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桂平:以金融高水平开放服务新发展格局
11月28日讯 今日,“2020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金融论坛年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主题为“金融支持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桂平在会上表示,改革开放的实践表明,越开放的领域,越有竞争力;越不开放的领域,越容易落后,越容易积聚风险。扩大金融业开放将为中国金融业注入新的活力,有助于提高中国金融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实现更高水平、更高层次和更加健康的发展,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巨大动能。
以下为演讲全文:
尊敬的周小川会长,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专家:
大家上午好!
首先,衷心感谢大家出席本届年会,感谢大家在这不平凡的一年里、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对人民银行和中国金融学会工作的帮助和大力支持。
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也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并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指导方针,也是未来一段时期深化金融改革开放的根本遵循。
下面我想就以金融高水平开放服务新发展格局谈几点认识。
一、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系统性深层次变革,强调供给侧和需求侧、国内国际循环、经济与金融的全方位统筹,事关全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要顺应国内外形势变化,立足更加顺畅的国内经济循环,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通过改革实现双循环相互促进,推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构建开放的、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深刻的现实意义。商品、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的跨境流动和全球化配置,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表明,全球价值链的兴起是过去几十年中世界经济最显著的变化之一,各国专业化分工程度上升,提高了全球劳动生产率。经典国际经济学理论认为,基于本国资源禀赋,充分发挥本国比较优势,并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推动比较优势向更高级别动态转换,可提升经济增长和贸易福利,实现国家间的互利共赢。近年来,全球共同面临经济增长减速、结构性矛盾突出的挑战,应对气候变化、抗击新冠疫情,更需要全球的合作。在重大危机面前,没有谁能独善其身,各国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需要同舟共济,共同发展。
从我国当前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看,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发挥好国内国际循环的相互促进作用。从国际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调整,未来我国外部发展环境将更加复杂。近年来民粹主义抬头、贸易摩擦升级、逆全球化思潮沉渣泛起,实际上反映了那些无力解决国内结构性问题而试图向国际转移矛盾的“零和博弈”甚至“负和博弈”心态。近日,中国等15国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彰显了中国扩大开放的决心,是加快构建双循环的重要举措,是对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的有力回击。从国内看,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通过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可为国内企业发展集聚更多资源、提供更大空间,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以金融高水平开放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改革开放的实践表明,越开放的领域,越有竞争力;越不开放的领域,越容易落后,越容易积聚风险。扩大金融业开放将为中国金融业注入新的活力,有助于提高中国金融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实现更高水平、更高层次和更加健康的发展,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巨大动能。
通过高水平开放引进更多国内外优质金融资源参与国内大循环。我国经济正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从需求侧看,要全面促进消费,提高居民收入和保障人民生活是重要的着眼点。可通过金融开放,加强国内金融体系、金融市场以及金融制度规则与国际的对接,允许外资深度参与国内资管市场,为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提供更为多样化的渠道。同时,可引入更多金融机构和专业投资者参与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建设,提高养老金管理水平,扩大居民养老资产选择范围,分散投资风险,解决人口老龄化进程中的养老金不足问题。从供给侧看,我国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有待提升,经济循环还存在堵点,制造业面临转型升级,区域间产业发展不均衡问题仍然存在。以金融开放为契机,构建更加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产品体系、机构体系、基础设施体系,可更好发挥金融的定价功能、风险分散功能和服务功能,利用市场化的激励约束机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各类资金有效参与国内大循环。
通过金融开放为经济主体参与国际循环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一方面,提高金融支持贸易发展的效能。对外贸易是我国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推进载体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际金融市场波动性上升、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成本优势减弱情况下,应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培育新形势下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简化跨境人民币和外汇管理业务流程,同时以市场化方式,引导银行、保险等各类内外资金融机构优化外贸金融服务,充分发挥进出口信贷和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便利企业管理风险,降低融资、汇兑成本。另一方面,完善金融对企业“走出去”的支持服务体系。