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家居行业  家用

PPI持续上涨表明经济恢复趋势明显

关注PPI走势

国家统计局3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2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7%,环比上涨0.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2.4%,环比上涨1.2%。受访专家认为,尽管目前涨幅在扩张,但是随着国内供需达到平衡,未来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将会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

图片来源:新华社

PPI持续上涨表明经济恢复趋势明显

国家统计局3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2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7%,环比上涨0.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2.4%,环比上涨1.2%。

去年,在疫情的冲击下,我国工业供需两端价格涨幅在5月下降到最低点,之后随着经济的逐步复苏,价格也开始恢复,到今年年初涨幅已经为正,并且涨幅显著提高。是什么因素支持近期工业价格呈上涨趋势呢?

接受采访的专家认为,国内经济的平稳恢复使内需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对工业生产供需两端的价格产生了一定影响,同时国际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也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受访专家同时也认为,尽管目前涨幅在扩张,但是随着国内供需达到平衡,未来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将会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

经济复苏内需拉动上涨明显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在解读数据时表示,随着国内需求上升,加之国际金属类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上涨,国内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分别上涨5.9%、2.3%和1.5%,合计影响PPI上涨约0.24个百分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在接受采访时认为,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2月份涨幅明显提高的原因主要和扩大内需政策的效果和中国经济持续恢复的态势相关。去年政府开始着力扩大内需,在扩大消费、增加有效投资等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些政策的综合效果持续显现,包括就业、居民收入逐步恢复,投资增长势头持续蓄积等等。

他表示,随着国内经济持续恢复,终端需求向上游产业的拉动力度逐渐增强,全产业链恢复势头日趋明显,这些都开始表现在上游产品,特别是大宗商品价格明显上涨。

“国内经济的全面恢复,通过产业链逐步传导汇集的需求力量,最后拉动了上游行业,引起了价格的上涨。”张立群认为。

此外,他还认为,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上涨也是原因之一,但总的来看主要还是因为中国经济持续恢复的大趋势。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在接受采访时分析,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会有很多投资项目立项,而且因受疫情的影响,一些投资项目在去年后半年就提前开始投入,这些都对生产资料、工业产品的需求产生了一些影响。再加上近期国际上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两方面有带动作用。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国际大宗商品的拉动作用更明显。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告诉,本月PPI上涨超出市场预期,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是导致PPI加速回升的主要原因。近期美国等主要经济体疫苗接种进展良好,疫情防控效果逐渐明朗,经济复苏预期强劲,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明显上涨。

下阶段涨幅将持续平稳

随着今年我国经济的平稳恢复,PPI未来的趋势如何?涨幅还将持续扩大吗?张立群认为,涨幅不会持续升高。这个判断主要基于两个方面,一是我国有着强大的生产和供给能力,供给对需求的响应能力比较高。只要需求拉动,很快就能得到供给面的较强响应。二是今年要进一步落实扩大内需战略,预计国内市场需求会进一步恢复;但是需求不会出现快速扩张,总体仍将呈平稳增长态势。这种需求增长态势也决定了未来PPI不会持续快速上涨。

“总的看,目前PPI涨幅的回升,是经济全面恢复的反映和表现。从刚才分析的供给面和需求面的基本特征来看,未来PPI的走势应该是在正的上涨区间,但总体低位平稳运行。”他说。

胡迟也表示,从国内经济恢复的趋势来看,PPI未来还会继续上涨。“目前的涨幅只有百分之一多,与往年最高时的百分之五、六相比幅度不算大,但是总体来看今年还会有小幅上涨。”他说。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王晋斌认为,在PPI所体现的工业品价格方面,当前上涨态势呈结构性而非整体性。其中,生产资料价格涨势明显高于生活资料价格涨势。随着国际大宗商品供给端的改善,本轮PPI的结构性上涨将不具有可延续性。

不过,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认为,2月份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依然延续上涨势头。燃料油、铁矿石、螺纹钢等活跃合约期货结算价,在2月份的平均值分别较1月份平均值环比上涨7.3%、1.8%、1.7%。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对国内PPI增速起到推升作用。

