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农业用品  农具

经济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

  韩国首尔市京畿道城南市盆唐区新村路257号,位于一片地势较高的山林之间,青松翠柏,郁郁葱葱,韩国新村运动中央研修院就坐落于此。1970年韩国新村运动正式发起,两年后,新村运动中央研修院成立。40多年来,这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农业人才,为韩国的农村建设贡献了巨大力量。

  研修院的一角是新村运动历史博物馆,一篇篇历史文献、一件件老旧农具,都附着着时代气息,在讲解员饱含深情的讲述下,40多年前那场轰轰烈烈、遍及韩国3万多个村庄的农业大建设、大生产运动,依稀呈现在眼前……

  时间回到上世纪60年代,韩国人均GDP不足100美元,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住茅草屋、点煤油灯”是当时韩国农村的真实写照。当时,韩国道路等基础设施严重落后,近一半自然村无法通车,交通工具只有靠步行或者牲畜,成为制约韩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1970年,韩国政府从基础设施入手,无偿提供基建材料,为全国3.3万个村庄每个村庄提供335包水泥,用于改善乡村环境。包括修建桥梁、河堤,改善房屋、村级公路和饮水条件等。新村运动从此拉开帷幕。

  茅草屋变砖瓦房,油灯变电灯。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韩国的农村面貌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到1977年,韩国所有农民都住进了瓦片或铁片房顶的房屋;1978年,全国98%的农户装上了电灯;全国普及使用汲取地下水的井管挖掘机,农村饮水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新村运动中央研修院副院长赵载范告诉笔者,从1970年至1978年间,韩国不仅基本上实现了粮食自给,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农民的人均年收入也从137美元增加到649美元。

  新村运动发起10年间,韩国农民收入接近甚至反超城市居民,城乡收入差距缩小。而且新村运动的意义远不局限于人均收入的数字。从长远看,它缩小了农业和非农业部门、各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有利于全面提高生活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均衡发展;从城乡关系看,农村收入增加,避免了短时间内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带来的“城市病”,加速了农村城镇化进程。韩国的城镇化率在上世纪90年代达到70%以上,农村人口比例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80%下降到不足10%,中等收入群体和城市人口成为韩国社会主体。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奥多·舒尔茨表示,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民的能力比土地和物质资本都重要。韩国的新村运动就鲜明地体现了这一规律。赵载范表示,新村运动倡导“勤勉、自立、合作”的精神,促使大批农民走向农田,用双手改善生活。这3个词后来也成为韩国国民的道德标杆。

  对韩国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韩国人非常支持国货。韩国大街上行驶的汽车,基本都是现代、大宇、起亚等自主品牌汽车,购买本土、民族产品已经成为韩国人的一种消费习惯和爱国情结。

  由此可见,新村运动不单单让广大韩国民众养成了自力更生的好习惯,更重要的是在精神层面激发了人的内在潜能。

  新村运动的会徽是一个的圈,中间一棵有三片叶子的小嫩芽。赵载范说,这分别象征着新村运动“勤勉、自立、合作”的精神,这些精神不仅在农村结出硕果,而且得到越来越多韩国民众的认同,走进了城市、企业,成为全体国民的宝贵财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