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供给太“奢侈” 农作物品质反而下降
原标题:肥料供给太“奢侈” 农作物品质反而下降
香山科学会议上专家指出——
肥料供给太“奢侈” 农作物品质反而下降
“和人一样,作物也是吃七成饱才‘健康’。”郑州大学教授许秀成打了个便于理解的比喻,但我国农业耕作的肥料供给属“奢侈供应”,“吃多了”的作物不仅爱生病、品质还会下降。
6月21日—22日,香山科学会议召开以“基于生态幅的作物养分供应限与高质量农业发展”为主题的学术讨论会,专家呼吁中国农业领域急需“光盘行动”。
“奢侈供应”的观点并非凭空而来,而是经过了不同单位大量的调查研究。许秀成表示,从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对比看,中国统计年鉴给出数据,2015年我国单位耕地面积平均施肥量446公斤/公顷,这一数据是世界平均施肥量109.9公斤/公顷的4倍。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卫峰主导的调研,经过对2000多个农户10年的追踪,显示平衡施肥的农户仅占10%左右,而盈余施肥的农户占七成甚至更多。近5年来,由于新型肥料的占比呈上升趋势,我国用肥量持续下降,但总体而言,仍旧过剩。
过量施用化肥是一个“恶性循环”的开端,随后土壤会板结、硬化,作物的根在板结土里长不大,吸肥能力减弱,又不得不施更多的肥。
“因此农产品品质下降,作物抗病虫能力减弱。”许秀成给出数据,全国氮肥用量为2000万吨时,全国农药用量96万吨,当增加至4000万吨后,全国农药用量198万吨。氮肥用量越多,农药用量越大,呈明显正相关。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此前在《科学》发表的调查文章显示,自1980年起,我国经历了20年氮肥的过量施用,导致主要作物生产区土壤pH值下降了0.5个单位,土壤酸化导致果树的粗皮病、溃疡病剧增,加速果树老化。
“施肥量过大现已成业内共识,但改变现状仍有两个阻碍。”许秀成说,一是“怕减产”的心态,二是施肥量究竟多少合适。
“作物究竟‘吃’多少合适,其实是能够算出来的。”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农业所所长郭志刚说,收获的时候,把小麦连根带叶拔回来,一分析就知道,秸秆里有多少、麦粒中有多少(氮磷钾钙镁硫铁等元素),再经过配比和酸碱度的调整,根据植物的吸收率,就能够获得适合某种作物种植的专用肥。
以“物质守恒定律”为依据,在“根据作物养分吸收规律施肥”方法的指导下,水稻的施肥量在试验田中下降了50%,产量却增加了9%。郭志刚说:“实践证明,作物‘光盘’了,产量和品质就跟着上来了。我们正在27种作物上做实验,火龙果的施肥降幅甚至达到了92%,产量高果香也浓。”
事实上,上世纪20年代,美国农业科学家已经对每种作物的科学施肥量给出了参考值。“由于当时我国的土地贫瘠,因此形成了以土地增肥为‘主轴’的思路。”许秀成说,但经过几十年的过量施肥,我国土地肥力不是太少而是太多,情况变了,工作思路更应该发生转变。作物正在面临营养过剩引发的健康危机,倡导作物“光盘行动”,以科学发展的思路应对转变才是保障我国粮食生产安全的解决之道。
- 标签:
- 编辑:杨保录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