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家具

借沿海产业转移契机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2016年4月10日

未来三年,中国泛家居行业在转型升级后(实际是洗牌),将呈现“三化”:即标准化、规模化、工业化。而我们知道“三化”的达成仅靠在沿海地区目前有限条件是无法实现的,企业必须向内地转移。因此,县市在招商时应了解有“三化”发展潜力的企业。这类企业生产能力强、产值高、规模大、管理规范,亩均税收贡献率也高……

特别强调的是:无论是官员或入驻企业,千万不可在项目上行贿受贿。在当前反腐倡廉的力度加大,行贿受贿是犯罪,工作人员和企业都要严格公事公办、特事特办的原则。企业转移、招商都是两厢情愿的事,不可,也不存在谁求谁,都是双方需求。笔者曾在几次行业大会上提醒众多企业家:要走正道,不可贿赂官员,否则一旦出了问题,企业将会受到。过不去的事,宁可不过,产业宁可不转移,也不能使企业家“栽”进去。我们做好一个项目首先要企业、朋友,也是工作人员。那些“聋子不怕炮”的顶风作案者,早晚会出事……

投资是地方招商时的承诺,也是沿海企业最最关心的。虽然一部分县市基本上能做到承诺兑现,但是每年都时不时出现几起企业转移后发现上当的事例。从全行业看,此类事件不仅在江西、湖北、河南、安徽、湖南等地有,就连大家一贯认为口碑较好的广东粤北地区也有此现象。一些地方在招商时,什么都敢承诺,企业一旦交了钱就被“套住”了,甚至连招商时的主要领导人再见面时的态度也没之前那么客气了。如土地指标问题,谈判时啥都说好办,承诺一两个月马上就能办土地证。结果企业交了钱才发现,连规划指标、土地指标都如泡影,更谈不上办土地证等。企业催着办证时才说“这块地是基本农田,根本动不了”。其实招商时就应该知道这是违规操作,是行骗行为。正所谓,君子爱财,应取之有道。拖了企业几年的土地款硬是不退,使转移的企业哭天不应,喊地不灵。还有,入驻时承诺的是与当地群众“零”接触,不会存在阻工等,其实真正开工后当地群众闹得企业几次进不了工地,当地也没人出面协调,像迁坟、填坑、改、迁庙等疑难问题也就没人再管了。还有,之前说的各职能部门全力支持,为入驻企业一开绿灯,而真正到办手续时,不仅职能部门“雁过拔毛”,就连主管项目的县级分管领导也向企业明的、暗的伸手,有的强卖材料,有的强接工程。如果企业不答应就故意设障,拖工作。企业敢怒而不敢言,只好私下告诉同行或亲朋好友:“这地方领导说话不算数,你们千万别来投资”。

中国的泛家居业是朝阳产业,品类齐全,有高档次、高附加值的各类产品。虽然每个行业单独看并不大,但推行产业化发展,完善产业链的同时,以聚集优势,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将创造一个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大蛋糕,并可成为省级重点项目。

有些县的硬件本来不错,开始是企业抢着投资,到后来就陆续向追退定金走人。近几年来,在企业转移的过程中,“敞开门招商,关住门打狗”者有之,坐地涨价者有之,承诺不兑现者有之,招商前和入驻后态度完全两样者有之。中部有个县城的南大门有一排广告语“县人民欢迎您!”,后来入驻企业就在县城的北大门上偷偷补上一条:“进来就由不得您!”沿海企业最头疼的是“软”,地方一定要以招商时的态度对待已入驻企业,其承诺也要落到实处,要用实际行动赢得好口碑。这比砸钱做广告、招商会上宴请时的欢迎词更有效。要知道,地球就这么大,每个行业圈子很小,一旦出现承诺不兑现的事,就会一传十,十传百,在社会上造成极不利的影响。真正使得入驻企业“社会来”时,地方的诚信、廉政就会受到质疑......

另外,泛家居产业升级转型不仅实现财富的转移,也是企业家的大迁徙。通俗的说,是企业家扎推转移,科学地讲是一批高素质、高智商的人才群聚。其实这群业界精英走到哪里,就会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创造出新的产品,新的发展模式,搞活市场,因此几年后哪里就会成为经济高速发展区。

核心提示:6月25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明确指出要确定促进产业转移和重点产业布局调整的政策措施。各地要营造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硬”和“软”;发挥市场主导作用,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加工组装产能向部转移。

在全国,一些不死不活的所谓开发区、工业区、产业园或新城,徒有虚名地建起了“筑巢引凤”的办公室大楼,结果是招商招不到或招到留不住,而园区管委会一班人开销也成了地方的一个包袱。据悉,国家将会整顿这类有名无实的机构。其实,沿海企业的转移、入驻、投资,并不看重开发区的行政级别,只是关心四件事:产业链、土地价格、市场前景和政策性支持即软、硬投资。

