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家居行业  家电

小家电:质量问题不容“小”视

  近年来,随着需求端消费升级趋势的加快演变和消费人群代际的加快变迁,以及供给端产品、渠道、营销的创新变革,小家电,特别是一些创意类的网红小家电产品逐渐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行业迎来黄金发展周期,市场关注度明显上升。小家电本身具有精巧性,用途独特,再加上电商平台上丰富多彩的图文形式展示,吸引了大批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的关注。

  然而,与之同步上升的,还有消费者对网红类小家电产品质量问题的吐槽和诟病。小家电行业质量问题频发,给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带来了制约,在需求端也对消费者体验和信心带来了不利影响。

  根据近年来全国各地的质量监督抽查结果,小家电的质量问题不容“小”视,甚至一些知名品牌的产品也上了质量“黑榜”。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1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中提出,近年来,各类小家电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但在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方面短板明显,主要问题表现为质量参差不齐、维修困难、发生问题索赔难。

  2021年8月,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对北京市生产销售的小家电产品开展质量监督抽查,发现18组小家电产品不符合相应产品质量相关标准,抽查不合格的产品包括便携式榨汁杯、电热杯、多功能电煮锅等市场热门的小家电类别。

  2021年9月,据广东省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网站披露,中山泰瑞达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召回其在2020年9月5日至9月8日期间生产的,型号为T-M1的破壁机产品,召回原因为产品存在安全隐患问题,涉及的数量为291件。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看起来一样的小家电产品,线下实体店零售的小家电产品一般比线上配置要好,同时售后服务也有差距。业内人士表示,这是因为电商渠道产品价格要比线下便宜,为了不影响产品销售,一些厂家会对某些元件进行微调,为电商专门“特制”低成本产品。比如,电饭煲隔热层的材质不同,会导致能耗不同;养生壶壶体采用高硼硅玻璃,还是金属+硅胶圈,材质不同安全性能也有差异。

  维修成本居高不下、维修不方便是消费者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据了解,小家电产品一旦出问题,一般都源于核心部件,其价格往往是小家电零部件中最高的,因此维修费用居高不下。此外,由于小家电产品型号众多,且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出现问题后,往往很难找到统一的零配件,带来备货成本的增加。

  更让消费者闹心的是,因小家电质量不过关造成损害的索赔难题。据公开报道,2020年5月份,有消费者在黑猫投诉平台投诉称,其购买的小熊养生壶,在清洗时被脱落的玻璃碎片划伤手指。该消费者联系商家,得到的答复是:并非质量问题,而是和使用时间有关。最终商家只同意赔偿玻璃滤网。另一位消费者在黑猫投诉上投诉称,2019年8月底买的锅,用了两个月左右按键时常失灵,一直勉强用到今年3月,锅彻底坏掉。经返厂维修后仍然无法使用。

  可以看出,相比于成熟的大家电产品,小家电行业目前还尚未出台明确的政策支持,缺乏相应的执行标准,没有形成统一的维修与回收机制,人为定价使小家电的售后服务几乎形同虚设,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小家电行业的顽疾。

  小家电产品为什么质量问题频发?要从行业的特点来进行分析。目前,小家电市场成为家电企业的必争之地,无论是传统的大家电企业还是专业的小家电企业都在强势布局市场。但就目前而言,整个市场并不存在明显的技术门槛。在研发层面,更多的是产品形态层面的细节创意设计,而非核心技术的突破,这就造成了中国小家电行业品牌多而杂,但缺少核心的领导品牌和技术支撑的局面。

  由于不存在具有明显优势的技术,在如今小家电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更多品牌主要依托低价竞争策略。过于追求低价的后果必然会压缩产品生产成本,一些企业对品质监控不严格,没有对产品的安全标准进行透彻掌握,甚至不做出厂检查,使用次级材质代替原本的材质进行产品生产。这些因素的叠加,造成产品结构、接地措施、能效等级、EMC电磁兼容、标志和说明、输入功率和电流、电源连接和外部软线等项目上问题频出。

