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排头兵』 四川省成都市建设都市现代农业
尽管农业产值在成都不断增长的经济总量中比重不断缩小,但其对农业的战略摆位从未发生偏移,成都市委、市始终将农业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黄新初指出,成都要在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火热实践中书写扶农、惠农、兴农的崭新篇章。作为“西部”的成都,不仅是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先行者、示范区,更成为破解“三农”问题的国家试验田、都市现代农业的“排头兵”。
天府之国,千年重农。坐拥都江堰灌溉区的傲人地利,传承灿烂辉煌的农耕文化,凝聚历史积淀的势能,凭借西部大开发的推力,成都农业以更大的魄力眺望未来。
尽管农业产值在成都不断增长的经济总量中比重不断缩小,但其对农业的战略摆位从未发生偏移,成都市委、市始终将农业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黄新初指出,成都要在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火热实践中书写扶农、惠农、兴农的崭新篇章。作为“西部”的成都,不仅是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先行者、示范区,更成为破解“三农”问题的国家试验田、都市现代农业的“排头兵”。
4月的成都平原,繁花似锦,莺飞草长,记者亲身感受其都市现代农业的时代节拍。
成都在全国率先打破城乡发展壁垒,统筹城乡先行先试趟入深水区,激活农业农村资源,建立完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让城乡生产要素顺畅流动。
在城市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三农”问题也曾困扰着成都。人口超过千万,农民占了三分之二,人均耕地不足一亩,成都是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地区,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十分突出。
打破城乡壁垒、统筹城乡发展成为成都上下共识。新世纪之初,成都市在全国率先启动城乡统筹试验,大刀阔斧地进行,试图从体制和机制上扭转“城乡分治”的格局。
2007年6月9日,成都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试验区”,拿到了“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并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的“尚方宝剑”。
至此,成都的城乡统筹被赋予了更深内涵的历史,担负着中央赋予的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试验区、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任务。
成都市市长葛红林认为,必须树立以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推动现代农业建设的全局意识,而不是只着眼于农业本身的发展建设现代农业。随之而来的是,加快成都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一批事关成都跨越发展和城乡人民切身利益的重大制度建设得以提速。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农村产权制度,构建“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实现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流动。
随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必然会带来土地要素的流动和重新配置,必然会导致土地利益关系的调整。确权颁证只是第一步,围绕农村产权,成都一系列旨在激活农村资本效能的制度创新吸引了全国的目光:2008年,农村产权交易所在全国率先挂牌成立;2009年,推动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房屋所有权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
成都市副市长谢瑞武说,随着的推进,成都对农业发展的认识更加清晰。2009年,《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0-2020)》出台,提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总体定位,勾画出“三大圈层”:城市农业圈层以改善生态、美化城市为主,发展“插花式”、“镶嵌式”景观农业;近郊农业圈层以农庄、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载体,发展优质高效农业、休闲观光农业;远郊农业圈层以生产、生态为重点,兼顾生活休闲功能。
