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庚戌:用传媒搭桥 助中非民心相通
中新网北京6月11日电 题:南庚戌:用传媒搭桥 助中非民心相通
作者 马秀秀
一顶白色鸭舌帽,配一副无框眼镜,镜片两边的银色金属绳自然垂落。初见南庚戌,记者在他身上感受到一种儒雅的文人气息。待他的话匣子打开,谈及“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媒体资源盘活等议题,侃侃而谈间亦流露出实干者的魄力。
南庚戌与中非国际电影节形象大使陶虹等合影。 受访者供图 摄南庚戌出生于1970年,1999年移民博茨瓦纳。二十年来一路打拼,他拥有了多重身份:企业老板,多个中非文化交流协会、基金会的主席、会长。
如今,南庚戌的环球广域传媒集团和非洲华文传媒集团已经成为在非洲布局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华人媒体。他说,自己一直致力于打造民间传媒的航空母舰,架起中非民心相通之桥。
谈媒体作用:助“一带一路”民心相通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近6年来,一大批中非合作项目落地,中国在非洲投资额超过千亿美元,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企图抹黑中非合作的“杂音”“噪音”。南庚戌认为,目前中非关系达到了有史以来最好时期。要避免“杂音”“噪音”影响,将双方关系持久发展下去,需要依靠民间交往的力量,而媒体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举足轻重。
“让非洲人民了解真实的中国迫在眉睫。”南庚戌坦言,多年来,他们借助媒体宣传等方式,增进非洲民间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了解。
“一带一路”建设稳步推进,自然离不开当地对华侨华人这一群体的认可与接纳。但在赴非中资企业中,由于不能入乡随俗或不了解当地法律法规等原因,而与当地民众造成隔阂、甚至发生争端的情况亦存在,进而影响到双方合作发展。
“每当看到类似情况,心里就很难受。”南庚戌说,这么多年来,中国通过对非援助、华侨华人通过在当地做慈善公益等,让华侨华人群体形象不断改善,但很可能就因为某些不注意,造成了不良的后果。
“此时,媒体就要发挥作用、传播正能量,引导大家往好的方向发展。”南庚戌说。
2018年,环球广域传媒集团旗下媒体报道了非洲某国某华人机构的不良行为,触碰到了对方利益。
南庚戌认为,作为媒体从业者要有“责任担当”。对于类似事件如果不披露报道、提醒注意、及时止损,那么,当类似事件出现在很多西方媒体中,连累的是整个华侨华人群体,影响的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稳步推进。
“做媒体,要为中非友好搭建平台。”南庚戌希望用在非洲深耕近二十年的媒体经验,为中非文化交流、“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做些事情。
谈“媒体+”:做传媒不仅局限于传媒
南庚戌从2001年涉足传媒业,并于2009年和2012年先后创办成立非洲华文传媒集团和环球广域传媒集团,旗下陆续拥有了多语种报纸,如华文版《非洲华侨周报》,英文版《环球邮报》《新时代》,英文杂志《你好》,还开办了多语种广播电台和电视台。
南庚戌说,单一媒体发挥的作用有限,只有把事业做大了,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而要把事业做大,就要对社会有所贡献。
如何才能让媒体发挥最大作用?这是南庚戌一直在研究的命题。直到他从“互联网+”概念中觅得灵感。
“要像做‘互联网+’一样,增加媒体的附加值。”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媒体+”概念。
根据南庚戌的定义,“媒体+”即是以媒体为核心开展跨领域方面的合作,如“媒体+策略”“媒体+活动”“媒体+产品”“媒体+服务”等,以此充分发挥现有媒体纽带作用,助力中非交流。
多年来,在“媒体+”方面,南庚戌已经进行了一些成功实践。
博茨瓦纳总统马西西向南庚戌颁发担任华人慈善基金会主席证书。 受访者供图。 摄由环球广域传媒集团联合非洲多国政府或相关机构共同发起的“‘一带一路’知中国”和“‘一带一路’非洲巡展”便是其中两个项目。通过会议、访问、展会和媒体报道等形式,让更多中国省级政府、机构、名优企业等走进非洲、了解非洲,也让更多的非洲政府机构和中高层人士认知中国。
