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工艺品

创意竹子工艺品以刀巧手游走于竹海中

1982年,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接到任务,要为全国首届壁挂编织纤维艺术展创作一批东西。杨振明把竹和纤维等材料结合,用了两个多月时间,创作了《网中鱼》《孕马》等20多件作品。

“在展出非常轰动。”杨振明的作品《网中鱼》,把毛竹弯曲变形做成一截截鱼的形状,再用纤维,挂在一根杆子上,四周是用纤维手工编织的渔网。“中国美术史上首次出现这样的竹艺作品,了中国竹艺运用综合材料的创新先河。”南通籍艺术家袁运甫亲自为《网中鱼》写了一篇文章,杨振明的这批作品还被收入《中国美术馆美术年鉴(1949-1989)》。甚至后来在很长时间内,不少大中专院校仍把他的创新方式用作教学。

url:核心

杨振明的老家在启东,屋后有一竹园。做风筝、制鱼竿……这片竹的世界,让他的童年增添了许多乐趣。1979年,22岁的杨振明插队回来,进入了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蜡染、剪纸、雕刻、绘画等,什么都学。

暖春时节,我们来到了位于南通非遗工坊9号楼的杨振明竹艺工作室。院子外两丛别致的竹林,紫竹、黄金竹、毛竹、慈孝竹……在风中飒飒作响。工作室内,陈列着各式各样用竹子做成的工艺品、家具等。

走进杨振明的工作室,大到凳子、靠背椅、沙发椅、圆桌、方桌、条桌、贡桌,各式橱柜、箱笼、衣架、书架和茶几、琴几等大中型家具,小到十二生肖拨浪鼓、灯罩、灯座、笔筒、竹鞋等竹工艺品,琳琅满目,让人爱不释手。

杨振明展示他制作的竹艺品。

设计

“那时在研究所民间工艺室搞创作,科研宽松,在完成下达任务后可以有许多时间和机会去搞自选课题。”因为热爱竹子,面对日常司空见惯的竹材料,杨振明就想用它创作自己的作品。于是,他设计了一批以动物为题材的竹艺品,如《猪》《羊》《马》《牛》等作品,立即获得好评。

将和元素有机完美融合

提示

在我市,也有一位爱竹、潜心从事竹艺之人,他就是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南通竹雕艺术非遗传承人杨振明。

竹笔筒,原是知识的常用之物,文人会刻上一些文字、花草和山水等。杨振明的现代竹艺笔筒,从工艺设计和制作方法上下功夫,将文化元素糅合进来。比如一个竹筒设计了四个圆形门洞,树刻制在门洞内,汉文化和古印度文化巧妙结合在一起。底座用上下两层方形木板更加稳定,除了增加作品层次,又有方圆文化的思想内涵。

30多年来,南通竹雕艺术非遗传承人杨振明以竹为纸、以刀为笔,“玩竹”玩出了“大气象”,大到桌椅柜几等大中型家具,小到灯罩、灯座、笔筒、竹鞋等工艺品,一件件富有时代特色的竹艺品千姿百态、花样迭出,俨然一个“竹艺博物馆”,令许多专家和同行赞叹不已。

杨振明在精心制作竹艺品。

作品

他的愿望是,抓紧时间把30年来画的设计图整理出来,通过组合分类,制成可制作的比例图,免费供更多竹匠艺人、有需要的人使用。

与印象中竹椅、竹篮等普通竹制品不同的是,细细观察,你会发现杨振明的竹艺作品中较多地运用了现代设计思想,综合了古埃及、古罗马、波斯和我国传统文化图案,在同一件作品中相互融洽,达到美的效果。

竹艺运用综合材料的创新先河

古往今来,竹子一直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苏轼曾留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诗句,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好竹、画竹,曾咏竹道“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初步尝试成功,让杨振明发现竹艺材料有很大的可塑性,它的特殊材质中有许多艺术美可以挖掘。“只要有很好的创意和设计,附以现代文化语言,创作的现代竹艺艺术品就能被大众所接受,能产生较好的社会效应。”1997年开始,他专职从事现代竹艺和雕塑艺术之。

“竹子是最易得的材料,古人发现竹子开裂性强,富有弹性和韧性,于是就地取材,编成各种篮、筐等器皿,另外还用作建筑材料。”杨振明介绍说,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竹文化底蕴深厚,竹材料早被先人利用。“过去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种植竹子,竹床、竹椅、碗橱、竹筷等在人们生活中应用也相当广泛,随着工业产品渗入生活的方方面面,竹慢慢淡出人们视野。”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