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家居行业  家装

北京家居“起源地”悄然转身

  马甸地区的老宜家被国美和一统家居“瓜分”;德胜门附近的锦胜华安写字楼曾是许多北京老牌家装公司的总部;如今的德胜门马甸商圈的家居生意没有以前那么红火了。

  马甸地区的老宜家被国美和一统家居“瓜分”;德胜门附近的锦胜华安写字楼曾是许多北京老牌家装公司的总部;如今的德胜门马甸商圈的家居生意没有以前那么红火了。

  马甸地区的老宜家被国美和一统家居“瓜分”;德胜门附近的锦胜华安写字楼曾是许多北京老牌家装公司的总部;如今的德胜门马甸商圈的家居生意没有以前那么红火了。

  马甸地区的老宜家被国美和一统家居“瓜分”;德胜门附近的锦胜华安写字楼曾是许多北京老牌家装公司的总部;如今的德胜门马甸商圈的家居生意没有以前那么红火了。

  该地区可以称为北京家居市场的起源地。1997年,德胜门百姓家装市场成立,这是全北京第一个“有形”的家装市场。1996年,“福尼特”家居城建立,同年,宜家家居落户马甸桥东侧,随后,带动了大量的家居品牌和消费人群涌向这里。2006年,宜家迁出,2009年,一统家居进入。该地区以便利交通成就了第一代家装商圈,也成为很多家居企业老板们练摊、发家的福地。

  每个行业的发展历史,虽在时间中流逝,却在不同的地方留下烙印。消费者开始对于美化家居有了追求,因为居住需求得到了满足;家庭装饰行业,也从原来简单的“施工”成长为家居服务整体提供商。作为京城家居企业萌发的“起源地”——从德胜门百姓家装市场,到宜家进入和退出马甸商圈,再到现在福利特家居、一统家居稳居马甸周边,德胜门马甸地区见证了家居行业发展的初期繁荣和鼎盛。回顾家居行业走过的地理足迹,我们感受到了家居行业发展的历史,也感受到了家居行业对城市变化的些许影响。

  在如今的德胜门桥西南角,西海北沿,是德胜门百姓家装市场的旧址。如今这里修葺一新的青砖瓦房门脸,完全看不出家装市场的影子。在个别店面旁边的空地上,只能找寻到这里的生活痕迹:堆放着旧车的修车摊、一辆破旧的布满灰尘的“小蹦蹦”……在经历了熙攘人流和历次变迁后,仍然掩饰不了它曾经的胡同气质——拥堵、热闹、市井。

  提起这个在北京家居圈喻为“圣地”的地方,如今周边的很多居民已不太清楚。一位称在这里住了五十多年的老大爷说,“没听说过有这个市场”。但对于熟悉它的人来说,这个曾红极一时的市场,绝对是个“传奇”。一位附近修车的老大爷告诉记者:“在2000年左右,这个地方非常红火,当时停车位很少,来这里装修的人,车都能停到西边的新街口外大街。当时里面的设计员,一个小姑娘一个月就能挣六七千块。”

  资料显示,1997年3月10日,由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主办的“北京市百姓家庭装饰市场”在北京率先注册成立,5月1日正式营业。当时市场设有样板间、装饰材料摊位、专业家庭装饰工程公司业务房,营业面积达1500平方米。业之峰董事长张钧介绍,当时德胜门面临北二环路,周边有地铁和公交客运中心,交通便利,这成为吸引消费者和商家的重要因素。

  对于北京家居业的一些元老们来说,这里是他们成长创业的福地,粗粝原始的营业方式正是他们创业的见证。如今被称之为京城十大装饰公司的其中五家公司,业之峰装饰、亚光亚装饰、元洲装饰、东易日盛装饰和龙发装饰,便是从这里起家。

  据亚光亚董事长彭桂华回忆:“当时市场不大,1米多宽的过道,两边是15平方米的小门脸,有的公司占一间,有的占两间,一共20多家公司。亚光亚当时只有一个门脸,只能放四张桌子,带着四个设计师,我身兼总经理、出纳、会计、保洁、接待数职,开始了创业历程。当时的市场还属于卖方市场,经营业绩好的公司,一个月便可以有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流水。”

  家装市场繁荣之后,不少家装公司选择入驻旁边的锦胜华安写字楼,这也成为家装企业公司化的第一步。当时的大部分公司的办公空间非常狭隘,满当当的桌子被玻璃隔开。张钧回忆:“当时龙发特别聪明,他们抢先租赁了一层的大厅,建立初级样板间,这样顾客一来就先注意他们家,因此当时他们赚了不少钱,在业界响当当的。”

