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长的脱贫攻坚战线上 有一种付出叫“坚守”(记者手记)
在脱贫攻坚战中,有一群人从没有什么“朝九晚五”,而是“白加黑”“五加二”,最记挂的就是还有多少贫困户没摘帽。
在毕节,记者碰到不少这样的扶贫干部,有的因为工作“三过家门而不入”,有的一顿饭刚动筷子又放下跑去村里处理急事,有的因为忙得没空顾家而差点离婚,有的放弃了城里的舒适工作留在山沟沟……
“90后”陈易玲是其中的一位。她2016年来到纳雍县英底村,成为一名扶贫特岗工作人员。记者去采访时,她离预产期还有1个月左右。
“还不休产假?”记者很惊讶。
陈易玲说:“准备坚持到预产期前3天,坐完月子还得回来。”
身边的人都劝她别太玩命,她总是温和地笑笑,然后继续干活。
那天到村里采访,陈易玲带着记者一行往坡上去。大家看她挺个大肚子,都让她坐车,她却说:“每天到各家各户跑跑是我的日常工作之一,没事的。”
一圈走下来,哪家有留守儿童、哪家有几亩地、村里有多少贫困户、谁需要资金支持搞养殖……陈易玲都讲得清清楚楚。
路遇几位老人,记者轻声问他们:“村里的扶贫干部咋样?”有一位立马指着陈易玲:“小陈在这干得多好,啥子都想着我们,有啥子事找她也都帮着解决,是个好人呢。”
采访结束后,记者问陈易玲:“累不?”她点点头:“有时候真的挺累,也想过要休假,但脱贫攻坚到了关键阶段,哪能掉链子!这是我的职责和使命,也是我对这里的一份念想。”
在中国,从深山到大漠,从高原到荒滩,长长的脱贫攻坚战线上,像陈易玲这样坚守的扶贫人一代又一代。“去不得”的地方,他们主动去;当地一天不脱贫,他们一天不离开。“一定要赶在2020年全部摘帽”,是他们的誓言。不寻常的坚守,全身心的付出,默默承受的压力甚至委屈,展现着令人油然生敬的责任感使命感,这不正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支撑吗?
- 标签:
- 编辑:杨保录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