我国是世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但在形成完整产业链、提高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投资占比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通过更高水平的金融开放,提高利用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的能力,为企业对外投资提供全球统一的授信、营销、管理和服务体系,有助于拓宽企业“走出去”融资渠道,创新对外投资方式,在新发展格局下优化对外投资行业结构,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通过高水平开放推动金融改革向纵深推进,提升金融体系发展质量和风险应对能力。扩大金融开放,有利于引入多元化经营模式、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借鉴吸收科学合理的体制机制性安排,促进合理竞争,提高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和金融机构服务水平,提升我国金融机构的经营效能;有利于向国际高标准看齐,完善金融监管和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通过扩大开放,提高金融企业综合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完善外部监管和约束,从根本上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三、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扩大开放“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要求,一行两会集中宣布了50多条开放措施,金融业对外开放取得重要进展。银行、证券、基金、期货、人身险等领域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已完全取消,外资股东资质要求不断放宽;企业征信、评级、支付等领域已给予外资国民待遇;资本市场互联互通不断深化,配套的会计、税收和交易制度不断完善。
新冠肺炎疫情并未打乱我国金融市场开放节奏。今年以来,惠誉成为继标普之后第二家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评级公司,高盛、摩根士丹利、瑞士信贷等外资金融机构已实现对其在华合资证券公司的控股,美国运通在我国境内发起设立的合资公司取得了银行卡清算业务许可证。全球三大债券指数中,中国债券已先后纳入彭博巴克莱和摩根大通指数,纳入富时罗素指数也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外资对中国债券的投资热情持续增强。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继续会同相关部门,遵循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积极稳妥推进金融业自主开放。
一是推动金融业系统化、制度化开放。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为外资进入国内市场提供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发挥内外资金融机构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作用,为参与内外循环的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在维护和倡导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基础上,通过促进规则变革和优化制度供给安排,形成能够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金融开放新体制。
二是推进金融市场开放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实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等国家发展战略为突破口,顺应国际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的需求,按照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扩大金融市场高水平开放,进一步便利境外投资者使用人民币投资境内债券和股票,优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安排,提升资本市场流动性和定价效率。
三是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坚持市场驱动和企业自主选择,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进一步优化人民币跨境使用支持政策,增强人民币在对外贸易、投融资、金融市场交易等方面的吸引力,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快外汇市场建设和对外开放。深化货币合作,营造以人民币自由使用为基础的新型互利合作关系。完善人民币国际化基础设施和人民币清算行安排,提高人民币清算效率。支持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促进人民币在岸、离岸市场形成良性循环。
四是促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以“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为主体框架,大力推动互联互通和产业合作,拓展金融合作空间。遵循国际惯例和债务可持续原则,健全开放、多元、市场化投融资体系,提高“一带一路”资金融通水平。
五是完善与全面开放相适应的风险防控体系。协同推进金融业开放、人民币可自由使用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建设更宽领域的金融安全网,夯实风险防控的体制机制基 =立健全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框架,加强行为监管,防范跨境资本流动系统性风险。加强跨境监管和处置合作,防范跨境监管套利和风险传递。广泛应用高新技术提升监管效率和风险防控的有效性。
各位来宾、各位专家,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我国“十四五”时期发展作出全面规划,擘画了2035年的远景目标。从明年起,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进入新发展阶段,在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的背景下,需要我国理论界、政策层和市场参与者共同努力,推进新发展格局下的理论和政策创新,做好新时代的答卷人。期待明年与大家有更多有益的交流和合作。
谢谢大家!
- 标签:种田之肥水不流外人田
- 编辑:杨保录
- 相关文章
-
国资委部署国有产权管理:推动混改企业转机制、上市公司治理
6月11日讯 据国资委网站消息,6月10日下午,国务院国资委召开全国国有产权管理工作会议,总结“十三…
-
银保监会、央行联合发布《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
6月11日讯 今日,中国银保监会网站发文显示,根据《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
- 央行:2021年一季度末金融业机构总资产364.62万亿元
- 严查粮食流通违法违规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主动“亮剑”
- 路见不平拔”钉”相助 大兴清理“残钉”行动消除群众“脚下隐患”
- 美呗升级高端医美严选平台 斥资1000万成立保障基金
- 免疫“双子星”获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恶性胸膜间皮瘤一线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