温彬表示,下一阶段,预计大宗商品和基数效应将继续推动PPI加快上升。主要理由是“美国等主要经济体经济复苏有望加速,需求增加或带动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上涨”。

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警惕波动风险

图片来源:新华社

李成刚

“去年年末以来,92号汽油已经连涨了八九次,估计马上就摸上7块钱的门槛了。”银川市北京西路一家加油站,刚加完油的张先生在结账时和说:“前前后后涨了1块多,看这趋势还要涨。”

以原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加速上涨,带动了通胀预期上升。自去年11月以来,国际石油价格已经上涨了75%,铜和铁矿石等价格水平也出现“井喷式”暴涨,创下近年来的新高。到去年末,普氏62%铁矿石价格涨幅较当年年初超过70%。随着全球经济开始从新冠肺炎疫情中复苏,能源、金属和农作物等大宗商品价格开始飙升,一轮新的“超级周期”似乎正在形成规模。2月份美国制造业PMI指数超过60%,创下2018年9月以来新高,欧元区制造业PMI指数也同步走高至57.9%。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月我国PPI同比增速由负转正,2月同比上涨1.7%,涨幅又比上月扩大1.4个百分点。由大宗商品价格带来的上游涨价是否会逐渐向下游传导,继而引发新一轮全面高通胀,备受市场观察者的关注。

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副院长王涵向表示,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的宏观因素是供需基本面、计价货币(美元)和流动性。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来源于需求变化的主导,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之后,全球经济处于深跌反弹期,全球贸易量及贸易单价同比开始回升,需求快速复苏而供给相对滞后,由此拉动了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与此同时,全球金融大放水也助推了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需求复苏主导意味着几乎所有大宗商品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而供给端则决定了部分商品价格上涨的幅度更大。”王涵说。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副研究员徐鹏向表示,从经济基本面看,随着新冠疫苗的研发成功,全球经济复苏前景向好,在消费和投资需求的带动下,大宗工业品原材料价格可能进一步上升。2021年原油、铜铝、铁矿石等重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中枢还会有所上移。“从美元指数来看,在流动性泛滥背景下,美元指数大概率将延续下行态势。历史数据表明,在弱势美元周期中,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往往会出现较大涨幅。”徐鹏特别强调:“在重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过程中,因供给冲击,部分商品的波动幅度可能会加大。”

王涵表示,当前需要警惕的风险是,在大规模流动性的释放推升资产价格的同时,弱化了资产基本面对价格的影响,导致资产之间的走势出现高度相关性。这也使得流动性的边际变化容易造成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在这一背景下,美元流动性作为全球流动性的锚如果出现缩紧,极有可能所有资产同时下跌,引发市场恐慌,从而加剧下跌的情绪,而大宗资产也难以幸免。

他认为,美元快速走弱的阶段可能已经过去,但从目前美国的经济趋势来看,虽然美国在财政刺激下的经济复苏预期可能推升美元的上行,但当前美国经济复苏刚刚开始,尚无法离开财政性扩张,美联储主席鲍威尔1月14日也表示,“现在还不是退出(宽松货币政策)的时候。”由于美联储政策易收难紧,美元上行拐点尚未到来。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大背景下,各类资产相关性高度上升,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影响美元流动性,均有可能导致资产同步下跌,而由于大宗商品期货的高杠杆,容易进一步放大波动。

由于中国经济复苏领先海外约一个季度,同时需求复苏受疫情影响存在结构性差异。因此,市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2021年宏观政策的基调是保持连续性、稳定性以及可持续性,财政和货币政策无需急于转弯,由于CPI增速预计很难大幅上行,在PPI增速面临走高的情况下,更多的关注视角应放在行业利润分配格局上,上游行业盈利占比出现扩张,而中下游行业由于上游涨价难以向终端消费传导,需要化解成本上行压力。