  此外,依托于互联网红利的创意小家电产品企业,大多都表现出重营销的倾向。他们以高颜值、新颖的“网红”产品和营销模式来吸引消费者,其营销传播附加在品牌上的价值,已超过产品的本身价值,以销量的快速增长透支着质量的口碑保证。这种情况已经在一些社交平台有所反映,关于小家电是“神器”还是“鸡肋”的争论时有发生,冲动下单、闲置率高、清洗困难等问题成为消费者反馈的热点。

  商家在一味追求当下赚快钱,自然会忽视了产品质量,使得产品质量无法得到保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之本。如今,小家电行业已经进入高度集中的时代,在主流品牌占据市场优势地位的情况下,小家电品牌想要胜出,不仅缺乏机会,还缺少技术。部分小家电企业在电商渠道虽然销售火爆,但由于销售渠道单一,研发投入不足,导致小家电企业想打破低价形象,向中高端转型之路会比较难。如果小家电品牌在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后,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不提高产品质量,其隐忧也显而易见。相关企业一味追逐利益而忽视质量的行为,必然引发消费者“用脚投票”,导致品牌声誉逐渐被透支,最终在市场的角逐中式微。

  行业想要长久健康的发展,产品质量的保证是根基所在。无论是从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还是保证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小家电产品的质量都不容“小”视。小家电行业的整体质量提升,需要企业、监管部门等相关方的共同努力。

  企业需要真正担负起主体责任,走质量竞争之路而非传统的数量型竞争模式。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质量是生命,企业还是要更加重视产品的质量,真正意识到质量对于企业、行业和市场的重要性,不能重复过去的“价格战”模式,更加注重对产品质量的“深耕细作”,用更优质的产品回报消费者。

  从业内人士和企业的反映来看,标准问题被认为是制约小家电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这需要职能部门、行业协会等充分发挥作用,不断完善小家电产品的标准体系,可以按照标准化改革的新方向,鼓励小家电企业积极参与标准自我声明、标准领跑者等活动中来,同时也鼓励小家电行业积极制定团体标准,通过完善标准体系倒逼产品质量升级。同时,也需要小家电企业增强标准化意识和理念,推广标准化生产,尤其是按照国家、行业的标准生产,及时掌握和贯彻标准要求,保证产品质量。

  在完善标准体系的同时,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小家电企业的监管。近年来,市场监管部门与权威检测机构共同开展质量整治行动,定期对企业、产品进行抽查检测,并对出现问题的企业进行严格处罚管理,严肃态度与责任,同时对出现问题的企业、产品进行有效跟踪,督促企业纠正错误,牢固产品质量意识。对于抽检中发现的问题,相关部门进行质量分析,并就相关标准进行标准宣贯。

  在加强监管的同时,要做好对企业的服务,防止企业因为对法律法规、标准理解不到位而引起产品质量问题。相关部门要完善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形成公共培训、技术推广、质量检测、信息流转等专业服务平台,定期邀请企业参加技术交流会,提升企业对产品质量管控的主动性,从源头上指导企业进行有效的质量监控。

  要选择具有合法资格的经营企业,因为小家电属长时间使用的耐用品,应尽量选购知名品牌的商品,并索取购物或有效凭证。

  从抽查结果看,我国小家电不合格问题主要有4个方面:标志和说明、输入功率和电流、电源连接和外部软线、机械强度,应注意市场监管部门发布的抽查信息,了解商品质量状况,择优选购。

  目前,市场上的家电品牌多、类别多、型号多、更新快,消费者购买家电时一定要理性,要从经济、适用的角度选购家电。购买前,一定要充分了解其基本功能,做到心中有数。不要片面追求一些时尚商品;要购买有3C认证标志、合格证书、标志和使用说明完整的商品,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

  为确保商品质量和售后服务,建议消费者选择到正规的商场、超市购买小家电。正规商场、超市有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而且手续齐全,售后服务到位,家电商品进货渠道有保障。

  是商品维修及发生质量问题时索赔的重要的证据。消费者购买小家电时要主动索取并保管好购物,一旦出现问题,可依据购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