在2012年的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黄新初详细分析了成都城市发展与定位,强调“成都推进农业现代化,应该也只能走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之”,提出了“五个突出”,即“突出抓产业高端,突出抓经营主体,突出抓规模经营,突出抓乡村旅游,突出抓科技支撑”,明确了新时期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径。
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为现代农业发展制度障碍打了一剂“强心针”,展现出无限的生机。成都市农委主任许兴国告诉记者,深化农村的号角已经吹响,成都将继续深化确权登记颁证,实现各类农村产权“应确尽确”;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健全农村产权交易规则等。这无疑将为成都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创造新机遇。
加速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不断强化农业支撑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成都正在进一步激活现代农业发展的潜能,为都市现代农业走在全国前列积聚了强劲的推力。
在成都,大规模流转土地进行粮油种植的并不少见。邛崃市固驿镇花园村农民周家林就因为粮食规模种植而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种粮售粮大户”荣誉称号;新津县永商镇双江村农机大户秦洪君目前流转土地面积已经超过4000亩,业务早已拓展到临近的大邑县;而在有“天府粮仓”之称的崇州市,农业职业经理人想要种粮还得公开竞争……
全是崇州市隆兴镇远近闻名的大忙人,因为他被杨柳、志全、石马三个土地合作社选为职业经理人,管理的土地面积超过1800亩。记者见到全时,他正忙着春耕育苗,电话响个不停。“太忙了,本来管理两个合作社,今年3月石马村合作社非要我当经理人!我头发都开始白了!”像全这样懂技术、会管理的职业经理人成为抢手的“香饽饽”。
记者来到杨柳土地股份合作社,周边成片的油菜花开得正盛,形成一道美丽的农田风景。崇州市农发局局长陈启舟介绍,与一般的土地流转不同,这里创建了一种全新的农业组织生产形式——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民按照入社自愿、退社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折资、折股,工商注册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合作社与职业经理人形成利益联结机制,由农业职业经理人与社员共同协商决定分配方式。“二八分成、保底二次分成、超产分成,分配方式很多。”全与杨柳合作社采取超产分成的方式,他估算,“今年个人收入不会低于36万元。”这种利益联结机制,使得农业职业经理人工资与其生产经营的水平直接挂钩,既增强了现代农业发展活力,调动了职业经理人的积极性,也从根本上保障了农民的根本利益。
大学毕业的28岁小伙魏涛,从去年开始成为崇州市桤泉镇千丰土地合作社的职业经理人。他计划今年为合作社再添置两台插秧机。为何农村青壮劳动力却对种粮展现出极大的热情?对农业发展的乐观预期是重要原因。
一方面,2013年成都大幅度提高了水稻规模化生产者的励标准,以50亩规模经营为起点,每亩最低励100元,最高可达200元,远高于2012年每亩20元的励标准。2014年励标准又再次提高到160~200元。按此标准计算,千丰土地合作社一年水稻规模种植补贴就超过14万元。
另一方面,成都花大力气、下真功夫夯实农业基础,每年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的资金确保足额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主要用于农业水利工程治理、修沟修渠、高标准农田等设施建设。2013年,成都高标准农田总规模已接近350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一半以上。集中连片式的高标准农田,不仅加快了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为全程机械化创造了条件,而且也节约人力、水电等种植成本,为农作物产量大幅提高留足了空间。
随着土地逐渐成片,宽3米的机耕道不断延伸,魏涛明显感受到,种地越来越轻松了。“除了打药、田间管理需要人工,我们735亩地都实现了机械化。”今年又传来好消息——成都将在全市建60个烘干中心,崇州就占了20个,无处晒粮的难题将彻底解决。
同时,成都还在大力推进粮食统储、农资配送、农机租赁、劳务服务等农业社会化服务,进一步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和范围。目前成都自主开设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就有8个,涉及水果、蔬菜、水产品、有机农业等多个产业。
不断强化的农业生产支撑体系使得农业生产条件日益优化,在对规模种植、机械化、测土施肥等给予资金引导的同时,一系列针对新型经营主体的配套文件也相继出台。
许兴国说:“这是一种资源的优化配置,让有能力的年轻人、种植能手钟情于农业生产,粮食生产的数量和质量,同时让他们以一定规模获得较好收入,让种田成为体面、有前景的职业。”
