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铁丝编织出来的创业梦(组图铁丝编织工艺品
“当时没有资金,没有项目,没有经验,也没有属于自己的专业特长,仅凭着一个简单而模糊的梦想,开始左冲右突,却屡屡碰壁,吃尽苦头,并为此付出了高额的学费。”张淑萍告诉记者,一次次失败,一次次修改,铁丝扔掉了一批又一批,手指甲折断了一次又一次,手上磨起了泡,不停蜕皮,手指头经常疼得蜷不起来。
直到2012年,经过几年的摸索和研究,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各种动物形象相继产生,蝈蝈、螳螂、孔雀、老虎、凤凰、中国龙等等……从刚开始的三五种到现在的几十上百种,从刚开始的几厘米大小到现在的几十厘米甚至一两米,作品不仅越来越多,而且也更加形象逼真,不仅看到的人喜欢,连她自己也会爱不释手。
用草编织发冠,用竹条编织花篮,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而用铁丝编织工艺品你却未必见过。近日,记者来到临淄区雪宫街道临园生活区,走进张淑萍的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展示柜,柜子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铁丝艺术品,这类艺术品在她家里随处可见。
创作艰辛 收入微薄
创业明星成公益达人
直到2008年,作为一名曾经的钳工,在用钳子弯折铁丝的时候,张淑萍产生了灵感,开始用铁丝进行艺术造型的创作之旅。
去年,张淑萍在网上拍铁丝编织工艺品卖作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作者:吕承珉 曹艳红 张勤 王晶
文/图 记者 吕承珉 通讯员 曹艳红 张勤 王晶
后选择追逐梦想
“开始钻研铁丝工艺品时,由于没有专业工具,我只能买来虎钳、尖嘴钳、圆锥钳、夹剪等现成的工具摸索着制作。”张淑萍告诉记者,所制作的工艺品图样在脑子里,做的东西全靠手感。
张淑萍告诉记者,小时候,她曾经梦想过当科学家,长大后的梦想只是能够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工作后又梦想着有一天可以自己成为老板。但命运似乎跟她开了一个玩笑,参加工作后她成了一名钳工,每天过着按部就班的生活,本以为人生轨迹就此定格,却没想到2004年企业改制,实行。面对是去是留的抉择,“老板梦”在她的心里开始蠢蠢欲动,她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毅然离开了单位,成为一个追梦人。
如今,钟爱公益的张淑萍面对自己的梦想更加坦然了,她告诉记者,只要看好了认准了,下去虽然不一定成功,但是不一定不会成功。
她出身钳工,凭借自己的技能,苦心钻研铁丝工艺品,多次从困难中站起来,最终获得了梦寐以求的事业。如今,她又以这份热情投身于公益事业,用自己的方式多次为困难群体捐款。她就是临淄区雪宫街道的“铁丝艺人”张淑萍。
经过几年的打拼,如今张淑萍不仅在临淄区有了名气,很多外省的客户甚至跨省购买她做的铁丝工艺品,但张淑萍并没有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中。原来,她加入了慈善组织,将精力放到了公益事业上。
用坚硬的铁丝来创作艺术品并非一件易事,更别提还要在创作的过程中把铁丝扭到一起了。然而,这根本难不倒心灵手巧的张淑萍!这些铁丝工艺品的细节刻画十分细致,令人赞叹不已。
之后,张淑萍换了很多份工作,生活的艰辛没有将这位颇有艺术天分的女强人压倒,在她心中始终有一个念头— 实现梦想。
刚开始的时候,张淑萍白天在家做活儿,晚上到夜市摆摊。张淑萍说,铁丝手艺是门费时又费力的活儿,制作一只“金羊”要2个小时,一个“花篮”要3个小时,一个“摩托车”要12个小时。为了做这些铁丝工艺品,张淑萍经常满手血泡、手指生疼,老茧更是布满双手,但摆在地摊上的工艺品却只被人们看做“玩具”。讨价还价中,精美的工艺品被张淑萍以5元10元的价格忍痛卖掉。就这样,张淑萍辛苦一天最多才能做出的三四件手工艺品,在夜市上仅能换回几十元钱,去除成本后,所剩无几。
屋漏偏逢连阴雨,家里早已是入不敷出,家人和朋友都劝她就此收手,找一份工作好好过日子。对生活的无奈、对家人的、对未来的无法预知、艺术设计的止步不前,不停地着她。很多次,她想就此放弃,可是看着满屋子可爱的小作品,既有不舍,亦有不甘。但即使是这样,她依然了下来。
“我想,如果有需要帮助的人,我是不是也能通过慈善义卖的方式帮助别人呢?”就这样,张淑萍不断关注和电视上的新闻,有一次看到电视上对一个白血病女孩的报道后,张淑萍坐不住了,她开始组织志愿者对女孩进行救助。张淑萍和志愿者现场制作工艺品进行销售,把所有收入全部捐献出去,活动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帮助女孩的行列中来,捐款达到了2万多元。现在,张淑萍和志愿者团队向困难群体累计捐款数额近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