“政策操作上不急于转弯,应更加讲究精准有效。”徐鹏表示,应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应加快推进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建设,巩固拓展原油、铁矿石、铜铝、大豆等期货品种功能作用,加快推出以人民币标价和结算重要商品期货。完善“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确保重点商品期货价格在合理区间波动。将政策着力点落在市场机制改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保障重点原材料供应安全。

国际市场商品价格上涨有限

图片来源:新华社

近期,我国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涨幅不断扩大,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从目前的情况看,引起涨幅扩大的因素是综合性的,但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被认为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去年年底开始,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就在一路攀升。工业金属期货持续上涨,国际原油市场价格也在不断创新高。推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的主要因素从宏观来看是全球经济的回暖,短期来看是新冠疫苗的普及和美国新一轮财政刺激政策、欧美地区央行维持宽松。

国际市场生产资料价格不断攀升会对全球经济复苏和我国经济产生哪些影响,会不会增加国内输入型通胀压力?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在接受采访时分析,理论上说是价格上涨会对全球经济复苏产生负面影响,但是从实际上来看,这种可能性比较小。国际生产资料价格虽然是涨幅在上升,但是从历史上来看不属于高价位,相对来说是处于中价位或比较低的价位。

他认为,这些年世界经济总体不景气,加上去年疫情的影响,好多国家的经济增速都为负,影响了国际市场的价格。近期的上涨反映了全球经济在恢复,尽管现在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但是跟前几个月相比也在减轻,经济也开始复苏,即使疫情比较严重的美国,一些国际组织也提高了对其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期。

“经过之前的这些负面影响之后,今年全球经济上涨的动力很强,这些因素都促使国际生产资料和产品价格往上走,但是影响不大。”胡迟认为,近期PPI的上涨是有限的上涨,实际影响更加有限,不会引起通胀压力。总的来说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今年经济基本上都是一个明显向上的情况。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国际市场价格的变动主要是原油价格的变化。这个变化是由短期因素引起,特别是受美国总统换届影响比较多。这些短期因素导致原油价格上涨,会带动原油产能比较快地释放,进而把原油价格稳定下来。再加上国际原油的生产潜力非常大,所以国际市场现在价格上涨只是一种短期现象。

美国1.9万亿美元的刺激计划被通过,货币的发行等是否会引起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引起业内担心,但是张立群认为,货币发行最后表现为需求的增长是需要条件的。

“当前的世界经济还处于低迷或者衰退期,在市场整体趋向低迷和收缩的时候,各个市场主体的行为特点都是谨慎花钱、规避风险。从企业来看,不会在这个时候扩大投资、扩大生产;从居民来看,也不会大手大脚地去花钱。所以货币的投放并不会很快转化为需求的扩张。如果没有需求的扩张,就不存在价格的大幅上涨。”他分析道。

他认为,从国际市场价格水平的变动来看,总体还是取决于世界经济复苏的一个基本走势,目前看复苏的态势还比较微弱。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大涨的概率是很低的。

从国内的情况来看,张立群认为,尽管目前需求不足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包括2月份PMI指数相关的企业调查,还是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企业把需求不足作为最突出的问题。但是政府正在加快解决需求不足的问题,需求牵引供给的积极态势正在加强,订单不足的问题将会得到缓解,企业的生产形势会进一步好转。

“当前的工业生产者价格变化是非常积极的一个信号,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趋向加强,表明需求牵引供给的力量趋向增强。在这个基础上,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这样一个高水平的动态平衡的前景越来越明朗。中国经济正在进一步趋向合理的增长区间,所以既不会出现通胀,更不会出现滞涨。”他判断。

两会热点丨《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有望上半年发布高水平开放开新局

两会热点丨财政政策:以政府“紧日子”换市场主体“稳日子”

DRC代表委员访谈③丨谷树忠:把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作为中欧中美关系“黏合剂”

两会特别策划之一丨百名代表委员寄语建党百年

两会特别策划之二丨百名代表委员寄语建党百年

谷 云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饿了么网上订餐平台
  • 编辑:杨保录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