今年3月,成都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7年,全市家庭农场将发展到4500家以上。从2014年起,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专项扶持家庭农场发展。而早在2012年,成都就出台了扶持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业职业经理人的三个指导意见。
无论是专业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还是家庭农场、龙头企业,都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经营主体。随着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提高,也使得现代农业科技和农业设施装备有了全力施展的广阔空间,也为各种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可能。
在新都区新民镇高祖村,一片不到50亩的小麦被寄予厚望。“成败在于小麦中首次套种的羊肚菌。”高祖稻松农机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道松道出其中。
稻松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目前有社员108户,农机具255台,农机具总价值超过1000万元。除了提供农机服务,合作社还流转了2000多亩土地,进行粮油种植。
随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郊区的土地越来越稀缺,土地流转租金必然走高,稻松合作社的应对策略是:粮油加工后再出售以拉长产业链,尝试新项目以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型。
其实,市级层面早就有所行动。2013年3月,成都相继出台了4份涉农文件,其中最受企业关注的是《成都市农产品加工产业布局规划》。
创新、转型升级,使得成都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加速。全市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达到998个;农产品注册商标近1.7万件,居部城市首位;国家地理标志品牌数量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35家,企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农民合作社3519家,社员达到47.5万户,其中土地股份合作社972家;家庭农场833家,新型职业农民2.1万人,各类经营主体带动农户面超过80%。
“米袋子”、“菜篮子”,一手连着农民增收,一手牵起市民生活,更牵动着城市稳定的神经。充盈“米袋子”、稳定“菜篮子”,成都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实现保障粮食安全和蔬菜基本自给。
加大对粮食规模生产的支持力度,首次将小麦和玉米纳入补贴范围,与水稻享受同等补贴标准;建立60个粮食烘干中心;蔬菜旺季自给率要达到90%以上……2014年伊始,成都农业就亮出漂亮的新“招式”,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粮食适度规模化经营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统筹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目标锁定粮食安全与蔬菜供给。
定位于“全国领先”的成都都市现代农业,再次展示出智慧与担当:推动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向规模要效益,保障粮食安全;加强“菜篮子”工程各环节建设,以总量保供应,稳定蔬菜供给。
2013年初,成都启动实施“10个粮经产业新村建设成片推进综合示范”和“成新蒲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成为维系成都“米袋子”、“菜篮子”的基础。
整治水渠、新建机井、改良土壤、修建机耕道……在邛崃市牟礼、冉义10万亩水稻规模种植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陆续展开。在成都,像这样的示范有10个,占据粮食蔬菜种植半壁江山。目前,全市共建成连片核心示范33.5万亩,形成农业示范园区145个、示范253个。
而另一个“重头戏”,全长72公里的“成新蒲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带”,沿线个乡镇突出各自特色错位发展,成片推进。其中,粮油生产是重点。
今年,成都又新启动了“6个产村相融现代农业精品园区”建设,规划总面积超过20万亩。
“通过示范建设,带动全市粮食单产水平提高5公斤,稳定提高粮食自给能力;蔬菜年新增产量12万吨左右,在自给有余的基础上,每年保持100万吨以上的外调能力。”成都市农委总农艺师姚光贵说。
在“菜园子”建设上,成都市已建立起34.6万亩保障性常年基本菜地以及90.4万亩水旱轮作蔬菜种植,每亩蔬菜一年至少种两茬。全年的蔬菜产量已达530余万吨,不仅了成都95%以上的自给率,每年还有100余万吨鲜菜销往外地,保障水平在省会城市中遥遥领先。
