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阳石雕传承人刘红立:让18座牌坊“复活2016年10月13日
记者了解到,刘红立多年来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曲阳石雕项目,先后带徒9000余人,为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艺术而不懈努力。
见记者疑惑,他便以明清时期四柱三间式多脊单檐坊为例详细作了说明。“这类牌坊大多高约8米,宽约7米。复建时中间门洞的最小高宽尺寸为4.5米X4米,同时牌坊宽度增加到最宽11.5米,高度增加到最高12米。但是牌坊外形严格遵照现存照片资料,建成效果尽量符合历史原件。”
“我们在复建牌坊时,石材构件的衔接处采用传统槽榫结构。各部件的雕刻花纹采用传统吉祥图案,如龙、凤、人物、动物、山水等,这样一来既符合了古建规制,又与古城的新建设和谐统一。”刘红立注重文化的态度令生敬佩。
牌坊复建已完成三分之二盼为古城增添庄重之感
9月24日下午,记者沿着保阜高速再转京昆高速,由曲阳东下道便来到了“中国雕刻之乡”曲阳县。走进刘红立的公司,此时他正在和团队里的工作人员研究最后一批牌坊的图纸,讨论施工中的注意事项等问题。
新闻网讯(燕赵都市报冀中版见习记者赵春杰)即墨市,的一个县级市,已有1400多年建城史。2013年底,即墨市委、市正式启动古城片区项目。2015年5月,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曲阳石雕代表性传承人刘红立,率领团队600余人承接了即墨古城18座牌坊的复建工作,目前工程已完成三分之二。
刘红立的徒弟闫现中说,在授徒过程中,刘红立言传身教,徒弟如何在雕刻选材中做到量料取材、因材施艺。“我与刘总虽为师徒,但因为年纪相当,平常都以兄弟相称。他工作起来一丝不苟,好像外面发生什么都和他没关系。”闫现中提及这个“老师”口中满是赞叹。
存世资料不全增加牌坊复建难度
此外杨耀武透露,多年来,刘红立在传承和曲阳石雕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同时,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他先后捐助300余件作品用于曲阳雕刻业的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及汶川地震、金秋助学等公益事业捐助资金290多万元。“刘红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曲阳石雕的美名传扬四方。”他说。
记者了解到,为建成后的牌坊可以原汁原味的体现传统文化和地方特点,即墨古城石牌坊除基础外均采用本地或周边区域遗存古牌坊使用的同类石材。
9月26日,记者从省雕塑艺术指导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耀武口中得知,刘红立任董事长的曲阳宏州雕塑园林有限公司作为该县的龙头企业,被文化部授予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示范、国家文化产业示范等称号。其设计制作的《两色释迦摩尼佛》曾获得国家专利产品。
爱心捐助290多万用实际行动传扬曲阳石雕美名
“目前复建即墨古城18座牌坊的工作已完成三分之二,我也经常会去施工现场督导工程进度。工程完工后,我相信即墨牌坊一定会给这座‘千年古城’增添几分庄重、威严之感。”刘红立自豪地说。
“此次设计依文字和图片资料共采用四种牌坊形式,分别为四柱三间多脊单檐坊、两柱单间多脊单檐坊、两柱单间石坊和四柱三间石坊。同时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与和谐的要求,对新建牌坊的体量进行了调整。”说着刘红立便将此次牌坊的设计图纸展示给记者。
记者说明来意后,刘红立便热情地邀请记者“加入”了他们的讨论中。“据清同治版《即墨县志》记载,即墨境内各种牌坊有113座,到1958年时,即墨城内遗存的明清牌坊被全部拆除。”他向记者介绍说。“存世资料记载不全的牌坊无疑增加了复建工作难度,我们只能严格以《即墨县志》的记载和一些老照片为主要设计依据,详细研究推敲其形制样貌,力求神形皆备。”
刘红立从事雕刻专业三十多年来,对雕刻艺术精益求精,先后带徒9000余人,培养出了一批批曲阳雕刻行业高水平人才。他的徒弟中有许多不仅创建了自己的雕刻企业,还带出了许多徒弟,大部分已成为曲阳乃至全国雕刻行业的中坚力量。
调整新建牌坊的体量力求符合历史原件
徒弟闫现中:刘红立注重因材施艺,工作一丝不苟