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未满带你认识 3 种有点罕见的传统中国农具
今年的5月21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满”意味着丰满,当谷物成熟的时候,颗粒都会呈现出光泽饱满的姿态,但是初夏时节,谷物将满未满,所以称之为“小满”。为了让谷物能够茁壮成长为“大满”的状态,农民们会在此时,更加专注于农作物的生长,用施肥、浇灌等手段帮助农作物“吸取天地之灵气”。
中国古代是传统的农业社会,男耕女织,但是如今的社会中,传统的农耕模式在农村都十分罕见,已被束之高阁的农具也成为了新奇的物件。不过,今天捕舆者就要带你“探秘”中国传统农具!
耒是中国古代最古老的农具,五经中的《易》一书中记载,“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神农氏发明了耒、耜(sì)这两种农具,了人们如何使用它们,从而让农业传遍天下。耒长这样——
后人把耒、耜看成是一种工具的两个部分,但其实这是两个工具,耒耜是耒的进阶版。在用木头制作成耒之后,古人发现尖锐的木头翻土效率还是低下,于是他们就把兽骨、石头打破成片,做成骨耜、石耜。如今,中国许多博物馆都收藏了新石器时代发现的骨耜、石耜。这些远古时期的耒耜中已经可以看出现代农具——铲的影子。
大型的犁耙看上去就是一个钉着木钉的方形木架,但其实它的作用和犁相似,只是犁更适用于深耕,犁耙则适用于在松软的土地上浅耘。为了让犁耙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驱牛的农民会站在犁耙上,一面赶着牛,一面用自己的体重给犁耙增加重量↓↓↓
除了大型的犁耙,耙有很多种,比如用来翻谷子、聚拢谷堆的竹耙,用来松土的铁耙等等。到了明代,耙更是演化成了“武器”,你一定记得《西游记》中猪八戒手中的九齿钉耙!
现代的灌溉技术发达,有滴灌、微灌、喷灌等。古代并没有那么发达的技术,《天工开物》中说,有的地方水土涵养差,不出三日就会干燥,需要灌溉,而有的地方水土涵养好,但是半个月到了,也应当灌溉一次。
民间最早的汲水用具该是“桔槔”(jié gāo),《庄子·外篇·天地篇》中对其就有记载。
它的制作方式是:“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掣水若抽,数如沃汤。”也就是用一条横木支在木架上,一端挂着汲水的木桶,一端挂着重物,像杠杆似的,可以节省汲水的力量。是不是很像现在农村水井的取水装置?
不过,虽然桔槔很实用,但是它每次汲水的量都不多,不适用于大型的灌溉。因此,东汉末年就出现了“翻车”,翻车就是最古老的水车,它利用人踩踏模板产生的动力带动下面的木板带水往上,将河流里的水带到田野之中。到了唐代,翻车演变成筒车,不仅可以搬运水,还可以汲水。明清时代,都不用人力踩踏了,牛、马、驴都可以带动水车转动,于是人力可以被解放出来去做更多其他工作了。
如今,这三种农具虽然已经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但在中国的一些农村还是可以看到的,如果你有机会见到它们,不妨尝操作一下,感受中国古代质朴的农家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