每年蔬菜的春淡和秋淡时节,成都还开展区域合作,在攀西、阿坝等地建立了20万亩市外“菜园子”,每年调剂30万吨,弥补季节性蔬菜品种短缺。
即使底子深厚,也不敢大意。今年,成都展开新一轮的“菜篮子”工程建设,支持现有35万亩常年基本菜地基础设施提升水平,建设达标后,市级财政按照每亩800元给予一次性励,而且还将建档、挂牌并纳入基本农田范围。
菜地产出能力的提升,得益于农业政策性保险的支持,菜农的再生产能力也增强了。4月3日,成都锦泰保险公司赔出了今年首笔单户超百万元的农险赔款,获得赔款的都江堰市兴农蔬菜合作社,不是因为遭了灾,而是蔬菜上市价格太低。菜价跌狠了保险赔!2013年10月,成都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率先推出政策性蔬菜价格指数保险。此前,成都已经自主开设了水果、蔬菜、水产品、有机农业、猕猴桃、食用菌、杂交水稻制种、小家禽等8个特色小农险。
经过严格的防疫消毒措施,记者走进了都江堰巨星猪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养殖场。场长杨国琴介绍,不仅猪舍内配套安装了限位栏、产床、保育栏及自动喂料设备、全自动系统等设施,而且养殖场还配套建设了一座沼气发电厂和输送沼液的管网。干粪发酵后直接还田或用于优质有机肥生产,尿水、污水等粪污进入沼气池,所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满足养殖场生产、生活所需用电,处理液则通过管网输送到猕猴桃园区。
为了提高生猪的生产性能,2012年,成都市启动了生猪养殖场设施设备提档升级项目,共计投资2亿元。进口的淋浴消毒设备、自动化饲喂线、自动饮水嘴、螺旋挤压式固液分离机……升级后的生猪养殖场,这些设备成为标准配置。项目建成后,成都全市种猪存栏能力达2.8万头。
从“菜园子”到“菜篮子”,从保生产到保市场,成都对流通环节的关注越来越多。“同类同品质蔬菜较周边传统菜市场价格低20%~30%,猪肉售价比市价最高可优惠10%,部分菜价甚至可下降50%左右。”自2008年益民菜市落地以来,成都市民买菜有了好去处。
成都市益民菜市场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祎介绍,在传统农贸市场,从“菜园子”到“菜篮子”,至少经过7个中间流通环节,而益民菜市建立产销双方最少环节的合作,最终变传统菜贩销售为企业、专合组织销售,实现菜市场农副产品工业化销售模式转变。目前,益民菜市在成都中心城区已建成16家,约占中心城区菜市场总量的12%,日均农产品销量60万公斤,直接服务周边市民约80万人。
今年1月,成都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统筹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流通环节是重点之一。《意见》不仅鼓励在中心城区统一规划建设以蔬菜销售为主的便民菜店,而且鼓励蔬菜生产经营者开展电子商务,还计划在绕城高速外东、西、南、北建立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
保供大蔬菜总体价格低于全国同类城市平均水平,这是成都市“菜篮子”工程的要求。葛红林对“菜篮子”工程有着自己的思考:必须系统地对“菜篮子”工程进行制度设计,着力抓好标准化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农产品信息化建设。
在有“南方菜都”美誉的彭州市,一个立足西南联动全国面向世界,融农产品批发、加工、物流、进出口贸易和电子商务平台于一身的四川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正在形成,日均蔬菜交易量达9000余吨、水果交易量达2000余吨。
一个旨在反映四川、甚至全国蔬菜行情的晴雨表也被构建起来。2013年11月1日,蔬菜价格彭州(雨润)指数正式启动运行,共包含白菜、甘蓝、莴笋、土豆等50余个品种,使彭州正在成为西部的蔬菜价格中心、蔬菜集散中心、蔬菜信息服务中心,也凸显出都市现代农业服务大都市生产、生活的特性。
成都农业突破生产功能的局限,实现经济、生态、科教、休闲、服务功能叠加,价值延伸,效益倍增,为都市现代农业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海棠花、梅花、玉兰花、樱花、桃花、油菜花竞相,到处洋溢着浓浓春天的气息的成都,让人来了就不想走。其实,并不止是春天,贯穿全年的成都乡村旅游,月月有看头,季季有节庆。
成都人享受生活、亲近自然的性格特征推动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大发展。早在1987年,全国第一家“农家乐”——徐家大院在郫县友爱乡农科村开业,了都市休闲农业的先河。
农科村距离成都仅20多公里,被誉为“鲜花盛开的村庄,没有围墙的公园”。依托传统花木产业,引入了旅游的,利用庭院、堰塘、果园、花圃、农场等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和乡村人文资源发展成为游客提供以农业体验为特色的观光、娱乐、劳动、住宿、餐饮、购物等综合服务的经营实体,奠定了其在中国乡村旅游上的特殊地位——中国农家乐发源地。
借鉴农科村“农家乐”模式,成都周边乡村纷纷开始发展乡村旅游,如温江、双流、龙泉驿、锦江区等地的“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规模不断壮大,发展“农家乐”的地域范围逐渐从近郊区向远郊区扩展。