  对于很多老家居人来说,德胜门百姓家装市场,既是发家创业的“福地”,也是事业起飞的“圣地”。张钧总结道,德胜门百姓家装市场的出现,成为家装行业进入有形市场的标志,这也成为家装市场有序经营的第一步。

  在百姓家装市场正式建立的同时,北京家居行业也如火如荼发展着。如今在德胜门向北大约2公里的马甸地区,是京城早期著名的家居商圈。在1996年,当时名为“福尼特”的家具城宣布开业;1998年,北京福丽特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从二层楼的卖场到家居大厦,福丽特以主营家具和建材为主。1995年,宜家家居入驻商房大厦,与福丽特商业街相互呼应。宜家家居的入驻,不仅为北京消费者提供了新的生活方式,更带动马甸地区成为著名的家居消费商圈。

  据福丽特工作人员介绍,如今福丽特已经入驻了百强、红苹果、意风等多家知名家具品牌,以中端的消费层次为主,亚光亚装饰、实创装饰也在此开设了展示厅,实创装饰的总部基地也设在此。据介绍,在2006年宜家家居未迁走之前,马甸周围是北京著名的家居消费商圈。每逢周末,北三环人流拥挤、车流为患的场面经常出现。

  便利的交通条件,成为马甸商圈备受热捧的主要原因。这里地处八达岭高速公路起点,位居北三环中心地带,旁边的八达岭高速路将北五环、北四环、北三环及市区连起,可谓是“条条大道通马甸”。张钧分析道,当时环线消费成为京城消费者主流的消费方式,福丽特与后来入驻的宜家对北三环呈包围之势,发展为家居商圈,也不足为怪。

  2004年前后,德胜门百姓家装市场关闭。有业内人士透露,家装市场发展到后期,曾被改造为“创意无限”设计机构,每个格子间只有单一的家装设计师,专门为客户提供家装方案,但这也没有改变市场消失的结果。

  2009年,一统家居入主宜家旧址,占地5000多平方米。据一统国际家居集团总裁陈涛介绍:“宜家离开后,其物业被国美电器租下,我们现在的物业是从国美手中盘下的,大概为原来宜家面积的一半,经过装修和布展,在2009年正式入驻。”陈涛表示,一统家居当初选址于此,也考虑到马甸曾经在消费者心中的影响力。

  如今的马甸地区,亚光亚装饰的公司总部还在这里,对于彭桂华来说,这里是企业成功发家之地,充满了特殊感情。同样把这里看成“风水宝地”的还有实创家居,其董事长孙威也是在福丽特“练摊”起家。

  行业发展是无形的,而对地理影响是有形的,现在的马甸,依然是很多人的家居“圣地”。经历了时间流逝和地理主人更换的多次轮回,德胜门马甸地区,见证了家居行业发展的雏形,或许也将见证未来新的消费模式和商业模式的诞生。

  对于老宜家,我印象很深刻。当时这种体验式的消费方式在北京是第一家,我们家就住在六铺炕附近,有事没事小区里的居民都喜欢去里面转转。还可以在那聊天喝茶,小吃饮料价格也很实惠,冬天进去,工作人员还会递上一杯热茶。当时老宜家吸引了很多人,堵车也堵得很严重。

  福丽特北边的黄寺大街,原来特别窄,两辆车相向而行要减速慢行才能错过身,西段的街南是临时建筑,门牌号码都没有,现在的宽度是以前的一倍。这个位置的家居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城市面貌的变化,很难说谁影响了谁,虽然城市日新月异,以人文角度看城市变迁,也会发掘很有意思的内容。

  我们是最早进入福丽特家居城的摊主。当时北京能够消费家居产品的地方不多。当时在北土城还有一个熊猫环岛,也非常出名,老百姓去的也多,后来奥运会以前拆了。

  当年宜家撤走,我们这确实感觉受到影响,没有以前热闹了,越来越多的家居卖场出现,马甸有点儿被比下去的感觉。但对于许多老北京人来说,在印象里这也是家居消费的“圣地”,冲着这点感情,很多人也不太想离开这里。

  2000年以后,家居行业以飞快的速度发展,商业模式不断进步,消费者家居消费理念不断成熟,玉泉营、十里河、北四环等家居商圈陆续出现。

  这时家居商圈所需重要因素发生着微妙变化:交通固然要便利,但是为了承载更多的商家和客流,可以规模发展的大面积,成为家居商圈形成的首要因素。有车族的兴起,是否有足够停车位、是否可以云集建材、家具、家装等多种形式家居品牌,成为消费者关心的因素。

