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乡村美丽宜居 四川将完善建立四大机制 做好三件大事
【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特别报道】
为了乡村美丽宜居 四川将完善建立四大机制 做好三件大事
杨秀彬答记者问
四川新闻网成都12月7日讯(记者 李丹 陈淋 文骥 摄影报道)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9年12月6日在成都举行。全会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审议通过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的决定》。对构建新时代四川城乡基层治理新格局,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2月7日上午,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成都召开解读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新闻发布会。
“这次全会就建立四川宜居乡村的长效机制,从全会《决定》和省委书记讲话当中概括归纳为:完善建立四大机制,做好三件大事。”四川省委农办主任、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杨秀彬在发布会上如是解读“建立四川宜居乡村的长效机制”。
杨秀彬介绍,一是建立健全村民参与村庄规划建设的机制,“这个对于村庄的发展非常重要,村庄规划建设,村民应该参与。”
二是建立政府公共财政主导、村民委员会和村民自筹、受益主体付费、社会资金支持的乡村清洁经费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就是政府出一点,集体出一点,农民出一点。”
三是建立完善村庄的常态化保洁制度,逐步实现村民小组的专职保洁员全覆盖。“现在行政村全部有了,但是村民小组还没有全覆盖。”
四是建立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管、养、用”协调发展的机制。杨秀彬表示:“这个很重要,现在农村的公共服务设施,修了没有用、没有管,公共设施在那里闲置也是浪费,所以要有建、管、养、用协调发展的机制。”
机制之下,还要抓好三件大事。杨秀彬介绍,第一是根据村庄演变的规律,分类编制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按照城镇化的进程,科学判断哪些村要做大,哪些村要保留保护,哪些村要缩减,个别村要搬迁,还有一些村要衰亡。
平坝村、丘陵村、山区村、地广人稀村,情况各不相同,地广人稀村主要在三州和高原,通过规划的引领,使村民“三集中”。怎么“三集中”?是推动村民向所在场镇村集中,推动村民向特色产业带集中,推动村民向现在居住相对集中的村集中,发展一批中心村、重点村、特色村。“这是第一件事,意义非常重大。”
第二是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大行动。分别是农村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庄清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五大行动。
第三是加快推进农村路、水、电、气、信(通信网络)“五网”体系建设。
对于四川乡村美丽宜居的未来,杨秀彬充满了信心:“有制度,有软件,有硬件,农村的面貌将迎来巨大的变化。”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 标签:
- 编辑:杨保录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