2003年,锦江区三圣乡在主导下,通过整体规划设计,吸引社会资金和村民投入开发,打造了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五朵金花”,一推出便大获成功。
“五朵金花”的成功给了成都更大的——乡村旅游离开了特色产业支撑和乡村文化的注入,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实现稳定持久的发展。至此,产业发展与新村建设开始成为发展成都乡村旅游的重要着力点。
成都市农委副主任潘斌说,乡村旅游成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最佳切入点。“三产互动”、“以旅助农”,成都乡村旅游产业担起了农民持续增收和构建新型城乡旅游形态的重任,实现农民收入倍增和产业效益倍增。
为此,成都市根据各地农业产业的区域差异,指导各区(市)县依托特色产业,根据集中连片、产村相融的原则,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以农业产业支撑农家经济,以旅游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产业的附加值。龙泉驿区柏合镇万亩观光果园、都江堰市青城镇青城红阳猕猴桃、青城绿茶等一大批依托于当地特色农业产业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成长起来,成都都市休闲农业驶入快车道。
经过20多年发展,成都乡村旅游经济腾飞,规模不断扩大,功能不断丰富,效益节节攀升。2013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8900万人次,乡村旅游总收入达到143.6亿元。到乡村休闲度周末假日,已完全成为爱玩、爱耍的成都市民都市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的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是成都对农业文化、生态价值的实践。成都市统筹委规划建设处处长李忠说,新农村建设要注重农村特色、地域特色,深入挖掘文化底蕴,林盘、田地、沟渠、水体等现有生态资源体系,体现田园风光和生态本底,展现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现代农村风貌。“花香果居”、“荷风水村”——这些拥有美丽名字的新农村综合体,在建设之初就嵌入了休闲服务和生态文化的因素,既了、生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旅游发展趋势,也体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成都现代农业集中发展区域,也正是乡村旅游重点区域。成都构建起“以旅促农,农旅一体”的新型城乡旅游格局。正在建设中的“成新蒲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带”更是一次大手笔的尝试。根据规划,将对全长72公里、连接成都市区、双流、新津、邛崃和蒲江的快速通道——“成新蒲”快速沿线的形态、生态、文态进行整体提炼,按照“生态优先·产村相融”的,打造成为四季有景、四季可游、文化多元的“全国统筹城乡和现代农业示范带、全省新型城镇化示范带、全市乡村旅游目的地”。
随着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成都对农业的认识不断深入,农业的功能逐渐丰富起来。谢瑞武说,传统“赏花摘果”的农业观光旅游已逐渐不能满足城市对农业的期待,成都开始尝试挖掘农业的文化、生态、科普、服务价值。
在彭州市的种都蔬菜科技博览园,记者亲身感受到了农业科技的魅力。园内展示着中国和世界的17大类1000多个蔬菜品种,其中80%属自主研发,光成熟的辣椒品种就有40多个。在其占地1000亩的育苗中心,先进的物联网技术、智能化控制、加温及供水系统都让人称赞。成都现代农业的跨越发展,不断刷新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济的参照坐标。
在彭州市濛阳镇桂桥村,由四川种都种业与成都市、彭州市共同打造的种都蔬菜主题公园已经开门迎客。园区负责人喻剑伟介绍,园区占地共3000亩,规划总投资达3亿元。园区功能还在拓展,不仅将成为高端育种的孵化,而且还将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科育、蔬菜认种认养、都市阳台蔬菜研究服务等诸多功能融于一体。
如今,成都传统、单一、低层次的农家乐正向园区、景区和综合体模式发展。2013年4月,彭州市鹿鸣开心蔬菜种植家庭农场挂牌成立,41岁的老板吴介川是彭州市首批培训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农场占地500余亩,建有水产养殖、蔬菜瓜果种植、珍稀植物科普、休闲观光娱乐四个功能区。目前,邛崃、彭州等地出现越来越多的可参观农场、主题菜园等,这也将进一步促进成都市农业的创新发展。
登高望远,扬帆快航。历史机遇的契合,开足马力的发展,让成都站上了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主轴的全新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