  2006年,宜家家居移址北四环,虽然有多种原因,但不可否认的是,马甸地区有限的发展空间和停车位,成为宜家迁出的主要原因。这对福丽特家居市场也造成一定的冲击。有业内人士分析,马甸地区虽然交通便利,但因位于交通枢纽,不利于连片发展,再加上昂贵的租金和较少的停车位,似乎不再风光,成为脚步迟缓的没落贵族。

  业内人士分析,德胜门家装市场关闭和马甸市场的没落,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面积太小,承载不了庞大的市场需求;场地简陋,不能迎合企业快速发展的业务范畴,且无法提供大规模的体验式的家居消费模式。

  一统国际家居集团总裁陈涛在谈论为何选址在马甸时表示,“一统以家居独立店的形式经营,商品的性价比,是品牌的主要特点。对于很多家居消费者来说,能够买到他们中意的产品,开车多开几公里这不算什么,所以地理位置并没有成为选址的难题,相反地,马甸位于城市中心,对于周围有辐射作用,在已经完成东西南北布局情况下,这个店的辐射作用更为强烈。此外,这里曾经也是很多北京人的家居消费‘圣地’,在这里布局,也有地理口碑影响力存在。”

  据陈涛介绍,家居品牌经历了从摊位到进卖场的阶段,再从卖场独立出来,成为家居品牌布局的另一趋势。“现在市场进入了买方市场,大商场坐商等客的形式,已经不适合所有的品牌,像一统这样开独立店的品牌,可以保证节约高昂租金、管理费用和经销商中间的加价,最重要的是,可以主动集客的方式拉来消费者。所以,对于家居品牌独立店而言,选址时,家居圈的集群效应并不像以前那么明显。”

  事实上,这种离开卖场自己单跑的经营模式,家装、建材等品牌都在尝试。张钧表示:“家居圈的集聚效应的形成,实际上是互相借势。以前家装企业和品牌没有能力和资本,只能跟着卖场跑;现在,多样的经营模式正在出现,例如业之峰的峰格汇模式,在选址时有了更多的自主权。”

  而对于马甸地区的核心福丽特而言,改变也正在筹划中。据相关人员介绍,未来福丽特将以精品体验店的形式,吸引高端品牌入驻;同时开发升级现有空地,打造精品家居市场,给消费者一站式消费体验。“就这个地区而言,规模再扩大不太可能,在有限的空间中提升商圈档次,提升消费体验,将成为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

  业之峰当时是进百姓家装市场比较早的。当年4月30日,我们就在市场开业了;5月份,元洲进来了;7、8月份,龙发进来,到第二年,阔达进来。

  当时业之峰还不叫“业之峰”,因为我从六建出来,最开始叫六建振兴公司,后来叫六建七装饰工程处。一开始在市场上,我们做得不算好,只有我和一个出纳,我又要谈合同又要给客户买材料,我一个人练了半年。

  记得当时租金挺贵的,7元每月每平米,有一个月我一单也没接着,把我急坏了。当时我们一个月有十万元左右的流水,而做得好的公司到了百万元左右。我在此之前也做土建和工装,家装只是捎带脚。1997年,当时我是这个行业里唯一的一个“三栖演员”,就是土建、工装、家装都做,进入到有形市场后,东易日盛的陈辉说了一句话我觉得有道理,他说工装再大,我也把它当成副业,家装再小,我也把它当成主业。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砺,业之峰终于走上正轨。

  说起来,当初我们在一起创业的时候,经常在一起聊,包括怎么吸引顾客、怎么开发新的商业模式,跟好哥们一样。那时创业时,并不存在竞争对手的概念,一起成长起来的就像兄弟。现在想想创业历程,也是感慨万千。

  当时家装市场的法人是钟晓春,我觉得她是了不起的女性。当时市场环境比较好,大家竞争关系不大,为了帮我们提升业务,家装市场经常开会、搞评比,1998年,亚光亚在市场综合排比第一。当时我把公司的管理文件都拿出来分享了,包括设计师薪酬制度、专业报价单如何设计,感觉那时的氛围特别好,大家互相帮助,市场和商家也非单纯的租赁管理关系,而是想方设法帮助我们。我记得我业绩比较好的时候,客户来得非常多,在走廊里站着排队,我还到隔壁张钧家借椅子。

  一开始,公司还处于滚雪球发展阶段,我一天忙不过来,当时刷卡少,我经常每天晚上扛着一麻袋钱去工地检查。这时想到了公司如何发展和管理。现在大部分企业的重点,是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实现科学化管理和人才培养。如果说德胜门是家装公司的市场疯狂发展阶段,现在则是我们内功的时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