
怡人的海南岛,常年经受台风侵袭。每年影响海南的台风平均有8个,登陆的有2—3个,台风带来的强风和暴雨,也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研究中必要的监测和取样因子。
大树被连根拔起、道路被冲毁、小桥被淹没……当台风暴雨来临,常人避之不及,李意德则要带领团队冒着生命危险捕捉台风带来的“信息”,上山去观测、收集数据和样品。
“现在部分监测指标大多采用自动化设备监测,出现的危险程度自然降低了。但自动监测仪器设备出现故障时,我们还是一如既往的前往监测点监测。”李意德说,保证每一次监测数据的完整性,是尖峰岭人的责任更是使命。
- 标签:
- 编辑:杨保录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