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酒业

邵阳“三驾马车”促脱贫增收

  湖南日报记者 肖祖华

  通讯员 马永忠 彭绍峰

  5月25日下午3时,武冈市司马冲镇杨梅村,一场巾帼扶贫车间岗前培训正在举行,“全国自强模范”肖跃莲教参训人员做手工编织。

  这是肖跃莲在邵阳市设立的第5个扶贫车间,到车间工作的农村留守妇女每月能收入2500元左右。

  2014年, 邵阳市有8个县列为武陵山片区脱贫攻坚重点县,有贫困村1074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22083户1149213人,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分别约占全省六分之一,脱贫工作压力巨大。近4年来,该市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行劳务经纪人制度、推动扶贫车间进村,“三驾马车”齐驱,促进农民脱贫增收。截至去年底,该市累计减贫98.3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6.58%下降到2.44%,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由7786元增加到11857元,年均增长11.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去年,该市新邵、绥宁、武冈等3个县市脱贫摘帽;今年计划再减贫12.77万人,新宁、洞口、城步、隆回、邵阳等5个贫困县将全部摘帽。

  特色产业激活农村经济

  5月26日清晨,新宁县清江桥乡清江桥村果农夏登明一家三口来到脐橙园,为脐橙施肥保果。今年脐橙挂果不错,丰收有望。

  夏登明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与妻子都已60多岁,一个儿子语言残疾未婚。为实现主动脱贫,夏登明将家中旱土荒山全部种上优质脐橙。去年,他家脐橙丰收,收入5万余元,实现脱贫。

  脐橙是新宁县颇具特色的优势农业产业,全县脐橙种植总面积46万亩,年产量41万吨、净产值22亿元,40余万人受益,近3年带动4.92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吃脐橙饭”“穿脐橙衣”“住脐橙房”“上脐橙学”成为新宁产业脱贫的生动写照。

  邵阳市有很好的特色产业基础,邵阳油茶、隆回金银花、新宁脐橙、洞口雪峰蜜橘等都是“国字号”品牌。市委、市政府积极筹划,通过打造“一县一特、一县一品”,将特色产业与生态旅游相结合,成效显著。目前,该市发展重点扶贫产业项目54个,建成特色农业生产基地746万亩,成立专业合作组织1581家,带动75.4万贫困人口增收。

  劳务经纪人促进“就业脱贫”

  产业发展,带动了一部分贫困户脱贫,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山区群众难以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就业脱贫”显得十分重要。

  5月26日,记者来到绥宁县鹅公岭侗族苗族自治乡鹅公村,这里地处大山深处,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出外务工困难。2017年9月,绥宁县在邵阳率先推行劳务经纪人制度,解决就业脱贫“最后一公里”问题。

  鹅公村村民廖小林是绥宁最早的劳务经纪人之一。她告诉记者,自己是村民小组长,闲不住,当上劳务经纪人后,一户户上门,宣讲政策、联系就业岗位,目前她已介绍近80人就业。刘小妹是村里贫困户,双脚残疾,丈夫身体不好。廖小林多次上门,帮她联系工作岗位,最终介绍她到乡里扶贫车间上班,每月有1500元收入;介绍她丈夫到一家竹木加工厂上班,每月有3000元以上收入。

  绥宁县推行的劳务经纪人制度引发强烈反响。在今年3月召开的全国人社扶贫典型案例研讨会上,被评为“人社领域精准扶贫典型案例”。邵阳市将这一模式在全市推广。一些地方加以创新,如新邵县探索推行“政府+劳务公司+劳务经纪人+劳动者”模式,让劳务经纪人走市场化道路。目前,邵阳市已建立一支3000余人的劳务经纪人队伍,通过劳务经纪人推荐就业达1万人以上。

  扶贫车间释放“留守活力”

  去年来,面对贫困人口多、分布广、留守问题严重等复杂情况,邵阳市还打造以扶贫车间为载体的就业扶贫模式,“征询到户、预招到岗”,积极促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5月25日,在新邵县龙溪铺镇大竹村国辉箱包有限公司生产车间,200余名工人在抓紧生产,其中60余人为当地贫困村民。公司负责人李国平告诉记者,自己是本地人,以前在广东办厂,每年回乡,看到乡亲们依旧贫困,青壮年外出打工,妇女、老人留守村里没事做,打牌、玩游戏之风盛行,就想着回乡创办扶贫车间,让留守村里的乡亲们在家门口就业。

  据统计,邵阳市已累计建设扶贫车间167个,提供就业岗位12635个,已安排9366人就业,其中贫困劳动力2157人。扶贫车间以鞋类、服装、电子、皮革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全市167个扶贫车间已累计发放劳动者工资1.59亿元,其中为贫困劳动力发放工资3486万元,减贫增收效果明显。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