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神作不断 《绝杀慕尼黑》看得你手心出汗
近年来在中国上映的俄罗斯电影不断增加,且大多是“黑马”,包括灾难片《火海凌云》,讲足球的《最后一球》,讲花样滑冰的《花滑女王》,马上6月13日讲篮球的《绝杀慕尼黑》即将上映。这些俄罗斯神作大多改编自真实事件,把故事说好的同时几乎都有个标签——“铁血和燃”。
没想到!竟是《灌篮 高手》终极对战的原型
看《绝杀慕尼黑》之前记者有好几个“没想到”。该片已在今年北京电影节展映过,上周也在全国大规模点映了。很多人像记者一样,乍一听《绝杀慕尼黑》片名,还以为是一部谍战片或战争片,没想到它是根据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篮球决赛真实事件改编的,一部名副其实的体育电影。
另外,估计很多非篮球迷的观众也没想到,《灌篮高手》中一个超燃的经典片段居然就取材于这一真实事件。有网友表示,“还记得《灌篮高手》最后一幕吗?湘北对战山王,最后3秒,落后1分,流川枫长传,樱木接球投中,绝杀山王。其实这是有原型的,就是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上,美苏篮球终极对决的最后三秒反杀,俄罗斯电影《绝杀慕尼黑》完美地复刻了这场传奇比赛。看片时勾起我对《灌篮高手》的回忆,我几度落泪。”
另外,该片在俄罗斯上映时票房口碑双丰收,以30亿卢布创下俄罗斯影史本土电影票房纪录,据统计,每10个俄罗斯人就有1个看过该片。甚至俄罗斯总统普京也实名为《绝杀慕尼黑》点赞。今年正值中俄建交70周年,该片受邀参加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展映期间同样获得国内多家媒体、影评人的盛赞,有望成为“今夏爆款黑马”。
燃爆了!“三秒绝杀”的长镜头看得手心出汗
看《绝杀慕尼黑》的过程特别像看《摔跤吧!爸爸》,让人再次感受到体育竞技的魅力。那这个“三秒绝杀”的“高光时刻”,到底是怎样炼成的呢?
《绝杀慕尼黑》的开场,苏联男篮国家队临危受命的加兰任教练在第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就放出宣言“我们要战胜美国队”,只因为他认为“美国队早晚有一天要被打败,我觉得最好是输给我们”。
谁都知道,美国男篮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从1936年到1972年,美国男篮就制霸奥运篮球赛场36年。在奥运赛场上,美国男篮打过63场比赛,场场全胜。电影里有一句台词,“美国家家门口都有篮球框”,可见篮球是他们的全民运动。在最后决战高潮时,苏联教练看着美国队员热身的样子,也感慨了一句“他们到底是吃什么长大的”。
对于片尾的“绝杀三秒”,对苏联队究竟应不应该获得这个冠军,体育史上至今都还有争议。《绝杀慕尼黑》只对这段往事进行了细致的还原呈现,至于答案,则交给观众自己去评判吧。
在比赛最后3秒时,双方比分仅相差一分,苏联队教练喊了暂停,但因为语言障碍,计时器滞后按下,这时屏幕只显示为一秒。重新开赛后,也是从一秒开始倒计时的,这样美国队就领先了一分赢了,美国队开始全场庆祝。苏联方面抗议再三,以及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秘书长的介入,裁判重新按照3秒倒计时。谁也没想到最后三秒还能进球!但苏联队确实做到了——一个长远的传球,直接将球带到了篮下,一个跃起扣球,刚好三秒。苏联队加了两分,以61:59赢了美国队。
就算是坐在影厅里,早就知道结局的观众看着大银幕上各种描绘众生相的定格、慢动作和长镜头,还是个个手心捏汗,气氛真是燃爆了。另外片尾还有一段当时史实的音像资料呈现。
不得不说,这次失败对美国的打击巨大,以至于到现在美国人仍然不肯承认这场比赛的结果。但可喜的是,《绝杀慕尼黑》并没有去评判最后时刻的各种事件是否符合规则,也没有执着于其中的各种阴谋论,只是尽可能地还原当时的场景。“这场比赛的意义非凡:美国人至今仍记得它,我们也是如此。”该片导演安东·梅格尔季切夫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电影并没有把他们(美国)描绘成坏人,“我们试图理解他们并客观地展示这场比赛,我们尽力真实重现比赛中的双方。”正如电影里所说:体育比任何战争都纯洁,都美丽,不论是热战还是冷战。
挺意外!演员竟都是非专业篮球队员
众所周知,拍摄体育电影最大的问题就是演员,如何让演员们专业起来,打出真实球员们的水平是很难的。所以陈可辛导演正在拍摄的电影《中国女排》就宣布会启用一些女排队员参演。
然而记者查阅资料发现,《绝杀慕尼黑》的主演都是演员,而非专业篮球队员。据悉,扮演球员萨沙和谢尔盖的两位演员在拍电影之前,甚至没有接触过篮球。《绝杀慕尼黑》从筹备到完成,一共拍了3年时间,其中有一年时间,主演们没干别的,就是在跟着专业篮球教练打球。所有演员日常还要与专业篮球队进行大量比赛来磨炼技术。因为演员在球技上的专业,才让整部片的比赛场面充满了观赏性,也很容易把气氛点燃。难怪主演们说,演完这部片,他们都可以去专业球队打球了。
不得不说,《绝杀慕尼黑》的篮球场面拍得太好,整体节奏的把控、镜头的切换和衔接,再加上如神来之笔的升格慢镜和音乐,观众看得特别得劲,特别有现场感。
- 标签:
- 编辑:杨保录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