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农业用品  包装

“稳猪价”背后的农业供给侧改革

  猪年,猪价牵动着各方神经。猪肉是重要的民生产品,党中央、国务院对于保持重要民生商品价格基本稳定高度重视。为确保老百姓“菜篮子”供得上、供得稳,近几个月,从部委到地方再到企业,一场关于生猪稳产保供的攻坚战全面打响。

  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2018年四季度以来,生猪和能繁母猪产能持续下降,猪肉市场供给偏紧。今年3月特别是6月以来,猪肉价格持续上涨的效应开始集中显现。

  进入11月,生猪价格一路上涨的走势开始发生改变。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自11日至21日,全国农产品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从49.61元/公斤持续回落至43.7元/公斤。26日来自商务部数据显示,猪肉批发价连续三周回落,降幅超16%。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也表明,商品母猪和能繁母猪的价格都在回落。“生猪产能下滑已基本见底”“生猪生产整体进入止降回升转折期”“猪价暂时停涨”……稳产保供“大动员”成效渐显。

  值得关注的是,此轮“稳猪价”也成为加速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新契机,在推动解决猪瘟疫情问题的过程中,科学养殖、规模化养殖和现代化养殖上升到更为重要的地位,生猪产业转型升级新空间加速开启。

  失衡——猪价上涨之核心诱因

  今年3月特别是6月以来,猪价上涨势头明显。10月31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52.33元/公斤,相比9月末的36.34元/公斤,环比上涨了44%。10月,猪肉价格同比上涨101.3%,影响CPI上涨约2.43个百分点,占CPI同比总涨幅的近三分之二。受此影响,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3.8%。超出市场预期。

  猪价为何进入上涨通道,生猪生产怎么了?

  事实上,本轮猪价上涨有必然因素也有偶然因素。“缺供”是关键词。非洲猪瘟疫情与周期性因素叠加成为核心症结。

  众所周知,猪周期一直是扰动猪价变动的关键变量,猪周期的本质是供需关系,需求端总体稳定,关键在供给端。猪肉供给端主要受养殖利润、政策干预等因素影响,这是人所共知的“灰犀牛”。非洲猪瘟是影响此轮猪价的偶然因素,成为意外出现的“黑天鹅”。正如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运行调控处负责人所说,本轮生猪价格于2018年5月跌至周期低点后步入新一轮上涨通道,之后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生猪产能下降明显。

  “灰犀牛”和“黑天鹅”同时发力,让生猪供给雪上加霜。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10月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1053.10万头,环比前月下降14.64%,同比下降46.02%。

  而供需错配的背后有更为深层次的矛盾——我国以散户养殖为主体的环境放大了价格的波动性。当前,我国生猪养殖业行业集中度较低,数据显示,2018年前十大进军养猪行业的上市企业生猪出栏量共4731.67万头,市场份额占比仅6.82%。生产者同质程度较高,行业集中度低,单个生产者对市场价格的影响力较弱,更容易“追涨杀跌”,且防疫技术、资金不足,更容易大起大落。(记者 张超文 李佳鹏 班娟娟 周勉)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