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具割麦子 还是很带劲(图
本报讯 (记者 黄亚平) 6月7日,袁昌延熟练地抡起钐子收起小麦来,让人看了很是稀奇,在普遍使用收割机收麦的今天,这一关中传统的收麦农具—钐子,早已不多见。
袁昌延家住沣东新城斗门街办先锋村,他家种的2亩半小麦都已成熟。7日早晨,袁师傅请来收割机在地头仅用半个小时,2亩小麦就收到自口,并开始晾晒了。由于还有半亩小麦种在葫芦园里,里面立着水泥葫芦架子,收割机无法下到地里收割。袁师傅早就想到了好办法,几天前,他就将搁置在自家楼上的一把收麦用的钐子取了下来,齐齐擦了一遍,卸下已经生锈的刀刃,磨了又磨。袁师傅要用钐子收割剩下的半亩小麦。
袁师傅来到了葫芦园里,只见他右手持木拐,左手拉绳,由右向左,连拉带抡,一招一式还是那么娴熟,不一会儿,就割倒了一小麦。“30年了,都没有用过钐子割麦,这把钐子都快成老古董了。”袁师傅笑着说,以前生产队时,他就用这把钐子割麦,割得又快又干净,比镰刀收麦快得多。
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副主任王智说,民间传说这种收麦的钐子是诸葛亮发明的,是关中古老的收割工具。现在许多人都不认识钐子,更不知道它的使用方法,其实人们使用钐子收割小麦,除了要有一定力量外,而且技术要求相当高,钐子抡起来有一定的性,如果技术掌握不好,刀刃很有可能伤到自己。袁昌延至今仍能熟练地使用钐子收割小麦,不愧为收割庄稼的高手。用钐子收割小麦再现了农耕文化的劳作技艺,让人们感受到传统农业生产中的经验与智慧。
钐(shan )子,割麦的一种大型农具,也叫“钐麦杆子”,有一个木长手把(右手把握),连接一个盛麦子的大竹筐;有一木提手(左手拉),用细绳连接在长刃片刀(一米长,五六厘米宽)处的竹筐上。用这种农具割麦子,一个人可顶三四个人用镰刀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