他希望通过媒体影响力,号召非洲国家组织当地商协会,或当地人员到华访问,借此了解“一带一路”倡议国。在他的设想中,“用三四年的时间,组织不同人群走遍全中国。”
依托传媒集团力量,南庚戌还涉足电影和纪录片拍摄。
某次活动中,南庚戌发现非洲中小学生对中国功夫颇感兴趣,对李小龙、成龙等影星印象深刻。经过询问,孩子们对中国功夫的了解来自于中国电影。
“影视作品是增进国家之间相互了解的有效途径之一。”南庚戌说,那次经历让他意识到,通过电影电视会是践行民心相通的有效方法,“一定要在非洲百姓尤其是青少年间,推行现代中国的电影、电视。”
通过调研,南庚戌发现,在许多非洲地区,电影院屈指可数,于是,南庚戌开始启用“媒体+影院”项目,在非洲推行流动影院。
2018南非金砖国家峰会之前,南庚戌的传媒集团利用流动影院项目,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译制中心合作举行了《多彩中国》和《中国电影走进非洲》中国电影放映等活动,让当地人直观了解到中国的发展。
在中国电影非洲放映过程中,南庚戌总结出,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形成、价值观认知及增长社会知识才华的关键时期,“在促进中非关系发展和巩固中非友谊方面,他们是很重要的群体。”为此,南庚戌计划未来在非洲各国不同城市、乡镇学校普及电影。
在他的规划中,流动影院项目不仅仅放映中国电影,还要放映本地电影。
“民心相通要为对方着想。”南庚戌举例道,尼日利亚一年生产电影量达到两万部,但多数无法登陆荧幕,“流动影院项目,可以为当地艺术家提供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也为繁荣当地电影产业发挥重要作用。”
作为“媒体+电影”项目,南庚戌的传媒集团还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北京电影学院共同创办了中非国际电影节。自2017年举办首届以来,该电影节已经成为每年一届的电影盛事。
除去做电影,南庚戌还启用非洲团队,来中国国内拍摄了多部介绍中国及反映中非关系的纪录片。目前,继与国内相关机构共同拍摄《非洲遇见你》后,第二部正在筹划中。
南庚戌说,希望通过影视作品的讲述,让中国了解非洲,也让非洲更加了解中国。
借助“媒体+论坛”思维,南庚戌还依托传媒集团举行了首届中非野生动植物保护论坛、“一带一路”非洲论坛、“一带一路”中非农业高层论坛、中非公共外交论坛等,今年还计划与博茨瓦纳华人社团发起以“华侨华人和国家形象”为主题的首届非洲华侨华人民间论坛。
“做传媒不仅局限于传媒,还可以借助传媒力量,做慈善、公益、文化等事业。”南庚戌说,边做活动边宣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国观点国际表达”
多年来,在华文媒体成熟的基础上,南庚戌一直尝试打造外文媒体影响力。
“虽然近几年来‘汉语热’不断升温、孔子学院等也遍地开花,但总体来看,当地熟悉华文的人仍是少数。”南庚戌说,在增进中国和当地关系、增强话语权等方面,华文媒体尚具局限性,“中国观点需要国际表达。”
对此,南庚戌建议,海外有实力的华文媒体应转变思维,积极向华人媒体转型,即聚集华人力量,用当地人读得懂的语言开办媒体,借此在国际舆论场发出华人声音。
如今,环球广域传媒集团和非洲华文传媒集团已经在全非洲拥有包括广播、电视、杂志、电影等10余个平台,播发语言达10余种,基本达到了非洲范围全覆盖。
除自有媒体外,集团还正在非洲五十多个国家寻求合作伙伴,希望建立联合非洲媒体的大平台。
借助国际力量发出中国声音,南庚戌尤其注重“外国面孔”。
在环球广域传媒集团中,有95%的雇员来自非洲当地;拍摄介绍中国的纪录片,南庚戌不仅启用非洲团队,还启用非洲主人公,“因为片子是在非洲放映,让非洲人讲述中国故事更接地气。”
通过在当地开办新闻学院,南庚戌希望为中非友好培育后备力量。
在坦桑尼亚,他曾经开办过一所新闻学院,但后来因为场地问题暂时停办。“办新闻学院一直是我的梦想。”南庚戌说,他不会就此停止。
在他的设想中,当地学生公开报名入学;新闻学院选用当地教材,并择优选派学生到中国深造。
“培养当地新闻人才要从青年开始。”南庚戌说,让他们多了解中国的发展理念,未来他们才能更客观地介绍中国。(完)
- 标签:
- 编辑:杨保录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