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农业用品  农具

渐行渐远的农耕生活

  适时早播老经验,适时晚播也增产。看种看地又看天,“适时”二字要把关。农谚云:“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我的家乡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这里地势平缓,土层深厚,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小麦是主要的农作物。

  只记得小时候,爷爷奶奶带着父母前往地里种地,我和弟弟跟随父母去地里摘酸枣。那种野果子现在想起仍觉得牙根发软。那时的农耕大部分是人力,父母总我们:“不好好学习,以后就回家种地。

  后来,奶奶爷爷也相继离世,我的老家还有三亩地,我和弟弟都在上学,所以每年秋种时期都不在家,慢慢的也就与那几亩地有了距离。今年,父亲人在外地,总是来电话给母亲操心种地的问题。今天正好我在家里,决定帮母亲种完那片地。现在都是机械化,只要将种子、化肥撒进地里就行了。地在村后的山坡,离家有一段距离。我在母亲的陪同下去镇上买了化肥,麦种来到了地里(麦种依旧是我小时候印象里的小堰22)。村里的大部分地已种完。我开车在较远的坡上找到了一辆正在工作的播种机,驾驶拖拉机的小伙子是隔壁村的,机器也较为先进,融施肥、旋耕、播种、耱平于一体。和司机讲好价格,我便与母亲前往地里,因母亲觉得机器播撒不均匀,决定用人工播种、施肥,用机器旋耕、耱平就行了。

  我从车上将一袋化肥肩往地里,由于常年不锻炼的原因,我觉得地头的那三百余米是那样的漫长,还好剩下的两袋与麦种由刚好前来种地的拖拉机捎往地头,顿时觉得轻松了不少。

  来到地里,母亲负责播撒麦种,我负责扔肥料。开始的时候,有点不习惯;慢慢的动作娴熟起来,母亲指导我在地里转着圈扔,当我看到的土地上,如盖了一层小雪的时候,就算大功告成了。剩下的程序在司机师傅着机器十分钟左右轻松搞定。

  漫步在乡间的小,呼吸着青草的芳香,踩着松软的泥土,望着平整的土地,多年前种麦的情景又出现在了我的眼前。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家里分到了几亩地,分布在四个片,离家远近也不等,最远的要走半个小时,每年那块地是家里最为重视的事情,因为机械无法进入。那时种麦对于村里人来说,那可是头等大事,是解决温饱的关键所在,一点也马虎不得。到了种麦天,学校会放十天秋假,放假后我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家里干活。

  记忆犹深的就是靠人力操作的那片土地,对于我和弟弟来说:内心深处希望地越少越好,因为那样就不用去地里干活的!但对于爷爷奶奶及爸爸妈妈来说,对于每片土地都是挚爱的,总希望将土地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来改变家里的局面。

  种麦前,要先扎地,将地里的土用铁锨一锨一锨的翻一遍;这是我们三兄弟与父母每年暑假必修的“课程”。等到秋后种麦的时候,同时要准备好种子、化肥,好犟子、耱等农具。

  种麦的当天,爷爷会和父亲早早起床将准备好的化肥、种子和犟子、撅头、倒耙、耱、斗、绳子等农具装进独轮车,奶奶和母亲准备早餐及给前往地里要带的电壶灌满水;我们则在母亲再三的督促下起床。起床后,也不吃早饭。踏着晨露,迎着飘渺的晨雾,听着蛐蛐、蚂蚱的叫声向地里进发。我以为我们起的早,可到了地里一看,已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了,指挥声、吆喝声响成一片。我们赶紧卸下工具,投入到紧张繁忙的种麦工作之中。

  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种麦时首先要撒化肥,那时用的化肥是鸡粪和氢铵,每亩地各一袋,母亲负责将化肥倒进盆子里,父亲负责撒。撒完化肥开始拉犟子,父亲肩上绑一条绳,将绳悬在胸前,爷爷负责扶犟子,种麦用的是独犟,开始犁地时,先要扎一条笔直的犁沟,作为坐标。爷爷控制犁沟深浅。犁沟扎开后,然后顺着犁沟一回一回犁。就这样,在晨曦中,父亲和爷爷顺着犁沟走了一圈又一圈,最后终于将一片地犁完了。种地时全家分工明确,奶奶则负责用气死猫笼装着麦种尾随爷爷身后播种,地犁完后,奶奶的播种工作差不多也就收尾了。

  父亲和爷爷会坐在地头吸支烟过过瘾,休息几分钟后,开始耱地。“犁地不耱实,麦子要空死。”耱地是为了平整地面、夯实土壤、耱碎土块、利于保墒,为播种和出苗提供良好条件。因为耱地用的耱父母去拉,所以由我和弟弟坐耱,坐耱是我和弟弟最为期待的事情。父亲在耱的一端绑两条绳,他和母亲,一人拉着一根绳子,父母要劲往一处使,两人还要匀速前进。耱地相对快一些,跑上几个来回,一片地就耱完了。最后,父亲将没有犁到的地方再用撅头挖一挖,一片地才宣告种完,这时太阳也已老高了。望着种好的地,闻着熟悉的泥土气息,照着和煦的阳光,想着来年的丰收景象,大家似乎忘记了饥饿,忘记了时间,心里只想着下午要种哪片地。

  进入九十年代后,农村的生产力有了一定发展,手扶拖拉机、小四轮拖拉机先后开进了农村的田间地头,“四个现代化”不再是“中国梦”,“点灯不用油,耕地不用牛”的理想得以实现,家乡的人们开始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温饱问题也得到解决。犟子、耱等农具束之高阁,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之一。村里的年轻人不满足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生活,纷纷走出,进城打工,寻找新的生活,种地的只剩下老人和妇女。到了种麦时节,拖拉机的突突声代替了人力及黄牛的哞哞声,人们欢快的笑声代替了牲口的声,地头的三轮车、摩托车、电动车代替了独轮车、架子车。虽然蛐蛐的歌声依旧婉转悠扬,秋风依旧送来清爽,但已无以前那种紧张的繁忙景象,已无人声鼎沸的强烈气场。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种麦已变得惬意而轻松。回望过去,一切仿佛只是弹指一挥间。虽然时光已走远,生命中的某些人已离我而去。但种麦的经历,其中的苦辣酸甜,却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里面。这种经历,连同家乡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永远使我眷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