2013年,因物流成本高、中间环节多,使生产成本居高不下,部分企业向内地转移,这是其一;其二,沿海已经成熟的特大型企业为了缩小服务半径、节约物流成本、缩短交货期,早已在全国东、南、西、北、中进行全面布局;其三,发展中企业在沿海受土地和用工难的制约,不得不向内地转移;其四,生产商50%不赚钱,经销商50%不赚钱,大卖场60%亏损和消费者买不起,市场结构性矛盾部分企业向内地发展,走“前店后厂·工厂直营”的发展之。因此,从现在起,泛家居行业转型升级已经正式开始了。

像浙江南浔的实木地板、江苏崔桥的强化地板,山东临沂的板材,香河的家具,虽然不是全国一流品牌,但是上下游产业链拉紧、各类产品汇聚及各企业扎推生产已在当地产生了巨大的聚集效应。

在重大项目建设中,如果因为个别官员而造成谈判失利,或项目上马后在执行过程中流产,这类官员上对不起党和对自己的培养,下对不起当地人民的养育之恩,更对不起为之奋斗几十年的本人。因此,县市要借沿海产业转移的东风,服务好已落地的重要项目,抓住产业升级转型的机遇,让泛家居行业的“三化”在当地实现。

在中国整体家居联盟1000个会员单位中,就有1000个行业精英。他们虽然不能说集“四家”于一身,但至少在某一项具备“专家”级的素质和水平。在一个市、县,一旦多“家”聚集,必将形成泛家居行业的智囊团,这对地方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能量,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市、县主要领导和职能部门若能抓住这个机会、吸引并留住这群精英,对本地经济发展及目前的招商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且还为拉动本地区五至十年的经济发展立了大功。

前几年,部分地方在招商时“贪大求洋”、“好大喜功”,甚至弄虚作假。有些数字甚至是出来的,有些协议是假的,有些为了应付上级的招商政策临时找几家沿海企业“撑场面”。还有的开发区,建了十几年还没见几个像样的企业正常运营,甚至出现“工业鬼城”。个别市、县为了招大商、招名牌,不讲原则,违规操作谄媚企业。只要能引进,啥条件都答应。结果出现“热脸碰到冷”,真正引进的大品牌不多。

调整心态,只有让企业赚钱,地方经济才能发展

投资即地方的诚信度是企业关心的大事

在河南、山东、江苏、江西、安徽都有千亩以上土地给一家企业的案例,其基本都无疾而终。因为产业链没有形成,原材料、物流不配套,仅几个大企业、大品牌难以有效正常运作。再者,按千亩土地的投资预算,起码要花十几亿甚至几十个亿。这个投资强度在泛家居行业一个企业是无法达到的,企业不会将未来几十年可能挣的钱投到一个欠发达的县市。因此项目失败是注定的。

中国的“”是广东潮汕人。潮汕人在与合作伙伴谈判时,若对方无利可图,他不与其合作。这是潮汕人的精明之处。在内地有些地方,虽熟知“放水养鱼”的道理,但却未能理解它的真正含义,或是一开始就想借机在投资商那里“捞一把”。或是只算本部门小账,不算当地经济发展的大账,不顾整个县市未来的发展及整体利益。甚至还出现为投资商“设”现象,使沿海企业有被“宰一刀”的不诚信之惑。

无论是工业项目或是商业项目,入驻企业的各种手续要按相关办理。不能由某个领导人一个人说了算,要有集体意见,如协议、文件或《会议纪要》等要记录、留存。否则一旦出现了人事变动,入驻企业就非常被动。另外,若出现土地证、建设规划等手续不全,万不可让企业开工建设。否则土地、规划、环保、质保、消防等各方面的批文是无法弥补的,甚至出现“烂尾”现象。常规是,无土地证就无规划、建筑方面的许可证,无证在监理、质保等关键性环节中专家就无法签字。无专家签字,也就意味着手续不全,也根本无法发房地产证。对于无证的房产和土地,不仅无法创造经济价值,而且还有可能因违章建筑,有被拆除的可能,使前期投入打了“水漂”。在招商后,要按国家的程序办理各种手续,万不可违章开建,不要因面子、形象和政绩而给企业和下届领导班子埋下“伏笔”。

以产业链模式进行招商,不可“贪大求洋”

中国整体家居联盟秘书长、亚太传媒董事长骆合理

沿海泛家居企业用工多,待遇高,能拉动县市的经济发展,并产生极好的社会效益。如果几十个工厂扎推生产,就可拉动几万人就业,其社会效益就大大提高。另外,在欠发达地区,若无外来企业参与,仅靠当地几家小规模、落后的旧工厂,很难提高当地工业化水平。像刚开始中国若不是“三资”企业的进入,仅靠本国的几家国营、集体企业发展就会很慢。在目前一些欠发达的县、市,有些产值很低的小企业却占有很好的土地资源,有的甚至根本就不是在搞实业,而是凭地方关系占据优质土地资源,使外来的、有价值、有潜力的、甚至是全国名牌的企业通过正当渠道都不能在当地建厂。在泛家居行业,一些沿海地区优秀企业如果早一年投产,所产生的税收已远远超过土地价值......

6月25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明确指出要确定促进产业转移和重点产业布局调整的政策措施。各地要营造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硬”和“软”;发挥市场主导作用,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加工组装产能向部转移。

在泛家居行业,再大的企业,在行业中所占比重不到1%,几大品牌合起来占行业总产值不到3%。因此,仅靠几个大企业是无法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但产业链一旦形成,各行业企业聚集到一起,就会产生聚集效应。像佛山的陶瓷、卫浴,中山古镇的灯饰、小榄的五金、顺德的家具、绍兴柯桥的家纺布艺、浙江永康的门窗和义乌的小商品一样,是靠聚集效应所产生能量,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一个地方产业的形成,并不是靠几个大品牌,而是靠多个企业扎堆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地方要认真研究产业发展模式,不要以“选商”、“招大商”、“招品牌”、“招优质企业”,或以个别领导人兴趣选商。因为全国的产业前景、各类企业的优劣是经行业的沉淀才能评判的,而不是一两个地方领导人凭几天的行业考察就能准确评判的。

希望各地的县市在招商时不要“撒胡椒面”,而是要认准一个行业,将优质企业集中进行招商,哪怕是几百家中、小企业集中在一起,也是个很大的上百亿的项目。

企业家“扎推”、产业链拉紧、以聚集效应拉动当地经济发展

整体家居也叫泛家居,其中、高端产品大部分产自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等“珠三角”、“长三角”及“海西区经济区”地区,也有部分京、津、鲁、川的产品。而内地的产品虽然总产量更大,但是中、低档产品所占比例较大。

要为企业办手续不能顶风违规

在湖南某县,几个部门一班人好不容易招一个投资几十亿的泛家居项目,结果一个领导凭个人几年前的一次经历,讲一句话(“几年前,我在县当副县长时处理一个板材厂的破产案,档次低、交税少”),就将这个项目给“毙了”。其实湖南的家具业代表不了全国水平,早期一个倒闭的板厂代表不了中国板业整体水平。我们不能拿一个倒闭企业否定整个产业,更不能以领导人个人的喜好而为项目定调子。

中国现有两千多个县级市及县城,不但是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命脉,更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的主体和动力。市、县既是主流消费市场,也是重要的生产,在经济区域,又是相对的“王国”。区域经济仅靠地方现有的企业实现税收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如何抓住沿海地区泛家居产业转移的契机,招好商、真招商,则成为各地今后一年半的工作重心。

从宏观上看,虽然中国经济近期面临一些结构性矛盾,如个别行业产能过剩和少数地区(如温州、鄂尔多斯)经济发展失衡,资本市场“水份”过大。但笔者大胆推测:中国的经济在政策性调整中,稳中求进中不会有大风险,经过两三年的“换挡期”,车轮会跑得更快。在转型调整中,地方不能像过去单纯的依靠来抓经济,而应遵循市场发展规律,借标准化、规模化和工业化的转型升级契机,采取如融资、并购、股权交易及产业转移等手段推动企业规范化发展。

“珠三角”、“长三角”泛家居产业集中转移将激活县市经济

中国自古有“不以成败论英雄”,现在有“沿海早,大企业家成功凭机遇”的说法。这种说法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也给未成功的人找个理由。其实真正成功的企业家大都是凭实力、凭敏锐的嗅觉、睿智的头脑和苦干使企业做大做强,他们在某个历史时段快速抓住发展机遇。按理讲,机遇面前人人平等,很多人不懂得抓住,所以机会只留给少数有准备的人了。笔者在与沿海数百个企业家的接触时发现,每个成功者都有一段心酸的发迹史,又有其成功的“绝活”。企业家们不仅是财富的拥有者,而且经过多年的市场历练成了哲学家、理论家、艺术家和“家”(指管理专家),成就其大家风范。

由此可见,中央对产业转移和产业布局已有新的举措:将加大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以促进产业布局调整。

笔者多次在泛家居行业的企业家大会上提出这个观点:企业与之间不但不存在矛盾,而且还可以互惠互利进行合作。企业要的是经济效益,而要的是社会效益,双方应该像当初招商时的积极心态坐下来心平气和的沟通、协商,面对现实,解决问题。而不能用行政干预手段,以代替市场行为,更不能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去企业。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与是平等、互利合作关系,不完全是行政隶属关系。笔者也曾多次呼吁:企业要响应号召,按国家办事,不能与,同时企业:“多吃菜,少喝酒,听老婆话,跟党走!”

当前存在两大矛盾,也就是“两怕”。怕企业圈地不开工,而企业怕承诺不兑现。其实这两种现象每年都有发生,上当的企业和地方也都有。要招好商,就要防止两条:一是用协议杜绝企业圈地不开工现象;二是防止本地各职能部门办手续时因私人利益而故意企业,要知道“一粒耗子屎,坏了一锅粥”……

与房地产业息息相关的泛家居业,除砖头、水泥、钢筋、砂子、白灰等五大产品外,其余均属泛家居产业,它包括了家具、门窗、橱柜、衣柜、地板、楼梯、灯饰、家纺、陶瓷、卫浴、玻璃幕墙、金属结构、石材、涂料、五金、板材、装修、软装、饰品及各种装饰材料等,共30多个行业,800多种细分产品。通常情况下,消费者理解的家具行业只是指的家具,它的年产值仅一万多亿元,而泛家居业(包括家具)年产值约十万亿元。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